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護環境的好人好事 要簡短哦
國家環保總局舉行2006年度地球獎頒獎儀式,向10名“地球獎”個人獎獲得者及3個“地球獎”團體獎獲得者頒獎。本屆“地球獎”獲得者都是心系環保事業的普通人,其中趙鴻、于新蘭獲個人獎,田桂榮、張劍輝、運建立獲提名獎。“地球獎”于1997年設立,旨在表彰社會各界人士在保護環境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
作為一個關注濕地保護的志愿者,河北地球女兒環保志愿者協會會長趙鴻自2001年開始在衡水湖自然保護區組織大型志愿者義務植樹,宣傳濕地知識、野生動物保護法。多年來她組織中外志愿者2萬多人次綠化衡水湖,植樹10萬余株,用自己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參與到衡水湖的保護事業中。
尚的趙鴻經常背著一個自制的布包,朋友們笑它太寒酸了,像個大布袋子。
不過,趙鴻很喜歡這個包,里邊放著她的許多寶貝。比如筷子袋,細細長長的袋子里面放上一雙筷子、一把勺,在外就餐時她拒絕用一次性筷子,使用自備的餐具。
趙鴻的手絹也很“另類”,因為現在的女孩子很少使用手絹了,市場上各種各樣有香味的印花紙巾吸引著更多人的目光,用起來方便又時尚,而趙鴻遠離那些紙巾,崇尚用手絹。
這個布袋里也放著一些環保資料。“另類”的趙鴻是河北省衡水市最早的環保志愿者,她生活的城市有一塊自然濕地———衡水湖。因為衡水湖,趙鴻做了許多社會性活動,也因此為人所熟知,并獲得許多榮譽,比如第二屆“地球女兒”環境獎,中國青年志愿者活動金獎等。
但是,真正讓趙鴻環保觀念上升到另一個境界的人是“自然之友”會長梁從誡先生,一次梁先生告誡她說,沒有利他主義精神的人是不會去關注環保的。趙鴻說:“梁先生對世界的看法、做人的準則和對環保的態度,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我,更讓我認識到:倡導環保,光靠說和寫是不夠的,還要身體力行地去做。”
以前,趙鴻家里換了樓房,父母堅持不裝修,他們過慣了簡樸生活,說家還是樸素些好。那時,趙鴻還覺得在同事鄰居面前沒面子,顯得寒酸,現在看來,父輩的簡樸正是倡導節約的一種方式。
一次,趙鴻到一個規模很大的飯店吃飯,發現那家飯店用的是一次性筷子,趙鴻建議老板使用消毒柜和可以重復使用的筷子,既有利于環保,又節約資金。一星期后,趙鴻無意之中走進那家飯店,發現他們全部改成用可重復使用的筷子了,心里特別高興。
如今,這家飯店已經堅持5年不用一次性筷子,而且這個環保實踐還影響到周圍幾家飯店。
趙鴻經常到衡水市的中小學宣講環保知識。一次,她帶著一所學校的小學生參觀了衡水市的“垃圾山”,這里每天有150噸左右的生活垃圾要處理,占地120畝的垃圾山讓小學生很震驚,趙鴻讓孩子們分成若干組,布置了“一天要往這里拉幾卡車垃圾”、“一車垃圾有幾噸”等小題目,讓孩子們通過與處理垃圾的工作人員交談尋找答案。這些孩子寫出自己的親身感受,趙鴻幫著孩子編印一本《環境白皮書》,趙鴻說,孩子們的感受是最直接的,他們的話是沒有經過修飾的,這次活動影響了許多孩子的觀念。
趙鴻有一個朋友,洗臉很講究,先用水濕一下,然后用洗面奶按摩一會兒,最后用清水沖干凈,整個過程中,她從不關水。趙鴻讓她用水盆接著,結果發現,她每次洗臉要浪費掉一大盆水。在趙鴻的影響下,這個朋友改用一個小盆接水洗臉,洗完臉后,倒到一邊洗拖布。
環保讓趙鴻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她不再接受多重包裝的產品,購物的時候拎上大布包。起初有許多人不理解,像看怪物一樣看著她,漸漸她發現,人們開始對她的舉動理解和欣賞。
