1.簡單的概括
神州系列火箭發射歷史 從1970年4月,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1號衛星開始,到今年10月底,我國已經完成 研制生產并正式
發射過的長征運載火箭的型號有9種: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二號 丙/長征二號丙改,長征二號
丁,長征二號捆,長征三號,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以及長征 四號。其中,
長征二號丁和長征四號由上海
航天局研制,其他7種火箭都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 研究院研制的。長征火箭已經累計發射了49次,成功42次,
兩次由于星箭協調原因而失敗,總成 功率為87.75%。``
1.長征一號``
長征一號是為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而研制的三級運載火箭。它的一、二級火箭采用當
時的成熟技術,并為發射衛星做了適應性修改,第三級是新研制的以固體燃料為 推進劑的上面級。1967年11
月, 決定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研制。1968年初,完成了 火箭的總體設計,之后又用了兩年左右的時
間完成了各種大型的地面試驗。1970年4月24日,長 征一號火箭首次發射,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
號順利送入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 功。1971年3月3日,長征一號火箭第二次發射,把實踐一號科學試驗衛星準
確送入軌道,又一次 取得圓滿成功。相對于70度傾角、440公里高的圓軌道,長征一號火箭的運載能力為300公
斤,此 火箭共進行了兩次發射,均獲得成功。
長征一號的研制成功,揭開了我國航天活動的序幕。
為了提高長征一號火箭的運載能力,適應國內外小型衛星發射市場需求,根據長征一號改 進的長征一號丁
火箭正時刻準備著進入發射市常長征一號丁的低軌道(185公里)運載能力為850 公斤,同步軌道的運載能力為
200公斤。``
2.長征二號``
在長征一號成功飛行之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又成功研制了我國的第一個大型液體 運載火箭長征二
號。長征二號火箭共兩級,推進劑采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低軌道的運載能 力為1800公斤。
1974年11月5日,長征二號火箭首次發射。但由于一根控制信號導線折斷,火箭在起飛20 秒以后姿態失穩,
火箭自毀。一年以后,長征二號火箭第二次發射,火箭工作正常,衛星準確入, 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是我
國發射的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后來,在1976年12月7日以及1978年 1月26日,長征二號火箭又進行了兩次發射,
2.中國長征系列火箭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56年開始展開現代火箭的研制工作。1964 年6月29日,中國自行設計研制的中程火箭試飛成功之后,即著手研制多級火箭,向空間技術進軍。 經過了五年的艱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誕生, 首次發射“東方紅 1 號”衛星成功。中國航天技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現在,“長 征”系列火箭已經走向世界,享譽全球,在國際發射市場占有重要一席。
3.中國有哪些火箭,詳細點兒,每個都做一個介紹
中國的運載火箭目前有這些:長征一號(已退役)【長征一號乙(取消) . 長征一號丙(取消) . 長征一號丁(已退役)】長征二號【長征二號甲 . 長征二號丙 . 長征二號丁 . 長征二號捆綁 . 長征二號F】長征三號【長征三號甲 . 長征三號乙 . 長征三號丙】長征四號【長征四號甲 . 長征四號乙 . 長征四號丙】長征五號【長征五號甲 . 長征五號乙 . 長征五號丙 . 長征五號丁 . 長征二號E . 長征二號F】長征六號(2015.9.20成功首飛). 長征七號(即將首飛). 長征八號(論證中). 長征九號(論證中). 長征十一號(2015.9.25成功首飛)風暴一號(已退役). 快舟固體小型運載火箭你可以訪問愛航天網,上面有很詳細的中國火箭和外國火箭的介紹。
百度一下愛航天網就行了。
4.介紹有關火箭的知識
箭隊是一支有高中鋒傳統的球隊,從早期的摩西-馬龍(Moses Malone)、拉爾夫-桑普森到奧拉朱旺(Hakeem Olajuwon),以及2003年首輪選中的中國中鋒姚明。
1967火箭隊年加入NBA,當時落戶于圣地亞哥,經歷了4個平淡的賽季后,于1971年搬到休斯頓。 跟許多球隊一樣,火箭隊的處子賽季令人失望。
1967-1968賽季,火箭隊僅15勝67負。第二個賽季火箭隊從休斯頓大學得到“大E”埃爾文-海耶斯(Elvin Hayes),他在新秀賽季平均每場就拿下28.4分,火箭隊隊成績開始上揚,1968-1969賽季火箭隊取得37勝45負的成績,打進了季后賽。
1970年火箭隊27勝55負,1971年40勝42負,從1971年開始,火箭隊就搬到了休斯頓。 直到1994年,火箭隊才獲得第一座總冠軍獎杯。
奧拉朱旺在那個賽季平均每場得了27.3分11.9個籃板和3.71個蓋帽。在總決賽中,火箭隊碰到紐約尼克斯隊。
奧拉朱旺戰勝了尤因,火箭隊以4比2奪得球隊第一個總冠軍。 1995年火箭隊從開拓者得到了“滑翔機”德雷克斯勒(Clyde Drexler),在總決賽中,奧拉朱旺碰到年輕的奧尼爾,火箭隊以以4比0橫掃奧蘭多魔術隊,蟬聯總冠軍。
2000賽季火箭16年以來首次未能進入季后賽,不得不進行重組。在2003年選秀大會上,火箭隊欽點來自中國的姚明為狀元,再引入高中鋒,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5.【神五、神六航天飛行簡短的介紹】
