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鐘馗打鬼的故事
鐘魁濃眉大眼,胡須滿面,長長的絡腮胡須絲縷分明,豹眼圓瞪,顯得獰厲惡狠,兇神惡煞。
肩背一把大折扇,突出了鐘魁除魔揚善的性格! 鐘馗為驅邪平鬼大王,為九界神怪之首。能驅魔辟邪。
鐘魁威風凜凜,令人們敬仰、安心,卻令妖魔鬼怪膽寒心驚。 鐘魁系古神話里的鎮邪正義之神,有避邪除兇之靈氣。
鐘馗 鐘馗是中國民間俗神信仰中最為人們熟悉的角色,貼于門戶是鎮鬼尅邪的門神,懸在中堂是禳災祛魅的靈符,出現于儺儀中是統鬼斬妖的猛將,由此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鐘馗戲、鐘馗圖。連《本草綱目》里,也收錄用鐘馗像燒灰以水沖服或配和其他藥面成丸以治療難產、瘧疾等癥的“秘方”。
據中國《民俗》雜志報道,時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甚至還有人為治病延請巫師舉行所謂“鎮鐘馗”捉鬼驅妖、安宅保太平的儀式(施漢如、楊問春《“鎮鐘馗”儺儀記》)。 對普通百姓來說,“鐘馗打鬼”之類的故事幾乎人人熟知。
鐘馗信仰在民間的影響既深且廣。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鐘馗這位神通廣大的神祗其身分來歷,恐怕就不是一般人能夠說得清了。事實上,這個問題自唐代以來就令許多學者爭論不休。
近年來,隨著民俗文化熱的興起,鐘馗信仰的起源與流變等問題又被提出,眾多學人各抒己見,歧說紛見,迄今尚無定論。 目前所知最早記載鐘馗其人其事的是唐盧肇的《唐逸史》:開元年間(713—741),唐玄宗病中夢見一小鬼盜走玉笛以及楊貴妃的繡香囊。
玄宗大怒,正要派武士驅鬼,忽見一大鬼奔進殿來。此鬼蓬發虬髯,面目可怖,頭系角帶,身穿藍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個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
玄宗駭極,忙問是誰?大鬼向玄宗施禮,自稱是終南山鐘馗,高祖武德年間,因赴長安應武舉不第,羞歸故里,觸殿前階石而死。幸蒙高祖賜綠袍葬之,遂銘感在心,誓替大唐除盡妖魅。
唐玄宗醒后,病也霍然而愈。玄宗令畫家吳道子按其夢中所見畫一幅鐘馗圖。
圖成,玄宗在畫上批曰:“靈祗應夢,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實須稱獎;因圖異狀,頒顯有司,歲暮驅除,可宜遍識,以祛邪魅,益靜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
有司奉旨,將吳道子《鐘馗捉鬼圖》鏤板印刷,廣頒天下,讓世人皆知鐘馗的神威。 盧肇是唐武宗會昌三年(843)的進士,距開元時代已有一百多年,所敘未必是事實。
但是皇帝賜給大臣鐘馗畫像作為新年禮物,的確是盛唐以來的慣例,如開元時的名人張說及其后的劉禹錫等,都有謝賜鐘馗圖和歷日表的作品傳世。另外,人們還在敦煌遺書中發現了唐寫本《除夕鐘馗驅儺文》,是為鐘馗已在大儺儀中扮演主角的實證。
凡此,可見鐘馗信仰至晚從盛唐起已成為全社會的風尚。所以,也有人估計鐘馗故事的起源可能早于唐代。