在趙鴻的影響下,家里人都有了很大變化,家里所有的水都是重復使用,洗衣服的水再用來拖地、沖廁所。趙鴻家有一個洗衣機,是全自動的,后來大家說太費水了,索性當半自動的用。
因為倡導節約,倡導環保,趙鴻覺得自己很時尚,她發現身邊的一些朋友也開始學她,用上那種有“百寶囊”之稱的布袋子了。
2.好人好事例子簡短事跡
1、方紅芬, 女,1963年3月出生,浚縣人民醫院兒科主任。
方紅芬是浚縣疫情防控專家組副組長,她自知肩負重任,一刻也不敢松懈,僅是一夜間就會診近百個發熱病人。她認真分析病例,詢問病人的流行病史、既往史,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為疫情把好第一關。
自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方紅芬全身心投入到抗戰一線。母親生病,她讓弟弟照顧。
丈夫腦梗住院,她讓女兒照顧。她舍小家為大家,堅定投身疫情防控一線,全身心守護群眾安全。
2、高勝芬,女,1982年2月出生,浚縣人民醫院感染科醫師。高勝芬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疫情來臨時,她舍棄家庭,主動請纓到隔離病區一線,24小時值守隔離病區。
她負責隔離病區患者的醫療護理,她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悉心詢問患者病情、安撫患者情緒,很好的完成護理任務。3、常學文,男,1971年5月出生,淇縣人民醫院感染病區主任。
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常學文日夜堅守在醫院感染病區。他時刻關注患者細微病情變化,隨時組織會診,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
他注重心理干預,通過電話或微信等方式,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關懷。持續高強度的工作,導致他血壓升高,大家勸他休息,他只是吃了降壓片,繼續堅持工作。
在他努力工作的帶動下,全科醫護人員齊心協力,以他為榜樣,共同奮戰在抗擊疫情前線。4、王文靜,女,1988年12月出生,淇縣人民醫院感染科護士長。
接到疫情防控任務后,王文靜就沒有回過家。疫情防控中,她負責準備物資、護士培訓、接診發熱病人、布置整理隔離病區……白天忙碌不說,晚上也經常需要加班。
半個多月來,夜里12點之前她基本沒有休息過。因長時間消毒液反復洗手,王文靜的手已經起皮。
元月30日晚上,值班的2個護士都要進隔離區護理病人,王文靜主動承擔了外勤工作,為病人取藥,配藥,給病人準備生活用品,不知不覺忙到天亮。在這次抗疫當中,王文靜充分詮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無私奉獻的醫者情懷。
5、蘇杭, 男,1985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師。蘇杭是市人民醫院最先進入疫情病房一線的醫務人員之一。
根據醫院統一部署,他被編入支援三院專家團隊,緊急奔赴市第三人民醫院負壓病房開展工作,他臨危不懼、沖鋒在前,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術特長,每天奮戰在危重病人救治第一線。他一絲不茍觀察病情、調整呼吸機參數、給病人做口腔護理吸痰,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守護病人,體現了醫務工作者的敬業精神和大愛情懷。
3.好人好事文章
我讓地球綠起來 今天是植樹節。
在這里,Green向大家介紹一位小伙伴,他叫柯昌盛,是湖北丹江口市肖家溝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小伙伴們都親切地叫他小柯。別看他只有13歲,卻是一名響當當的植樹護綠小行家了。
