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鐵生的勵志事跡150字
史鐵生的輪椅人生 “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
這九個字放在史鐵生身上,是那樣的令人心酸的契合。17歲中學未畢業就插隊去了陜西一個極偏僻的小山村。
一次在山溝里放牛突遇大雨,遍身被淋透后開始發高燒,后來雙腿不能走路,回到北京后被診斷為“多發性硬化癥”,致使雙腿高位截癱。20歲便開始了他輪椅上的人生。
在最生龍活虎最狂妄的20歲青春年華里,突然沒了雙腿,史鐵生的脾氣變得陰郁無比且暴怒無常。他一直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總是對母親發脾氣。
更為不幸的是肝病奪去了一直陪伴在身邊的母親的生命,母親猝然的離開仿佛一記悶棍將史鐵生敲醒。 史鐵生的處女作被發表,他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出一條小路,那是他生存下去的道路和希望。
當他被生活的荊棘刺得滿心疼痛時,他沒有沉淪,而是勇敢的抬頭,他看到母親的眼神是荊棘上開出的美麗花朵,在陪伴他一路前行。他有一次在廣州剛去透析完,就去領獎。
透析之后是很痛苦的,然而他就那么靜靜地,微笑著面對每一個人。 好難得打字呀!超出預計字數,你自己看著辦。
2.史鐵生立志的故事
先生本身就是一個勵志故事,他殘疾了雙腿,到患上尿毒癥,靠透析維持生命,卻依然不放棄,寫下了諸如《我與地壇》《病隙碎筆》《我的丁一之旅》《務虛筆記》《扶輪問路》《妄想電影》等等經典之作。2010年,12月31日,突發腦溢血,先生留遺囑將自己的器官捐給需要的人和醫學研究!先生的一生都是勵志的故事!
還記得先生的那句經典的話,對于苦難,我先對它說是,接受它,然后與之周旋,最后即使失敗,失敗也是成功,這就是先生,這就是達觀,這就是勵志!
向先生致敬!!!
3.有關史鐵生的勵志短文
1. 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 “浮生若夢”, “人生幾何”,從生命的短暫性來說,人生的確是一場夢。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怎樣活得有意義,便成了人們的一個永久的話題;“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過是一場夢。
賞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這歷史的長河中, “人過留跡,雁過留聲”,人來到這世界上走一遭,應當留下一點足跡,一點與山河同在的精神。
2.人生如畫,生活本身是一副畫,但在涉世未深時,我們都是閱讀觀畫的讀者,而經過了風雨,辯別了事物,我們又變成書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譯著精彩.幸福更是一種感覺,幸福是一縷花香,當花開放在心靈深處,只需微風輕輕吹動,便能散發出悠悠的,讓人陶醉的芳香。我們!都有責任!
賞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心中總有個聲音在提醒自已,這件事不能這么做,會造成怎樣怎樣的后果。這就是責任!
3.苦樂全憑自已判斷,這和客觀環境并不一定有直接關系,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并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鉆石或股票。滿足于田園生活的人也并不艷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賞析: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已所樂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4.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不要抱怨生活給予了太多的磨難,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滾,就會失去雄渾,沙漠如果失去了飛沙的狂舞,就會失去壯觀,人生如果僅去求得兩點一線的一帆風順,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賞析:微笑著彈奏從容的弦樂,去面對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獨,去戰勝憂傷。
我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我才上初二,不知道高二的課程,抱歉!!!
4.摘抄一篇有關史鐵生的故事
21歲時候雙腿癱瘓。1981年,患嚴重的腎病。1998年開始做透析。他說自己“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
·他的著名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深圳中學生楊林在文章的鼓勵下,走出了車禍帶來的陰影,以《生命的硬度》奪得了一個全國作文大獎。
人家讓他拜佛,他不拜。因為,佛不能使他癱瘓的雙腿站立起來,因為,如果佛要人“拜”才肯保佑人,那他就不稱其為佛。他認為佛之本義乃“覺悟”,是一個動詞,是行為而非絕頂的一處寶座。
人家讓鐵生算命,他不算。因為,如果命好則無須算,“好”自會來;如命不好,更不必算,樂得活一天高興一天,省卻明知前程險惡,還不得不步步逼近那災難,成天戰戰兢兢,何苦!高人說能“為你避災”,鐵生也不信,因為那就是命運無定了,其所“算”,乃是妄說,還算它干什么?