在鐘馗俗信興盛未艾的熱流中,北宋沈括首先對唐玄宗夢鐘馗的故事提出質疑:宋仁宗皇祜年間(1049—1054),金陵上元縣曾發現一處古冢,乃南朝宋征西將軍宗愨母鄭夫人墓,由碑文可知,宗愨有妹名叫鐘馗。此外,后魏有李鐘馗,隋將有喬鐘馗、楊鐘馗。
因知“鐘馗之名從來亦遠矣,非起自開元之時”(《夢溪補筆談》卷三)。明人郎瑛、胡應麟等多從其說,但結論有別。
郎瑛認為鐘馗的原型就是北朝人堯暄,其人本名鐘葵,字辟邪,“馗”乃“葵”字訛傳,由于他表字 “辟邪”,所以后人才附會出捉鬼的故事。胡應麟提出,鐘馗捉鬼的傳說“蓋自六朝之前固已有之”,所以堯暄曾取名鐘葵而字辟邪,南北朝時名叫鐘馗的人很多,可能都取義于此。
明楊慎和清顧炎武、趙翼等根據《周禮·考工記》“大圭,長三尺,終葵首”、《方言》“齊人謂椎為終葵”等資料,認為所謂鐘馗系由“終葵”演變而來。“終葵”是一種利器——椎,“大圭”是古時天子的儀仗,上端形狀像椎,故云“大圭終葵首”。
齊人說話遲緩,把“椎”的發音拖成了兩個音節,乃成“終葵”。古人以椎為作戰的利器,故《后漢書·馬融傳》中有“翚終葵,揚關斧”的描繪。
“蓋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儺之為耳”(《日知錄》卷三十二《終葵》)。南北朝時許多人取名鐘葵或鐘馗,是希望像古人用以刺鬼的武器終葵(即利椎)那樣,令所有的鬼魅望而生畏,這種意義到了唐代最終傳變為人格化的“鐘馗”。
近年來隨著秦漢文書大量出土,古代盛行以椎擊鬼的事實已被證明。如秦簡《日書·詰篇》云,人被哀鬼纏上,可“以棘椎、桃秉(柄)以敲其心,則不來”;西漢帛書《五十二病方》也記有用鐵椎擊鬼治病的法術。
故有人認為顧炎武對鐘馗起源的解釋是可信的。 今人常任俠、馬雍均寫有鐘馗考,各抒己見,但立論大致不脫明清人士的窠臼。
唯何新、王正書兩人別開新說。 何新認為鐘馗本來就是人名,與所謂“椎”或“終葵”者了不相關。
鐘馗的原型,是商湯時的巫相仲傀,其名在《尚書》、《左傳》、《荀子》中又作“仲虺”、“中歸”、“中壘”。商人事鬼,凡政官都兼巫祝,仲傀為巫相而兼驅鬼之方相。
傀者,面具也;驅鬼必戴面具,面具之形甚多,因而發生仲傀多首的傳說。仲傀以同音演變為仲虺,虺乃神話中的怪蛇,于是仲虺又演變為九首巨蛇之“雄虺”(《天問》)、食。
2.鐘馗捉鬼的故事
故事一:開元年間(713—741),唐玄宗病中夢見一小鬼盜走玉笛以及楊貴妃的繡香囊。
玄宗大怒,正要派武士驅鬼,忽見一大鬼奔進殿來。此鬼蓬發虬髯,面目可怖,頭系角帶,身穿藍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個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
玄宗駭極,忙問是誰 大鬼向玄宗施禮,自稱是終南山鐘馗,高祖武德年間,因赴長安應武舉不第,羞歸故里,觸殿前階石而死。幸蒙高祖賜綠袍葬之,遂銘感在心,誓替大唐除盡妖魅。
唐玄宗醒后,病也霍然而愈。玄宗令畫家吳道子按其夢中所見畫一幅鐘馗圖。
圖成,玄宗在畫上批曰:“靈祗應夢,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實須稱獎;因圖異狀,頒顯有司,歲暮驅除,可宜遍識,以祛邪魅,益靜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
有司奉旨,將吳道子《鐘馗捉鬼圖》鏤板印刷,廣頒天下,讓世人皆知鐘馗的神威。 二: 四川豐都“鬼城”天子殿前左側,有一座鐘馗殿。