神舟五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在無人飛船基礎上研制的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可搭載一名航天員,在軌運行一天.整個飛行期間為航天員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同時將航天員的生理數據、電視圖像發送地面,并確保航天員安全返回.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和附加段組成.飛船的手動控制功能和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分系統為航天員的安全提供了保障.飛船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到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50公里、傾角42.4°初始軌道,實施變軌后,進入343km的圓軌道.飛船環繞地球14圈后在預定地區著陸.英雄航天員楊利偉執行此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神舟六號:10月12日9時零分零秒,發射神六飛船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火箭在點火4秒鐘后升空,轟鳴聲回蕩在戈壁灘上空.這是長征火箭第88次發射.點火第12秒,火箭向東稍偏南的方向實施程 序拐彎.此時,火箭距地面高度為211米.點火第120秒,火箭拋掉逃逸塔,這是火箭第一個分離動作.點火第159秒,火箭一二級分離成功,一級墜落.此時,火箭已經飛過了平流層和中間層,正在接近大氣層邊緣.點火第200秒,整流罩分離成功.飛行中,整流罩能保護飛船免受熱和氣流的作用.此時,第二級火箭已飛出稠密大氣層,飛船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護了.指揮員宣布:飛船飛行正常.指揮員宣布,飛船遙測信號正常,雷達跟蹤正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全面啟動.雷達發現飛船目標,雷達跟蹤正常.。
6.簡單介紹一下運載火箭 航天飛機 宇宙飛船 三者的區別 并舉例說明
運載火箭是用來推動飛船升空用的,一般分三級,會在火箭發射過程中逐級分離。如在阿波羅計劃中使用的大力神5號運載火箭,中國的則是長征系列。
航天飛機是美國制造的一種航天器,其特點在于可以像飛機一樣滑翔降落,升空也不用運載火箭,而是采用專用的推進器。如美國的奮進號、亞特蘭蒂斯號等。
宇宙飛船和人造衛星差不多,就是發射到軌道運行的,發射時位于運載火箭頂端。不過宇宙飛船一般是載人的,有艙體;人造衛星無可無艙體。如神州七號宇宙飛船。
7.關于火箭的資料,什么都行
(1)16時22分許,主著陸場地面搜救分隊正向飛船理論落點開進。
16時41分許,各測控站點進入神七飛船返回跟蹤的10分鐘準備。 16時44分許,北京飛控中心發出飛船調姿指令。
飛船一次調姿到位。 16時22分許,主著陸場地面搜救分隊正向飛船理論落點開進。
16時41分許,各測控站點進入神七飛船返回跟蹤的10分鐘準備。 16時44分許,北京飛控中心發出飛船調姿指令。
飛船一次調姿到位。 16時51分許,北京飛控中心宣布飛船進入正常返回軌道 17時02分許,主著陸場六架搜救直升機全部起飛 17時06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向各測控點發出落點預告 17時12分許,推進艙和返回艙成功飛離 17時17分許,搜救直升機到達指定空域待命 17時20分許,神舟七號飛船飛入中國上空 17時20分許,返回艙降落傘打開 17時21分許,飛船進入黑障區,與地面指控中心的通信暫時中斷。
17時22分許,飛船進入主著陸場上空 17時24分許,飛船飛出黑障區 17時25分許,搜救人員在直升機內舉牌提示:搜救開始。 17時25分許,三名航天員向地面通報感覺良好 17時36分許,神舟七號完成載人航天任務,返回艙順利著陸。
18時23分許,航天員成功出艙 16時51分許,北京飛控中心宣布飛船進入正常返回軌道 17時02分許,主著陸場六架搜救直升機全部起飛 17時06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向各測控點發出落點預告 17時12分許,推進艙和返回艙成功飛離 17時17分許,搜救直升機到達指定空域待命 17時20分許,神舟七號飛船飛入中國上空 17時20分許,返回艙降落傘打開 17時21分許,飛船進入黑障區,與地面指控中心的通信暫時中斷。 17時22分許,飛船進入主著陸場上空 17時24分許,飛船飛出黑障區 17時25分許,搜救人員在直升機內舉牌提示:搜救開始。
17時25分許,三名航天員向地面通報感覺良好 17時36分許,神舟七號完成載人航天任務,返回艙順利著陸。 18時23分許,航天員成功出艙 (2)神七資料 據新華社北京電 全國政協委員、載人航天火箭系統顧問組組長、“神舟”五號火箭總指揮黃春平昨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神舟”七號發射時間將推遲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發射計劃將拖后到2008年。
黃春平說,發射計劃延期,“并不是出了什么問題,而是工作周期決定。”“神舟”七號火箭每一個部件都需要經過復雜的工作周期,首 先要進行單樣技術攻關,攻關合格后再設定方案、原理考核,之后進入抽樣階段。
這一階段要解決兩方面的任務,一是要通過性能指標測試,二是原材料、加工等工藝能力要在工廠的生產能力范圍內。抽樣合格后,再修改設計,做試樣生產,再進行產品實驗,最后進入工廠生產。
此外,還要請相關專家進行測評。因此,“這是一個復雜的工程,要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急于求成”。
