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夜喜雨 教案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作者】:杜甫 【朝代】:唐 【體裁】:五言律詩 -------------------------------------------------------------- 【格律】:○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八庚;可"八庚九青十蒸"通押。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 -------------------------------------------------------------- 【詩文解釋】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候。它隨著春風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著大地萬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燈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這帶著雨水的花朵,嬌美紅艷,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注釋】:1. 乃:就。 5. 徑:鄉下的小路。
2. 發生:催發植物生長。 6. 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
3. 潛:暗暗地,悄悄地。 7. 花重:花因沾著雨水,顯得飽滿沉重的樣子。
4. 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8. 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 【背景】: 這首詩作于寶應元年(762)春天,杜甫這時居住在成都草堂。從上年的冬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一帶有旱災,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非常欣喜,他以久旱逢甘霖的喜悅心情來描寫這場春夜細雨。
詩從聽覺寫至視覺、乃至心理感覺,從當夜寫到清晨,結構嚴謹,描寫細膩,情調明快。詩中不用喜悅歡愉之類詞匯,卻處處透露出喜悅的氣息。
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 【賞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
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接下來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好在“潤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
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
這樣的雨盡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
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
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
倘若只下一會兒,就云散天晴,那“潤物”就很不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第三聯。
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放眼四望: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
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樣黑。看起來,準會下到天亮。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尾聯寫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
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 【簡析】: 通過以上對詩句的分析,不難看出,杜甫是按這樣一條情感思路來構思行文的,即盼雨——聽雨——看雨——想雨。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不錯,對于這珍貴如油的春雨,眾人皆盼,詩人亦然。而當春雨飄然降臨的時候,詩人更是驚喜不已,甚至臥床靜聽,徹底夜難眠,迫切希望它下過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輕手輕腳,推門遠眺,靜觀無邊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飄灑的春雨,作者又驚喜地聯想到第二天錦官城滿城春色。
詩歌意在盛贊春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這份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描繪得如此細膩逼真,曲折有致,這不能不令人驚嘆杜甫洞幽顯微,體物察情的藝術功力。無論在錘字煉句方面,還是在意象的捕捉、細節的描寫方面,都體現了他體物察情,精細入微的過人之處。
結合杜甫詩風沉郁頓挫來對比賞讀,我們必將獲得對杜詩另一種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話外音】: 讀《春夜喜雨》,人們不難想到朱自清的《春》,對其中關于春雨的描寫留有深刻的印象。
“春水貴如油”,驟臨的春雨令多少待雨春耕農夫野老歡呼雀躍,又令多少同情勞動者,體察勞動者生活,希望他們過上好日子的人們由衷喜悅!杜甫的《春夜喜雨》正是他關心農民體察勞動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的反映。-------------------------------------------------------------- 【集評】: 《杜詩詳注》云:“雨驟風狂,亦足損物。
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
2.春夜喜雨的詩意 要簡短的
好雨似乎領會人意知道季節變化,正當春天萬物生長時即降臨。細雨隨著春風悄悄地在夜里來到,它默默地滋潤萬物沒有一點聲音。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樣漆黑,只有江船上燈火獨獨明亮。等到明天拂曉看看被淋濕的花朵,整個成都都顯得沉甸甸的,那紅花一定更加迷人。
這首詩是杜甫居住成都時所作。詩人在春夜發現“好雨”降臨,想到它的“潤物”作用,滿心喜悅,這種喜悅之情從字里行間隨處流露出來。
擴展資料
詩人緊扣詩題的“喜”字,對春雨作了細致入微的描繪。這首詩,前兩句寫雨適時而降,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三、四兩句寫雨的“發生”,其中“潛”、“潤”、“細”等詞語道出了雨的特點;
五、六兩句寫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映襯,不僅點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最后兩句仍扣“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紅濕”、“花重”,體物可謂細膩至極。