5.有關史鐵生的勵志作文
期待新的磨礪
----畢業前的暢想
雖然人生這頭獅子咬得自己遍體鱗傷,但自己的一貫原則是:忍著痛,堅持動,笑也好,哭也好,只要有靈魂,只要有生命,就有生存的意義、希望和幸福!--題記柔和的陽光斜掛在蒼松翠柏不凋的枝葉上,顯得那么安靜肅穆,白色的水泥道上,腳步是那么輕起輕落,我的心卻是思緒波涌。
人生是潔白的畫紙,我們每個人就是手握各色筆的畫師;人生也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長路,我們每個人則是人生道路的遠足者;人生還像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我們每個人則是手握農具的耕耘者;但人生更像一本難懂的書,我們每個人則是孜孜不倦的讀書郎!于是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著人生。當自己要尋求忠告時,要找使自己哭泣的人,而不要找讓自己歡笑的人。自己會在別人的故事中感悟著生活的起起落落,或許,每個人都有著自己處世的方式與調整心態的方法。而歲月卻讓自己在磨礪中擁有一顆勇敢的心!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漣漪的西子湖,隨著時間的流動,它時而平靜如鏡,時而浪花飛濺,時而巨浪沖天…自己應該怎樣與命運、與不幸進行抗爭?自己堅信在經受大風大浪的考驗之后,往往會變得更加堅強。于我而言,痛感與生命,滄桑與經歷,遭遇那么多挫折卻也要自己生活得堅強平和!當自己的心被生活劃了一道道口子,流著血時,自己會感覺到疼痛。那么是不是自己不動它時就不覺得疼呢?要是這樣,是不是自己就那樣一直不動呢?當然不是!自己當然要動!只有動時血液才會流動,才會讓舊的傷痕快點逝去,才會早點恢復健康!往事如歌,在人生的旅途中,盡管有過坎坷,有過遺憾,卻沒有失去活得踏實而精彩的美麗。相信自己,希望總是有的,自己記住這樣一句話:錯過了太陽,我不哭泣,否則,我將錯過月亮和星辰。
于是,在磨難與挫折面前,告誡自己: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向前看,不要回頭,只要自己勇于面對,當自己再次抬起頭來,就會發現,生活的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向前看,還有一片明亮的天,燦爛陽光,會溫暖自己受傷的心靈,不會再讓自己感到彷徨。自己終于明了,眼前出現坎兒,是因為對面就是平原!
假如生活中自己失敗了,也不要將憂傷的淚水寫在臉上。生活,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你沒有從中學到些什么。失敗也是一種收獲,生活中最得要的是有一份十足的勇氣和一個創業的膽量!
自己應該有魄力把遺憾掘棄于以往的廢墟,而把希望播種于新生的土壤中!心是一棵樹,愛與希望的根須扎在土里,智慧與情感的枝葉招展在藍天下。無論是歲月的風雨撲面而來,還是滾滾塵埃遮蔽了翠葉青枝,它總是靜默地矗立在那里等待,并接受一切來臨,既不倨傲,也不卑微。心是一棵樹,一個個故事被年輪攜載;一回回驛動與飛鳥相約;一次次碰撞使它綿密柔韌;一幕幕經歷造就了它博廣的胸懷。
自己的心其實就是最大的戰場。一個人不能改變過去,但卻因為擔心未來而毀掉現在。心靈是一本奇特的帳簿,痛苦也是它的一種收入。被世界拋棄時,相信天空會給自己一個擁抱。眼睛為自己下著雨,心卻為自己撐著傘。心大了,困難就小了。如果自己不能改變風的方向,那就改變帆的方向吧!只要自己的心不死,只要自己忍著痛,堅持動!意志不滅,生命就永遠是美麗的!