Green 小柯年年都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可他發現年年植樹,樹的成活率卻不高。 通過實地觀察,小柯明白了,樹苗的死多是缺水所致,因為剛栽下的小樹,生命力不強,還需要人們去護理。
可人們植完樹后很少去管。怎么能讓樹的成活率高起來呢?小柯一直在想。
一次,他買了一碗快餐面,快餐面的盒子上寫著“環保”兩字,他眼前豁然一亮:對,用這盒子栽樹,不就能保濕嗎?說干就干,他在餐盒四周挖了幾個小孔,盒子里放入細土,養了十幾盆花,過了幾個月,花都活了。 就這樣,小柯的保濕盒的構想出來了,他的發明“保濕樹盒”獲得了市“三小”活動一等獎。
小柯不僅關心樹的成活率,還千方百計保護樹木不被砍伐、破壞。有一次,小柯在網上看到了一種節能的灶,叫沼氣灶。
這種灶是用垃圾產氣,來燒氣做飯。網上還有相關的技術資料呢!小柯非常高興,他把資料下載下來,帶回了家。
“爸爸,我們建一種沼氣灶,只需要四百多元錢!” “什么沼氣灶,燒柴好好的,費那冤枉力氣干啥?” “爸爸,柴燒完了怎么辦?現在都在退耕還林,況且國家禁止亂砍亂伐。再說沼氣灶又清潔又省力,氣一打開,火一點,飯就熟了,多好啊!”小柯勸服了爸爸,一家人很快行動起來。
挖深窖、鋪管道、安閥門,一個多星期,沼氣灶就建好了。一點火,吱吱地冒火苗,一會兒香噴噴的雞肉就端上了桌。
村里人知道后,都紛紛來取經。幾個月后,全村就有200多家用上了沼氣灶。
小柯想:要是全國的農村人都用上這家伙,森林就會越來越多,沙塵暴也就沒有施威的可能了!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要倡議小伙伴們行動起來,把蔚藍還給天空,把清澈還給小河,把翠綠還給森林,讓小鳥在天空自由地歌唱。 ” 老媽環保潤物無聲 自老媽退休后,她就特別喜歡在家忙里忙外。
干了一輩子醫務工作人員的她一向都把衛生和整潔的理念貫穿始終,但在退休后,我才發現她除了講衛生之外,竟然還很講環保。 退休在家,老媽從此有了更多的時間擺弄一些花草,可是她每次去市場買點花草苗子回來,幾乎都不怎么買花盆,而是把家里廢舊的臉盆、牙杯、蠟燭臺、花籃、泡面盒子、飲水桶、舊燈罩等各式各樣的東西進行廢物利用,雖然形狀各異,倒也趣味紛呈。
由于廢物利用在家里成了一種習慣,在大學當教授的老爸不得不經常要放下書籍給老媽打下手,家里大部分經過改頭換面的“花盆”可都是出自老教授之手。此外,他還經常在老媽的授意下動手利用破舊的衣服扎拖把。
節儉了一輩子的老爸、老媽最拿手的一項本事就是節水,而且這樣的優良傳統如今也為我們這些小輩所推崇。 用洗米、洗菜、洗魚的水澆花,不僅節約而且營養;用洗衣服的水拖地板,再用拖地板的水沖馬桶,循環利用,一舉多得。
雖然家里也買了不少一次性的餐桌塑料紙,但是每次吃飯,老媽還是習慣在餐桌上鋪上一、兩張過期的報紙,這也成了我們家多年來的老習慣,在子女分別成家后,這也成了各自新家的一道風景。 在難得的休息日,我們也會經常到公園或者海邊去玩上一天半天的,每當這個時候,老媽也總要在出門前帶齊舊報紙、空袋子什么的,然后在每個我們休息過的地點把自己產生的垃圾收拾干凈再啟程。
在老爸、老媽的日常帶動下,節約用水、少用塑料制品以及想方設法地進行廢物利用如今都成了我們的習慣。 “綠色小精靈”成長物語 我們學校旁邊有一條彎彎的小河(朱家山河),每次經過那里,我們都會驚奇地發現,河水在不停地變換著顏色:黃的、紅的、黑的、綠的……看到河面上積聚著一層厚厚的泡沫狀污垢,還有許多隨波逐流的垃圾,我們沉默了。
