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要概括丑石的主要內容
《丑石》的主要內容那是一塊外形奇丑的石頭:不圓不方,無形無棱,既不能砌墻,亦不能洗衣,就連孩子在上面玩耍,也會因其不平而磕著碰著,于是乎大家一致稱其為“丑石”。
可就是這么一塊百無一用、遭人唾棄的石頭,竟會被天文學家一眼看出它不是一般的石頭,是一塊隕石。從此它身價倍增,最終以其內在的價值得到世人的認可。
擴展資料:賈平凹散文創作始于80年代初,在這之前,他主要精力放在小說創作上,零星有過一點散文面世。從1981年起,他開始主攻散文方面,落款寫在靜虛村的一系列散文發表,標志他在散文園地里也想一展身手。
事實上,如《丑石》等在讀者中也的確迅速產生了影響。創作背景平凹散文創作始于80年代初,在這之前,他主要精力放在小說創作上,偶爾也零星有過一點散文面世。
從1981年起,他開始了進攻散文方面,落款寫在靜虛襯的一系列散文的發表,標志他在散文園地里也想露一手。事實上,如《丑石》等在讀者中也迅速產生了影響。
這種影響,倒并不是因為他當時已是一個頗負聲望的小說家,從而沾一點光,使得散文也隨之有了身份。要說沾光,倒是沾了當時的政治氣候的大環境的光,因為當時正在對**以及以往的一些冤假錯案所造成的大大小小的丑石在落實政策,所以諸如他的《丑石》之類的散文的面世,無疑能激起不少的人的共鳴。
就其散文創作而言,尚缺乏個必,師法的痕跡較為明顯,多少還有些書呆子味,把生活簡單化了。主題思想這篇借物說理的散文,借助了一個公認為平凡的對象——一塊頑石,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
作者通過強烈的對比,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們的無知,并不能掩蓋和抹殺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在形象的貶值里,精神增值了!我們不能僅憑事物的外表,去評論它的價值。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靈看到的才是真的。這也正應了那句老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作品評價柳 靖:中國的文學家似乎對石頭情有獨鐘,《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化自一塊集日月精華于一身的仙石。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紅樓夢》又名《石頭記》,他筆下的石頭其實是一塊通靈寶玉而賈平凹的《丑石》中所寫的卻的的確確是一塊石頭,一塊真正的“丑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丑石。
2.《丑石》的主要內容
那是一塊外形奇丑的石頭:不圓不方,無形無棱,既不能砌墻,亦不能洗衣,就連孩子在上面玩耍,也會因其不平而磕著碰著,于是乎大家一致稱其為“丑石”。
可就是這么一塊百無一用、遭人唾棄的石頭,竟會被天文學家一眼看出它不是一般的石頭,是一塊隕石。從此它身價倍增,最終以其內在的價值得到世人的認可。
這篇借物說理的散文,借助了一個公認為平凡的對象——一塊頑石,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作者通過強烈的對比,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們的無知,并不能掩蓋和抹殺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平凹散文創作始于80年代初,在這之前,他主要精力放在小說創作上,偶爾也零星有過一點散文面世。從1981年起,他開始了進攻散文方面,落款寫在靜虛襯的一系列散文的發表,標志他在散文園地里也想露一手。
作者簡介
1952年生于陜西南部的丹鳳縣棣花村。1972年以偶然的機遇,進入西北大學學習漢語言文學,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從事文學編輯兼寫作。出版的主要作品:《浮躁》、《廢都》、《白夜》、《土門》、《古爐》、《帶燈》等,以英、法、德、日、韓等文字翻譯出版了20余種版本。
曾多次獲全國文學獎、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法國費米那文學獎和法國西文學藝術勛章。2008年,《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3.丑石簡單寫了什么內容
內容,,,,,,,,,,,,,,,,,,,,,,,,,,,,,,,,,,,,,,,,我常常遺憾我家門前的那塊丑石呢:它黑黝黝地臥在那里,牛似的模樣;誰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留在這里的,誰也不去理會它。只是麥收時節,門前攤了麥子,奶奶總是要說:這塊丑石,多礙地面喲,多時把它搬走吧。于是,伯父家蓋房,想以它壘山墻,但苦于它極不規則,沒棱角兒,也沒平面兒;用鏨破開吧,又懶得花那么大氣力,因為河灘并不甚遠,隨便去掮一塊回來,哪一塊也比它強。房蓋起來,壓鋪臺階,伯父也沒有看上它。有一年,來了一個石匠,為我家洗一臺石磨,奶奶又說:用這塊丑石吧,省得從遠處搬動。石匠看了看,搖著頭,嫌它石質太細,不太采用。它不像漢白玉那樣的細膩,可以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樣的光滑,可以供來浣紗捶布;它靜靜地臥在那里,院邊的槐蔭沒有庇覆它,花兒也不再在它身邊生長。荒草便繁衍出來,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銹上了綠苔、黑斑。