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獲果實,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該卷起褲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種、耕耘,直到收獲的那一天。自己加砝碼,天平才會傾向自己!
當自己把臉向著陽光,就看不到陰影,心情也會燦爛如陽!自己要知道,陽光落在春的枝頭,日子便綠了!
6.史鐵生的一些主要人生經歷200字
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
從小跟奶奶生活。史鐵生早年圖集(12張)1964年,畢業于東城區王大人胡同小學。
196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2] 1969年,上山下鄉運動展開,自愿到陜北延安農村插隊。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產隊關照讓其擔任飼養員,放牛喂牛。1971年,9月史鐵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3] 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誼醫院,一年有半,治療結束之時即輪椅生涯開始之日。1974年,到某街道工廠做工。
1981年,因患腎病回家療養。后從事寫作。
1998年,被確診為尿毒癥,需隔日透析以維持生命,其經費主要由中國作家協會和北京市政府負擔。[4]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史鐵生因突發腦溢血在北京宣武醫院去世。
根據遺愿,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器官捐獻給醫學研究,12月31日凌晨6時許,其肝臟移植給天津的一位病人。
7.關于史鐵生的故事600子
1、史鐵生母親的生命,因為兒子的殘疾,也承受了無數折磨。
史鐵生癱瘓時,母親已不年輕,為了史鐵生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發。醫院已經明確表示,他的病情目前沒辦法治。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他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每一回她都虔誠地抱著希望,然而最終,卻總是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
最后母親終于也絕望了。于是,每次史鐵生要動身出門,母親便無言地幫他上輪椅,看著他搖車拐出小路。
每一次她都是佇立在門前默然無語地看著兒子走遠。有一次,他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然站在原地,還是那樣一動不動地站著,仿佛在看兒子的輪椅搖到哪里了,對兒子的回來竟然一時沒有反應。
她一天又一天送兒子搖著輪椅出門去,站在陽光下,站在冷風里。后來,她猝然去世了,因為兒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
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希望兒子能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她沒有能夠幫助兒子走向這條路。她心疼得終于熬不住了,她匆匆離開兒子時只有49歲。
2、1998年,下肢癱瘓的史鐵生,由慢性腎損傷演變為尿毒癥。從那時起,史鐵生就只能靠血液透析來維持生命。
透析的病人需要做手術,把腎部的動脈和靜脈引到表層。透析時需要在三個點輪流針刺。
長達9年,1000多次的針刺,使得史鐵生的動脈和靜脈點隆起成蚯蚓狀。體內滲毒的血液從隆起的動脈出來,經過透析器過濾掉毒素,再由隆起的靜脈回到體內。
一個星期3次,在每次4個半小時的透析過程中,把全身的血液過濾幾十遍——這就是史鐵生日常的生活。3、1974年,史鐵生為了生計,在北新橋街道工廠找到了一份臨時工作。
在這里上班既沒有公費醫療,也沒有任何勞保,所干的活兒是在仿古家具上畫山水和花鳥,有時還畫彩蛋,如出滿勤每月30元工錢。但他為了看書和嘗試寫作,每天只干半天,一月下來只能領到15元,這活兒他一干就是7年。
可是第二年史鐵生又患上了嚴重的腎病,這次醫生只給他留下了一個受損的左腎。由于體力的原因,他不得不辭去了街道工廠的臨時工作,呆在家中一門心思地寫作。
1979年,由于下肢麻痹、腎功能受到嚴重破壞,不得不造漏排尿。緊接著,由于肌肉萎縮,血液循環受阻,再加上每天長時間地坐壓,褥瘡發作,前景是敗血癥。