我們幾個小伙伴經過激烈的討論:決定靠自己的力量做美化環境的小精靈!于是,“綠色小精靈”特別行動小隊誕生了! “綠色小精靈”特別行動開展得風風火火!剛開始,每天下午,我們都要花一兩個小時,查找有關水的知識。 報紙、雜志、百科全書……翻遍了所有手頭的資料,連小伙伴晶晶的爸爸都忍痛把他的寶貝——“奔騰4”借給我們啦!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中國水資源目前的狀況:雖然水源富足,但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卻少得可憐,人們浪費水、污染水的情況非常嚴重。
怎么辦? 我們要做環保小衛士!我們來到被污染的朱家山河邊,實地查看了各個工廠的排污口,了解工業生產對江河的污染。 我們還走訪了河沿岸的居民,根據他們的建議,我們又參觀了豆腐廠,知道了這個廠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參觀、走訪、調查,讓我們對朱家山河周圍的環境狀況有了切身的感受,并把它們記錄下來,交給了有關領導,還提出了一些建議呢!有關部門領導看了直夸我們了不起。 在這次有趣的活動中,我們學到了許多有關環境保護的知識,深刻認識到:優美的環境需要靠大家齊努力、共維護。
保護環境不光是環境部門的事,作為地球的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雖然我們的年齡還小,但可以用小手來保護大地球,。
4.環保的好人好事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舉行2006年地球獎頒獎典禮上,10“地球獎”個人獎獲得者和三個“地球獎”團體獎得主頒獎。本屆“地球獎”獲獎者的心的普通人事業環保,趙虹,新藍色單項獎,田桂榮,張劍輝,操作和建立提名獎。 “地球獎”成立于1997年,認識到社會各界在保護環境的突出貢獻。
關心濕地保護作為一名志愿者,河北地球女兒環保志愿者協會自2001年以來,趙在衡水湖自然保護區舉辦大型志愿者植樹活動,促進知識的濕地,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多年來,她組織了中國和外國志愿者2萬多人次綠化衡水湖,植樹10萬棵,與他們的毅力感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保護衡水湖事業。
還是趙經常背著一個自制的布,我的朋友笑的太寒酸了,就像一個大布袋。
但是,趙很喜歡這個包,里面放置她的孩子很多。如筷子袋,細細長長的袋子放在一雙筷子,勺子,吃出來,她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用自己的餐具。
趙手帕也很“另類”,因為現在的女孩很少用手帕,各種香味印刷紙巾,以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在市場上的關注,用起來既方便又時尚,趙離這些紙巾,倡導用手絹。
/>;袋,也有一些環境數據。 “另類”,河北省衡水市趙泓,先環保志愿者,她的生活的城市是一個自然的濕地---衡水湖。衡水湖,趙做了很多的社會活動,因此,眾所周知,已經獲得了無數榮譽,如第二個“地球的女兒環境獎,中國青年志愿者活動金牌。
但是,自然之友“會長梁從誡先生真的趙環保意識上升到了另一個境界,梁先生警告她,利他主義是不是要注意環保。趙弘說:”先生梁世界觀的指導方針和對環境的態度,所有的時間,一個人讓我感動,使我認識到:倡導環保,單獨口語和寫作是不夠的,但也采取步驟做的。 “
前,趙回家的樓宇,父母堅持要裝修,他們用簡單的生活,說家里或平原良好的時間,趙立也很沒面子同事鄰居面前,顯得寒酸,看來,父母簡單的方式來促進儲蓄。
一次,趙大規模的酒店吃飯,發現餐廳一次性筷子,趙建議,老板消毒柜和可重復使用的筷子既對環境有利,為了省錢,一個星期后,趙宏在不經意間走進了酒店,發現他們一切都改變了可重復使用的筷子,特別高興。