我們這些做孩子的,也討厭起它來,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雖時時咒罵它,嫌棄它,也無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稍稍能安慰我們的,是在那石上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坑凹兒,雨天就盛滿了水。常常雨過三天了,地上已經干燥,那石凹里水兒還有,雞兒便去那里渴飲。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們盼著滿月出來,就爬到其上,翹望天邊;奶奶總是要罵的,害怕我們摔下來。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來,磕破了我的膝蓋呢。人都罵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終有一日,村子里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石頭,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以后又來了好些人,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這使我們都很驚奇!這又怪又丑的石頭,原來是天上的呢!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我們的先祖或許仰望過它,它給了他們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來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幾百年了?!奶奶說:“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卻怎么連墻也壘不成,臺階也壘不成呢?”“它是太丑了。”天文學家說。“真的,是太丑了。”“可這正是它的美!”天文學家說,“它是以丑為美的。”“以丑為美?”“是的,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為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墻,做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些玩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奶奶臉紅了,我也臉紅了。我感到自己的可恥,也感到了丑石的偉大;我甚至怨恨它這么多年竟會默默地忍受著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于誤解的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主題思想,,,,,,,,,,,,,,,,,,,,,,,,,,,,,,,,,,,,,,這篇借物說理的散文,借助了一個公認為平凡的對象——一塊頑石,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所謂的一般性可能也有例外。作者通過強烈的對比,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們的無知,并不能掩蓋和抹殺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主要內容,,,,,,,,,,,,,,,,,,,,,,,,,,,,,,,,,,,,,,我們認為丑石沒用,但有一天,天文學家發現了這塊丑石是隕石,使我和奶奶改變了對丑石的看法,覺得丑石是美的。
4.《丑石》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丑石》的主要內容 那是一塊外形奇丑的石頭:不圓不方,無形無棱,既不能砌墻,亦不能洗衣,就連孩子在上面玩耍,也會因其不平而磕著碰著,于是乎大家一致稱其為“丑石”。
可就是這么一塊百無一用、遭人唾棄的石頭,竟會被天文學家一眼看出它不是一般的石頭,是一塊隕石。從此它身價倍增,最終以其內在的價值得到世人的認可。
擴展資料: 賈平凹散文創作始于80年代初,在這之前,他主要精力放在小說創作上,零星有過一點散文面世。從1981年起,他開始主攻散文方面,落款寫在靜虛村的一系列散文發表,標志他在散文園地里也想一展身手。
事實上,如《丑石》等在讀者中也的確迅速產生了影響。 創作背景 平凹散文創作始于80年代初,在這之前,他主要精力放在小說創作上,偶爾也零星有過一點散文面世。
從1981年起,他開始了進攻散文方面,落款寫在靜虛襯的一系列散文的發表,標志他在散文園地里也想露一手。 事實上,如《丑石》等在讀者中也迅速產生了影響。
這種影響,倒并不是因為他當時已是一個頗負聲望的小說家,從而沾一點光,使得散文也隨之有了身份。 要說沾光,倒是沾了當時的政治氣候的大環境的光,因為當時正在對**以及以往的一些冤假錯案所造成的大大小小的丑石在落實政策,所以諸如他的《丑石》之類的散文的面世,無疑能激起不少的人的共鳴。
就其散文創作而言,尚缺乏個必,師法的痕跡較為明顯,多少還有些書呆子味,把生活簡單化了。 主題思想 這篇借物說理的散文,借助了一個公認為平凡的對象——一塊頑石,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