1986年,前列腺引起的疼痛,使他不得不停止寫作整天臥床。冬天,他那毫無知覺的腿,經不起寒冷,如果凍了,就有壞死的可能;夏天,全身的熱量只能從上身排出,額頭的痱子從來不斷。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1980年,他創作出的小說《我們的角落》被田壯壯改編成了電視劇,在當時的影視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1983年,他創作的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本年度“青年文學獎”和“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4年,他的作品《奶奶的星星》又獲該年度“作家文學獎”和“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他的小說《命若琴弦》還被改編成電影《邊走邊唱》,經過陳凱歌的精心導演,引起了強烈反響。
4、在史鐵生雙腿癱瘓之初,總有人勸他“要樂觀些,你看生活多么美好呀”諸如此類的話語。可是這種話對史鐵生幾乎起不到任何激勵的作用。
史鐵生心里說:“開玩笑,你們說的輕松,病又沒得在你們身上。”尤其是在雙腿剛剛癱瘓的時候,生命對于史鐵生幾乎已經失去了任何吸引力。
他想:“要是不能再站起來跑,就算是能磨磨蹭蹭地走,我也不想再活了。” 當時,大夫告訴史鐵生,他的病如果是腫瘤,可能還有的救,否則,這輩子就得準備在輪椅上過了。
于是,史鐵生整天用目光在病房的天花板上寫兩個字,一個是腫瘤的“瘤”,另一個字就是“死”。史鐵生用這種方式祈禱,希望把這兩個字寫到千遍萬遍,或許就能成真,不管是腫瘤還是死,都好。
到后來,證實了他的病并非腫瘤之后,他就只寫一個字了:“死”。5、史鐵生的病根是在18歲時落下的。
那時他到陜西延川縣插隊,一次在山里放牛,遭遇暴雨和冰雹,高燒之后出現腰腿疼痛的癥狀。21歲時,史鐵生因為腿疾而住進了醫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從此,他再也沒有站起來。
這件事似乎再一次證明了生命的脆弱。只是一次淋雨,就無端癱瘓了雙腿,讓一個本來鮮活年輕的生命,無比地接近枯萎死亡。
對于史鐵生而言,雖然在癱瘓之初,死亡對于他那么具有誘惑,甚至于他每天早晨醒來,都因為自己依然活著而沮喪;但是,他依然活著。癱瘓后的最初幾年,史鐵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就像他文章里寫的那樣,暴躁易怒。為了逃避現實的世界,在正常人上班之時,他總是搖著輪椅,到那時還人煙稀少的地壇公園里去。
自旦至暮,春秋往復,耗在這園子里。他去過了地壇的每一棵樹下,無論是什么季節,什么天氣,什么時間,他都在這園子里呆過。
有時候呆一會兒就回家,有時候就呆到滿地上都亮起月光。
8.史鐵生的故事
我都寫過有感
史鐵生的一生十分坎坷,不僅雙腿癱瘓,而且還得到尿毒癥,讓他一輩子也離開不了輪椅和病床。可他仍然挺了過來,創作了不少優秀的作品,鼓勵著無數的人。這讓我深深地感動著。
史鐵生敢于與命運挑戰,頑強地與病魔作戰,即使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能積極地去面對。有人覺得史鐵生這樣的生活十分痛苦,可我卻認為他會感到十分的幸福。因為他曾說過:“幸福是要自己去尋找的,無論你在空間的哪一個角落,在時間的哪一個時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現在正在經歷著一場大的浩劫,你也應該幸福,因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從浩劫中學到很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當你擁有了別人所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你就是唯一。”所以,史鐵生即使遭受病魔折磨,但他仍然會活得幸福,因為他能學到常人不能學到的東西。在我心目中,史鐵生就是如此一個樂觀的人,敢于承受生活中的挫折,去唱生活的歌謠,從不抱怨生活給他帶來的磨難,因為他認為:人生如果僅去求得兩點一線的一帆風順,生命也就失去存在的魅力。因此他才能在病床上創作出如此多優秀的作品,所以我十分地敬佩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都會遇到挫折,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像史鐵生那樣勇于承受,不會逃避現實,并且樂觀面對呢?他對生的渴望,對死的坦然,這樣樂觀的史鐵生一直印在我的心中。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史鐵生勵志故事簡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