黃春平介紹,與“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號火箭在研制上的關鍵點是宇航服和氣門閘。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內氣壓驟然適應真空環境,氣門閘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據悉,“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艙門,然后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專家介紹,“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員必須在地面做充分的試驗和訓練,其地面訓練一般在一個對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進行。
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試驗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擬太空的失重現象,然后航天員在水池里面進行出入艙和艙外操作訓練。 專家稱,“神舟七號”將具備航天員太空行走的幾項必備條件。
首先,會提供航天員在艙外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和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艙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熱屏蔽、氣密、保壓、通風、調溫等多種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靈活,頭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艙背包有控制系統和通信系統,其控制系統配有的噴氣裝置使航天員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
據悉,航天服和背包構造復雜,技術難度大,造價昂貴,美國生產的一套航天服約為150萬美元。第三當然是必須擁有技術操作熟練、身體健康、心理素質穩定的航天員。
“目前,‘神舟’七號的其他部件都差不多了,只有宇航服還要攻關,宇航服的研究進度決定了‘神七’進度。”黃春平又補充說,“不過,中國完全有能力解決。”
黃春平說,為了適應真空的環境,“神舟”七號宇航服從氣密、通信、排泄、通訊、電源、活動關節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較大提高。 “神舟五號”時,我國的載人航天還只是對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當時楊利偉僅待在返回艙里,軌道艙的艙門是緊閉的。
此次“神舟六號”雖然在外形上與“神舟五號。
8.有關火箭的知識
火箭百科名片 火箭(rocket)是以熱氣流高速向后噴出,利用產生的反作用力向前運動的噴氣推進裝置。
它自身攜帶燃燒劑與氧化劑,不依賴空氣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氣中,又可在外層空間飛行。現代火箭可用作快速遠距離運送工具,如作為探空、發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的運載工具,以及其他飛行器的助推器等。
如用于投送作戰用的戰斗部(彈頭),便構成火箭武器。其中可以制導的稱為導彈,無制導的稱為火箭彈。
有同名籃球隊,因其所在城市休士頓為美國航天科技中心而得名。 目錄[隱藏] 基本簡介 【歷史由來】 【火箭的故鄉在中國】 【法規】 【分類與組成】 【現狀與發展】 【模擬火箭】 【世界各國發射紀錄】 【詞語解釋】 【運載火箭】 【宇宙火箭】 【氣象火箭】 【現代火箭里程碑】 【火箭炮】 【多級火箭】 【NBA球隊】 【斯諾克選手】基本簡介 【歷史由來】 【火箭的故鄉在中國】 【法規】 【分類與組成】 【現狀與發展】 【模擬火箭】 【世界各國發射紀錄】 【詞語解釋】【運載火箭】【宇宙火箭】【氣象火箭】【現代火箭里程碑】【火箭炮】【多級火箭】【NBA球隊】【斯諾克選手】 [編輯本段]基本簡介 火箭是目前唯一能使物體達到宇宙速度,克服或擺脫地球引力,進入宇宙空間的運載工具。
火箭的速度是由火箭發動機工作獲得的。早在1903年齊奧爾科夫斯基就推導出單級火箭的理想速度公式:V=ωLnMo/Mk,被稱為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
ω為發動機的噴氣速度,Mo和Mk,分別是火箭的初始質量和發動機熄火(推進劑用完)時的質量。Mo/Mk被稱為火箭的質量比。
由這個公式可知,火箭的速度與發動機的噴氣速度成正比,同時隨火箭的質量比增大而增大。即使使用性能最好液氫液氧推進劑,發動機的噴氣速度也只能達到4.3~4.4公里/秒。
因此,單級火箭不可能把物體送入太空軌道,必須采用多級火箭,以接力的方式將航天器送入太空軌道。 火箭用于運載航天器叫航天運載火箭,用于運載軍用炸彈叫火箭武器(無控制)或導彈(有控制)。
航天運載火箭一般由動力系統、控制系統和結構系統組成,有的還加遙測、安全自毀和其他附加系統。 多級火箭各級之間的聯接方式,有串聯、并聯和串并聯幾種。
串聯就是把幾枚單級火箭串聯在一條直線上;并聯就是把一枚較大的單級火箭放在中間,叫芯級,在它的周圍捆綁多枚較小的火箭,一般叫助推火箭或助推器,即助推級;串并聯式多級火箭的芯級也是一枚多級火箭。 多級火箭各級之間、火箭和有效載荷及整流罩之間,通過連接一分離機構(常簡稱為分離機構)實現連接和分離。
分離機構由爆炸螺栓(或爆炸索)和彈射裝置(或小火箭)組成。平時,它們由爆炸螺栓或爆炸索連成一個整體;分離時,爆炸螺栓或爆炸索爆炸,使連接解鎖,然后由彈射裝置或小火箭將兩部分分開,也有借助前面一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后的強大射流分開的。
火箭技術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綜合性技術,主要包括火箭推進技術、總體設計技術、火箭結構技術、控制和制導技術、計劃管理技術、可靠性和質量控制技術、試驗技術,對導彈來說還有彈頭制導和控制、突防、再入防熱、核加固和小型化等彈頭技術。
9.神舟七號 火箭 介紹 寫詳細點
基本信息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于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
飛船于2008年9月28日17點27分成功著陸于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鐘。