今天,這家酒店擁有堅持5年沒有一次性筷子,和環境的做法也影響了周圍幾家酒店。
趙衡水市中小學經常宣講環保知識。時間,她參觀了一所小學與一所學校衡水市“堆積如山的垃圾,150噸垃圾日處理垃圾山占地120畝小學生感到震驚?,趙讓孩子們被分成幾個組安排一天拉幾卡車垃圾“,”一車垃圾幾噸“的主題,讓孩子們談論處理垃圾的工作人員找到了答案。這些孩子寫自己的親身經歷,趙幫助孩子們出版了一本”白皮書對環境,說:“趙香,孩子們的感受是最直接的,事件已經影響了很多孩子,他們的話是不會被的概念。
趙有個朋友,非常洗臉特別是關于第一濕水,然后用面部按摩一會兒,最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整個過程中,她從來沒有過的水。趙她盆地,然后發現,每一次,她的臉是一大盆水趙浪費。這位朋友的影響下,切換到一個小盆地,然后用水沖洗,洗完臉,洗拖把下降到了一邊。
環保趙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她不再接受多個包裝產品,購物,進行布。起初,很多人不理解,看起來像一個怪物一樣看著她,她漸漸地,人們開始理解和欣賞她的舉動。
趙的影響下,的家庭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在家里所有的水重復使用,洗滌水,然后用來拖地板,沖廁所。趙家里有一臺洗衣機是全自動的,后來說,水太多時,只需半自動。
提倡節約,倡導環保,趙感覺很時尚,她發現,她開始學習身邊的一些朋友,并使用一種“百寶囊”說布袋。
5.保護環境的好人好事
國家環保總局舉行2006年度地球獎頒獎儀式,向10名“地球獎”個人獎獲得者及3個“地球獎”團體獎獲得者頒獎。
本屆“地球獎”獲得者都是心系環保事業的普通人,其中趙鴻、于新蘭獲個人獎,田桂榮、張劍輝、運建立獲提名獎。“地球獎”于1997年設立,旨在表彰社會各界人士在保護環境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
作為一個關注濕地保護的志愿者,河北地球女兒環保志愿者協會會長趙鴻自2001年開始在衡水湖自然保護區組織大型志愿者義務植樹,宣傳濕地知識、野生動物保護法。多年來她組織中外志愿者2萬多人次綠化衡水湖,植樹10萬余株,用自己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參與到衡水湖的保護事業中。
尚的趙鴻經常背著一個自制的布包,朋友們笑它太寒酸了,像個大布袋子。 不過,趙鴻很喜歡這個包,里邊放著她的許多寶貝。
比如筷子袋,細細長長的袋子里面放上一雙筷子、一把勺,在外就餐時她拒絕用一次性筷子,使用自備的餐具。 趙鴻的手絹也很“另類”,因為現在的女孩子很少使用手絹了,市場上各種各樣有香味的印花紙巾吸引著更多人的目光,用起來方便又時尚,而趙鴻遠離那些紙巾,崇尚用手絹。
這個布袋里也放著一些環保資料。“另類”的趙鴻是河北省衡水市最早的環保志愿者,她生活的城市有一塊自然濕地———衡水湖。
因為衡水湖,趙鴻做了許多社會性活動,也因此為人所熟知,并獲得許多榮譽,比如第二屆“地球女兒”環境獎,中國青年志愿者活動金獎等。 但是,真正讓趙鴻環保觀念上升到另一個境界的人是“自然之友”會長梁從誡先生,一次梁先生告誡她說,沒有利他主義精神的人是不會去關注環保的。
趙鴻說:“梁先生對世界的看法、做人的準則和對環保的態度,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我,更讓我認識到:倡導環保,光靠說和寫是不夠的,還要身體力行地去做。” 以前,趙鴻家里換了樓房,父母堅持不裝修,他們過慣了簡樸生活,說家還是樸素些好。
那時,趙鴻還覺得在同事鄰居面前沒面子,顯得寒酸,現在看來,父輩的簡樸正是倡導節約的一種方式。 一次,趙鴻到一個規模很大的飯店吃飯,發現那家飯店用的是一次性筷子,趙鴻建議老板使用消毒柜和可以重復使用的筷子,既有利于環保,又節約資金。