全詩圍著一個“喜”字,而“喜”字卻滲透于字里行間,這種靠形象來“說話”的藝術手法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春夜喜雨》
3.古詩《春夜喜雨》的幼兒教案
春夜喜雨》的教學。
王國維說:“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杜甫的這首詩顯然屬于“有我之境”。題中的喜字,正是對王國維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一“夜”字,點出雨來的時間,多么善解人意,在萬籟俱寂時到來,絲毫不影響白天的游玩、工作;一“喜”字,則詩中表達的感情“呼之欲出”。“春夜喜雨”,學生在讀詩題時就可以直接觸摸詩人的內心,感悟詩人的情感。
況且詩中一“好”字,與詩題中的“喜”字遙遙相對,不就更能讓學生品味這“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之妙處嗎?我在上這一課時,直接出示題目,并告知學生課文只是節選了其中的幾句。然后以“喜”字為切入點,抓“好”字來理解詩句:詩人喜從何來?在此基礎上創設一種情景:溫暖的春天終于來了,柔和的春雨在靜夜里悄悄地灑落。
這春雨,會給大地帶來什么變化?在交流中,學生明確了春雨的“好“。仁厚再加以引導和渲染,于是學生調動自己頭腦中的相似經驗,在一遍遍的品讀中,一個活生生的詩人形象站在了面前,他們感受到了詩人對這場春雨的喜悅,并且也被這種喜悅所感染。
(2)抓詩眼:例如王維的名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更能理解“異鄉”“異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知道“倍思親”時的孤單了,更能理解詩人見到別人團圓而自已只影形單的寂寞了。
(3)抓詞語:例如,同是寫送別的詩《芙蓉樓送辛漸》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詩句中的重點詞,就能體會到詩人送別時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樓送辛漸》寫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詞,從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別辛漸時心中充滿了傷感與凄涼,到底送別的辛漸是何人呢?為何這樣悲痛呢?一定與詩人的“親友”有關。
而《送元二使安西》寫到: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前兩句寫景,寫到“朝”雨與“輕”塵,寫到客舍“青青”而柳色“新”,用語輕快,一派為送別故人而洗掃一翻的新氣象。從中可見,作者送別故人并不像《陽關三疊》那樣凄婉哀傷,因為他們雖然有可能生離死別 該文章轉自[小學課堂在線]: 。
4.春夜喜雨的賞析(簡潔點的)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么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可見,驚喜于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愿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凝而成……
5.幼兒也班的春夜喜雨的教案怎么寫
幼兒園小班古詩教案:
目的 要 求
1、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并樂意背誦古詩。
2、知道要珍惜媽媽愛幼兒的情意和媽媽的勞動成果。
準 備安靜的課堂氣氛,整理好幼兒坐姿。
內 容指導
1、教師與幼兒談話,出示已畫好的春雨背景圖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圖中都有什么啊?(雨、小草、花)
2、教師朗誦古詩。
3、教師翻譯古詩意思,幼兒了解。
師:及時的好雨像知道春天要到來一樣,當春天來的時候就飄灑的下起來了。呼喚著植物生長。無聲的滋潤著植物,雨下的正濃的時候。田野與天空暗暗的。江邊船上的燈顯得特別的亮,早晨起來,看到潮濕的泥土上一定滿是紅色的花瓣,街上一定一片萬紫千紅。
4、幼兒學習古詩《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紅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5教師小結:教師再次重復一下古詩意思后在用圖片讓幼兒感受一下春的美。知道植物是靠喝水分長大的。
6、活動結束。
6.春夜喜雨編寫一個故事
唐朝的一個初春,人們剛剛播下種子,盼望著一場春雨的到來.大家真的夢想成真了.
沒過幾天,天上便下起了雨,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互相夸贊這場雨:“真是一場好雨呀!”“是啊!咱們才播下的種子就得到了充足的灌溉,這場雨來得真是及時!”的確,這場雨好象挑準了時間,忍不住從天上傾瀉而下.
夜晚,人們都已熟睡,綿綿細雨伴著一陣風悄悄地又來了,無聲無息地滋潤著大地萬物,讓它們茁壯成長.走在郊外的一條羊腸小道上,時而抬起頭,發現天空烏云密布,黑漆漆的一片.忽然,看見遠處江邊停靠著的幾葉扁舟燈火通明,猶如茫茫夜空閃爍的星星,搖曳的小舟隨波輕輕晃動,熟睡孩子的嘴角美美地流出了幾點口水……
一覺醒來,已是清晨,雨也停了,風也息了.走到窗邊,細看窗外的紅花,煞是美麗動人,那晶瑩的露珠象是鑲在花上的顆顆珍珠,一點一滴、一點一滴.伸手想摘一枝,卻又不忍心下手.想到這雖是一朵極具普通的花,裝點的卻是美麗,也就輕輕地松開了那捏著花莖的手.
這真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好雨呀!它讓大地復蘇,春意盎然.他喚醒了人間,人們又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忙碌了.
7.【春夜喜雨解釋、、簡短一點的】
--作者: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詩文解釋】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它隨著春風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著 大地萬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燈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這帶著雨水的花朵,嬌美紅艷,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詞語解釋】 乃:就.發生:促使植物生長.潛:悄悄地.潤物:使萬物受到水分的滋養.【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詩中將春夜喜雨擬人化了,詩人夸贊這雨是“好雨”,說它“知時節”,懂得客觀需要.難道不是嗎?春天里,萬物萌芽勃發,正需要雨露的滋潤,雨就下了起來 .這首《春夜喜雨》,將雨描繪得不僅切夜、切春,而且還道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 ,表現了詩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詩題中的“喜”字雖然在詩文中沒有露面,但從字里行間 ,都洋溢著詩人歡喜之情.從歡喜到情不自禁地想象:明天必定會春色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