[編輯本段]飛船簡介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
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科研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科研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神舟七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神舟七號飛船全長9.19米,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
神七載人飛船重達12噸。長征2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整體高達58.3米。
軌道艙——作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艙,以及用于出艙時的氣閘艙。配有泄復壓控制、艙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
內部有航天員生活設施。軌道艙頂部裝配有一顆伴飛小衛星和5個復壓氣瓶。
無留軌功能。 返回艙——用于航天員返回地球的艙段,與軌道艙相連。
裝有用以降落的降落傘和反推力火箭,施行軟著陸。 推進艙——裝有推進系統,以及一部分的電源、環境控制和通訊系統,裝有一對太陽能電池板。
神舟七號飛船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神舟七號飛船候補梯隊航天員分別為陳全(指令長)、費俊龍、聶海勝。
主要任務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總指揮部宣布:2008年9月25日21時07分至22時27分直接發射,進行載人航天飛行。
屆時中國的航天員將首次出艙來進行太空行走。 翟志剛出艙作業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4秒988毫秒由長征2F火箭發射升空。
2008年9月27日16點30分,景海鵬留守返回艙,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分別穿著中國制造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和俄羅斯出品的“海鷹”艙外航天服進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兼任氣閘艙的軌道艙。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劉伯明的頭部手部部分出艙),實現了中國歷史上宇航員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把航天員送上太空并進行太空行走的國家。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著陸于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 從神舟七號開始,中國進入載人航天二期工程。
在這一階段里,將陸續實現航天員出艙行走、空間交會對接等科學目標。整個二期工程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由長征2F火箭擔任。
[編輯本段]細節信息 載人航天火箭系統總顧問組組長、“神舟”五號火箭總指揮黃春平于“神舟六號”著陸后表示,“神舟七號”發射時間可能將會推遲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發射計劃將拖后到2008年。與“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不同的是,“神舟七號”火箭在研制上的關鍵點是艙外航天服和氣閘艙。
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內氣壓驟然適應真空環境,氣閘艙和艙外航天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戚發軔院士認為,“神七”必須在神舟六號的基礎上解決兩個比較大的問題。
現在航天員有一個密封艙,在這個艙里穿航天服。離開這個艙就沒有了空氣,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須能供給氧氣。
第二是沒有溫度控制時,航天服能保證他正常的溫度,所以這個航天服就相當于一個小型的密封艙。出艙得具備這幾個條件。
飛船上要有一個氣閘艙,人穿好航天服進去,把門關上,把外面的門打開出去。假如沒有氣閘艙,那么一打開門氣就放光了,因此要有一個氣閘艙。
“我只是說兩個主要的,作為航天員有一個艙外的航天服,作為我們的飛船來講,必須得有一個氣閘艙,要保證原來的艙里一定有一個大氣壓。” “神舟七號”攻克氣閘艙等核心技術難關,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加高。
由于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艙門,然后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
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
專家介紹,“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員必須在地面做充分的試驗和訓練,其地面訓練一般在一個對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進行。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試驗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擬太空的失重現象,然后航天員在水池里面進行出入艙和艙外操作訓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慶偉表示,神舟七號飛船,不是神舟六號的簡單重復,突破許多關鍵技術。用于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已經成功地將六艘神舟飛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術基礎。