作者通過強烈的對比,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們的無知,并不能掩蓋和抹殺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在形象的貶值里,精神增值了!我們不能僅憑事物的外表,去評論它的價值。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靈看到的才是真的。這也正應了那句老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作品評價 柳 靖:中國的文學家似乎對石頭情有獨鐘,《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化自一塊集日月精華于一身的仙石。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紅樓夢》又名《石頭記》,他筆下的石頭其實是一塊通靈寶玉而賈平凹的《丑石》中所寫的卻的的確確是一塊石頭,一塊真正的“丑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丑石。
5.《丑石》的主要內容
我常常遺憾我家門前的那塊丑石呢:它黑黝黝地臥在那里,牛似的模樣;誰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留在這里的,誰也不去理會它。
只是麥收時節,門前攤了麥子,奶奶總是要說:這塊丑石,多礙地面喲,多時把它搬走吧。于是,伯父家蓋房,想以它壘山墻,但苦于它極不規則,沒棱角兒,也沒平面兒;用鏨破開吧,又懶得花那么大氣力,因為河灘并不甚遠,隨便去掮一塊回來,哪一塊也比它強。
房蓋起來,壓鋪臺階,伯父也沒有看上它。有一年,來了一個石匠,為我家洗一臺石磨,奶奶又說:用這塊丑石吧,省得從遠處搬動。
石匠看了看,搖著頭,嫌它石質太細,也不采用。它不像漢白玉那樣的細膩,可以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樣的光滑,可以供來浣紗捶布;它靜靜地臥在那里,院邊的槐蔭沒有庇覆它,花兒也不再在它身邊生長。
荒草便繁衍出來,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銹上了綠苔、黑斑。我們這些做孩子的,也討厭起它來,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雖時時咒罵它,嫌棄它,也無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們的,是在那石上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坑凹兒,雨天就盛滿了水。常常雨過三天了,地上已經干燥,那石凹里水兒還有,雞兒便去那里渴飲。
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們盼著滿月出來,就爬到其上,翹望天邊;奶奶總是要罵的,害怕我們摔下來。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來,磕破了我的膝蓋呢。
人都罵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終有一日,村子里來了一個天文學家。
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石頭,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以后又來了好些人,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
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這使我們都很驚奇!這又怪又丑的石頭,原來是天上的呢!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我們的先祖或許仰望過它,它給了他們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來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幾百年了?!奶奶說:“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卻怎么連墻也壘不成,臺階也壘不成呢?”“它是太丑了。”
天文學家說。“真的,是太丑了。”
“可這正是它的美!”天文學家說,“它是以丑為美的。”“以丑為美?”“是的,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
正因為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墻,做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些玩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
奶奶臉紅了,我也臉紅了。我感到自己的可恥,也感到了丑石的偉大,我甚至怨恨它這么多年竟會默默地忍受著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6.《丑石》主要內容和課后題
<;丑石>;一課本文寫了:從丑石沒用;天文學家發現了這塊丑石是隕石;我和奶奶改變了看法,覺得丑石是美的這幾件事.
1."我"對丑石的認識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答:"我"對丑石的認識前后的變化是:討厭,嫌棄,咒罵變成喜愛,敬佩.因為天文學家發現了它是一塊隕石,知道了它內在的美.
2.作者怎樣描寫丑石的"丑"?
答:作者是這樣描寫丑石的"丑"的:1.牛似的模樣.2.它不像漢白玉那樣的細膩,可以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樣的光滑,可以供來浣紗捶布.
我是多鉉,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哦.