一星期后,趙鴻無意之中走進那家飯店,發現他們全部改成用可重復使用的筷子了,心里特別高興。 如今,這家飯店已經堅持5年不用一次性筷子,而且這個環保實踐還影響到周圍幾家飯店。
趙鴻經常到衡水市的中小學宣講環保知識。一次,她帶著一所學校的小學生參觀了衡水市的“垃圾山”,這里每天有150噸左右的生活垃圾要處理,占地120畝的垃圾山讓小學生很震驚,趙鴻讓孩子們分成若干組,布置了“一天要往這里拉幾卡車垃圾”、“一車垃圾有幾噸”等小題目,讓孩子們通過與處理垃圾的工作人員交談尋找答案。
這些孩子寫出自己的親身感受,趙鴻幫著孩子編印一本《環境白皮書》,趙鴻說,孩子們的感受是最直接的,他們的話是沒有經過修飾的,這次活動影響了許多孩子的觀念。 趙鴻有一個朋友,洗臉很講究,先用水濕一下,然后用洗面奶按摩一會兒,最后用清水沖干凈,整個過程中,她從不關水。
趙鴻讓她用水盆接著,結果發現,她每次洗臉要浪費掉一大盆水。在趙鴻的影響下,這個朋友改用一個小盆接水洗臉,洗完臉后,倒到一邊洗拖布。
環保讓趙鴻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她不再接受多重包裝的產品,購物的時候拎上大布包。起初有許多人不理解,像看怪物一樣看著她,漸漸她發現,人們開始對她的舉動理解和欣賞。
在趙鴻的影響下,家里人都有了很大變化,家里所有的水都是重復使用,洗衣服的水再用來拖地、沖廁所。趙鴻家有一個洗衣機,是全自動的,后來大家說太費水了,索性當半自動的用。
因為倡導節約,倡導環保,趙鴻覺得自己很時尚,她發現身邊的一些朋友也開始學她,用上那種有“百寶囊”之稱的布袋子了。
6.環保的好人好事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舉行2006年地球獎頒獎典禮上,10“地球獎”個人獎獲得者和三個“地球獎”團體獎得主頒獎。
本屆“地球獎”獲獎者的心的普通人事業環保,趙虹,新藍色單項獎,田桂榮,張劍輝,操作和建立提名獎。 “地球獎”成立于1997年,認識到社會各界在保護環境的突出貢獻。
關心濕地保護作為一名志愿者,河北地球女兒環保志愿者協會自2001年以來,趙在衡水湖自然保護區舉辦大型志愿者植樹活動,促進知識的濕地,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多年來,她組織了中國和外國志愿者2萬多人次綠化衡水湖,植樹10萬棵,與他們的毅力感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保護衡水湖事業。
還是趙經常背著一個自制的布,我的朋友笑的太寒酸了,就像一個大布袋。 但是,趙很喜歡這個包,里面放置她的孩子很多。
如筷子袋,細細長長的袋子放在一雙筷子,勺子,吃出來,她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用自己的餐具。 趙手帕也很“另類”,因為現在的女孩很少用手帕,各種香味印刷紙巾,以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在市場上的關注,用起來既方便又時尚,趙離這些紙巾,倡導用手絹。
/>袋,也有一些環境數據。 “另類”,河北省衡水市趙泓,先環保志愿者,她的生活的城市是一個自然的濕地---衡水湖。
衡水湖,趙做了很多的社會活動,因此,眾所周知,已經獲得了無數榮譽,如第二個“地球的女兒環境獎,中國青年志愿者活動金牌。但是,自然之友“會長梁從誡先生真的趙環保意識上升到了另一個境界,梁先生警告她,利他主義是不是要注意環保。