針對前幾。
10.中國航天發展的簡要資料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首發成功,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在完成了21個小時的空間科學試驗后,于21日3時41分成功著陸。“神舟”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和回收,成為我國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離這一年結束的日子只有一個月零9天。在7年時間里每天數著日歷倒計時過日子的航天人中,許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覺。
但就是這樣簡單的愿望對很多人來講,也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奢望。在新的戰鼓聲中,“神舟二號”又開始起步了。
正在駕駛隆隆天車挺進太空的中國航天人,必須為一個民族的理想去爭分奪秒! 不久,第二艘飛船“神舟二號”被制造出來,它的性能比“神舟一號”更加先進,保證安全與維持生命系統的設備安裝的也更加充分。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
這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數據。
與“神舟”一號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緊接著神舟三號飛船于2002年3月25日發射。
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神舟”三號軌道艙在太空留軌運行180多天,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的升空,是中國載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預演,是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技術要求最高、參試系統最全、難度最大的一次飛行試驗,還面臨載人航天發射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發射場有史以來罕見的嚴寒,最低氣溫接近-30℃,超過低溫發射條件近10℃,且飛船發射已進入不可逆狀態。“神舟”四號飛船最后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經受住了無人狀態下最全面的飛行試驗考驗,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低溫發射的新紀錄,也創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溫發射的奇跡。
我國航天專家梁思禮院士表示,雖然“神舟”飛船的研制、發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國研制飛船的起點更高。“神舟”飛船的軌道艙既能進行留軌對地觀測,又能作為未來空間交會對接的一個飛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運輸的優良工具。
10月6日,美聯社向全世界發布消息:在即將發射載人飛船前,中國宣布最快在3年內把探月衛星送入月球軌道。代號為“嫦娥工程”的中國探月計劃今年3月開始啟動,目前進展順利。
另悉,若一切順利,10年后,月球上將可能出現中國人的身影。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9時整,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飛船在震天撼地的轟鳴中騰空而起。
全世界的人們在這一天都看到中國人楊利偉在太空中飛翔。從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間飄動的旗幟中開始有了中國的五星紅旗。
那艘承載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劃開了中國一個嶄新的航天時代。 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時23分,中國的“神舟五號”飛船在起飛21小時后,順利降落在內蒙古空曠的草原上。
太空中沒有中國人足跡的歷史到此結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國再次成功發射載人飛船神舟六號,并首次進行多人多天太空飛行試驗。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載著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載著中華民族沖擊太空新高度的夢想,飛上太空。
這是神舟飛船第七次飛入太空,也是中國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繼楊利偉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費俊龍和聶海勝進入軌道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之后,今天,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位中國航天員的金秋之行,肩負著全新的歷史性使命——按照計劃,他們將在此次太空飛行中,實現出艙行走。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有關我國火箭的簡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