7.丑石的作者簡介
賈平凹(1952-),原名賈平娃,原籍陜西商洛,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
賈平凹1975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歷任陜西人民出版社編輯,《 長安 》雜志編輯,西安市文聯創研室主任、文聯主席等,現供職于西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著有長篇小說《 高老莊 》《 廢都 》《 懷念狼 》《 賈平凹文集 》(14卷)、中短篇集《 制造聲音 》、紀實文學《 我是農民 》等。其中,《 廢都 》獲1997年法國費米娜文學獎,《 浮躁 》獲 1987年第八屆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 滿月兒 》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臘月·正月 》獲1984年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愛的蹤跡 》獲1989年全國優秀散文集獎。
代表作有《秦腔》、《高興》、《月跡》、《愛的蹤跡》,《商州三錄》等,曾獲多次文學大獎。《我不是個好兒子》、《落葉》、《丑石》等文章編入小學教材。
8.石壕吏的寫作背景
1、寫作背景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四十八歲的杜甫由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他離開洛陽,歷經 新安、石壕、潼關,趕往華州任所。這時,杜甫正由新安縣繼續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實錄所見所聞,寫成這篇不朽的詩作。
當時唐王朝集中郭子儀等九節度使步騎二十功贖罪萬,號稱六十萬,將安慶緒圍在鄴城。由于戰爭吃緊,唐王朝為補充兵力,到處征兵。
詩中刻畫了官吏的橫暴,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和自己痛苦的心情。2、原文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3、譯文 日暮時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墻逃走,老婦出門查看。官吏大聲呼喝得多么憤怒,婦人大聲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的三個兒子戍邊在鄴城。其中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另外兩個兒子剛剛戰死。
活著的人茍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遠不會回來了!家里再也沒有別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孫子。因為有孫子在,他母親還沒有離去,但進進出出都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雖然老婦我年老力衰,但請允許我跟從你連夜趕回營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陽的戰役,還來得及為部隊準備早餐。
夜深了,說話的聲音逐漸消失,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的哭泣聲。天亮后我繼續趕路,只能與返回家中的那個老翁告別。
擴展資料:《石壕吏》賞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它以“耳聞”為線索,按時間的順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從投宿敘起,以告別結束,從差吏夜間捉人,到老婦隨往;從老翁逾墻逃走,到事后潛歸;從詩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別,整個故事有開始、發展、高潮、結局,情節完整,并頗為緊張。
詩的首尾是敘事,中間用對話,活動著的人物有五六個之多,詩人巧妙地借老婦的口,訴說了她一家的悲慘遭遇。詩人的敘述、老婦的說白,處處呼應,環環緊扣,層次十分清楚。
詩人虛實交映,藏問于答,不寫差吏的追問,而只寫老婦的哭訴,從哭訴中寫出潛臺詞、畫外音,將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婦的“前致詞”中,有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詩人寫老婦的哭訴,語言樸實無華,一個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婦的口吻,且隨著內容的多次轉韻,形成憂憤深廣、波瀾老成,一唱三嘆,高低抑揚的韻致,使沉郁頓挫達到極致。
全詩述情陳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愛憎之外,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描述。在這里,詩人通過新穎而巧妙的藝術構思,將豐富的內容和自己的感情融化在具體的形象里,澆注于客觀的敘述中。
讓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讀者,讓故事本身去顯露詩人的愛憎。這種以實寫虛,以虛補實,虛實相映的藝術手法,使全詩顯得簡潔洗練,而又蘊涵豐富。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單刀直入,直敘事。
“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讀者不能輕易放過。在封建社會里,由于社會秩序混亂和旅途荒涼等原因,旅客們都“未晚先投宿”,更何況在兵禍連接的時代。
而杜甫,卻于暮色蒼茫之時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個小村莊里借宿,這種異乎尋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壓根兒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鎮已蕩然一空,無處歇腳。
總之,寥寥五字,不僅點明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軌的景象,為悲劇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環境。
浦起龍指出這首詩“起有猛虎攫人之勢”,這不僅是就“有吏夜捉人”說的,而且是就頭一句的環境烘托說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都從這里生發出來。
不說“征兵”、“點兵”、“招兵”而說“捉人”,已于如實描繪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個“夜”字,含意更豐富。
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經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同時,詩人是“暮”投石壕村的,從“暮”到“夜”,已過了幾個小時。
這時當然已經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發展,他沒有參與其間,而是隔門聽出來的。“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兩句,表現了人民長期以來深受抓丁之苦,晝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寢不安席。
一聽到門外有了響動,就知道縣吏又來“捉人”,老翁立刻“逾墻”逃走,由老婦開門周旋。從“吏呼一何怒”至“猶得備晨炊”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兩句,極其概括、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
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制造出悲憤的氣氛。矛盾的兩方面,具有主與從、因與果的關系。
“婦啼一何苦”,是“吏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