趙弘說:”先生梁世界觀的指導方針和對環境的態度,所有的時間,一個人讓我感動,使我認識到:倡導環保,單獨口語和寫作是不夠的,但也采取步驟做的。 “前,趙回家的樓宇,父母堅持要裝修,他們用簡單的生活,說家里或平原良好的時間,趙立也很沒面子同事鄰居面前,顯得寒酸,看來,父母簡單的方式來促進儲蓄。
一次,趙大規模的酒店吃飯,發現餐廳一次性筷子,趙建議,老板消毒柜和可重復使用的筷子既對環境有利,為了省錢,一個星期后,趙宏在不經意間走進了酒店,發現他們一切都改變了可重復使用的筷子,特別高興。今天,這家酒店擁有堅持5年沒有一次性筷子,和環境的做法也影響了周圍幾家酒店。
趙衡水市中小學經常宣講環保知識。時間,她參觀了一所小學與一所學校衡水市“堆積如山的垃圾,150噸垃圾日處理垃圾山占地120畝小學生感到震驚?,趙讓孩子們被分成幾個組安排一天拉幾卡車垃圾“,”一車垃圾幾噸“的主題,讓孩子們談論處理垃圾的工作人員找到了答案。
這些孩子寫自己的親身經歷,趙幫助孩子們出版了一本”白皮書對環境,說:“趙香,孩子們的感受是最直接的,事件已經影響了很多孩子,他們的話是不會被的概念。趙有個朋友,非常洗臉特別是關于第一濕水,然后用面部按摩一會兒,最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整個過程中,她從來沒有過的水。
趙她盆地,然后發現,每一次,她的臉是一大盆水趙浪費。這位朋友的影響下,切換到一個小盆地,然后用水沖洗,洗完臉,洗拖把下降到了一邊。
環保趙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她不再接受多個包裝產品,購物,進行布。起初,很多人不理解,看起來像一個怪物一樣看著她,她漸漸地,人們開始理解和欣賞她的舉動。
趙的影響下,的家庭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在家里所有的水重復使用,洗滌水,然后用來拖地板,沖廁所。趙家里有一臺洗衣機是全自動的,后來說,水太多時,只需半自動。
提倡節約,倡導環保,趙感覺很時尚,她發現,她開始學習身邊的一些朋友,并使用一種“百寶囊”說布袋。
7.在保護環境中出現的好人好事
馬永順,1914年出生,勞動模范。
1937年到東北林區當伐木工人,那時還是日本鬼子統治時期,他受盡了日本監工的折磨。東北解放后,他成為鐵力林業局的林業工人。
從原來的勞工,變成林業工人,身份的轉變,讓他歡欣鼓舞。1948年冬季,他手工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個人的伐木量,創造了全國手工作業伐木之最。
馬永順后來又致力于義務植樹,帶領全家人義務植樹5萬余棵,1988年6月,馬永順榮獲聯合國頒發的全球環保500佳榮譽稱號。1999年,在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后,他又獲得全國十大綠化標兵稱號。
8.好人好事一百條例子
1、將客戶忘在保險大廳的保險單送到客戶家中
2、幫助半路上汽車出故障的司機拖車,拖到汽車修理店
3、義務幫助樓上樓下鄰居修家電,不收費
4、開車數百里,送滯留在售票大廳的八旬老太張美玲回家,老太太及其家人深受感動
5、經常買文具送給班里家庭困難的學生,并組織班里同學積極向邊遠地區的貧困家庭捐助閑置的衣物
6、傍晚送迷路的老太太回家,并請一天沒有吃飯的老太太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7、愛護環境衛生,經常組織同事和朋友們參加義務環境衛生清掃工作,給市民創造一個潔凈的生活環境
8、經常喂小區的流浪狗、流浪貓,而且積極號召小區內其他人積極獻愛心,是個典型的“熱心腸”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社區好人好事簡短事跡環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