殿中供奉的主神,是民間傳說中專門捉鬼、斬鬼、吃鬼的鬼王鐘馗。鐘馗的顯赫與唐明皇李隆基有很大關系。
據說,有一年唐明皇從驪山校場回宮,忽然得了重病,御醫們費盡心思,忙活了一個多月也不見轉機。一天深夜,明皇夢見一牛鼻子小鬼,身穿紅衣,一腳穿靴,一腳光著,靴子掛在腰間。
這個小鬼偷偷盜走了楊貴妃的紫香囊和明皇的玉笛。李隆基見了大怒,大聲呵斥。
這時突然出現一個大鬼,頭頂破帽,穿藍袍,束角帶,一下捉住小鬼,用手指剜出兩眼,然后把小鬼撕成兩半吃掉了。唐明皇忙問大鬼名諱,大鬼上前奏道:“臣是終南進士鐘馗,因應舉不捷,角殿階而亡,死后成為鬼王,誓除天下惡鬼妖孽。”
唐明皇大夢醒來,霍然痊愈,于是召大畫家吳道子依夢中所見,畫張“鐘馗捉鬼圖”。圖畫好后,李隆基瞪著眼睛著了半晌,說道:“莫不是先生跟我一塊做夢來著?畫的怎么這樣象!”馬上重賞了吳道子,并將此畫懸于后宰門,用以鎮妖驅邪.邪門歪道由于唐明皇的大力扒崇,鐘馗才得以確立了頭號打鬼門神的地位。
在清代小說《斬鬼傳》和《平鬼傳》里,鐘馗的來歷更加曲折。書中說他是陜西終南秀才,生得丑惡怕人,卻才華超群。
一年進京應試,文不加點,一揮而就。主考官韓愈和陸贄閱后,不禁拍案叫絕,遂點為頭名狀元。
不料唐德宗以貌取人,見了鐘馗十分不悅,遂聽信奸相盧杞讒言,要將鐘馗趕出龍延。鐘馗氣得暴跳如雷,當場自刎而亡。
唐德宗十分悔恨,便將盧杞流放,并封鐘馗為“驅魔大神”,遍行天下,以斬妖邪。鐘馗翦除鬼魅,立下大功,被玉帝封為“驅魔帝君”。
民間還十分流行“鐘馗嫁妹”的傳說。鐘馗有個同鄉好友杜平,為人樂善好施,饋贈銀兩助鐘馗赴試。
鐘馗因面貌丑陋而被皇帝免去狀元,一怒之下,撞價而死。跟他一同應試的杜平便將其隆重安葬。
鐘馗做鬼王以后,為報答杜平生前的恩義,遂親率鬼卒于除夕時返家,將妹妹嫁給了杜平。這就是著名的“鐘馗嫁妹”。
“鐘馗嫁妹”成為古代繪畫和戲劇的一個重要題材,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其實,歷史上并無鐘馗其人,鐘馗源于古代一鐘用于驅鬼的棒槌(椎)——終葵。
歷代訛傳,用來打擊妖魔鬼怪的終葵,逐漸被人格化,成了終南進士,并產生了鐘馗捉鬼的傳說,鐘馗的衍變確實富有戲劇性。 鐘馗成為鎮鬼避邪的神明以后,他的畫像受到從宮廷到民間的廣泛歡迎。
不但春節時掛鐘馗像,端午節也把他請出來,用以避邪。鐘馗還受到歷代畫家的鐘愛,傳世的鐘馗名畫不勝枚舉。
除了怒目圓睜、兇猛可畏的鐘馗像以外,還有另一種和顏悅目、一團和氣的鐘像,畫面上還沉配有蝙蝠或蜘蛛。這是祈福鐘馗,蝙蝠的“蝠”與“富”同音,畫上蝙蝠意味著“幸福來臨”。
鐘馗頭上畫個蜘蛛亦有此意。蜘蛛,民間又稱“喜蛛兒”。
“喜蛛兒”自空而降,意味著“喜從天降”。這些都寄托著人們祈福的美好愿望。
3.誰能簡單講一下鐘魁打鬼的故事啊
鐘馗是中國民間俗神信仰中最為人們熟悉的角色,貼于門戶是鎮鬼尅邪的門神,懸在中堂是禳災祛魅的靈符,出現于儺儀中是統鬼斬妖的猛將,由此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鐘馗戲、鐘馗圖。連《本草綱目》里,也收錄用鐘馗像燒灰以水沖服或配和其他藥面成丸以治療難產、瘧疾等癥的“秘方”。據中國《民俗》雜志報道,時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甚至還有人為治病延請巫師舉行所謂“鎮鐘馗”捉鬼驅妖、安宅保太平的儀式(施漢如、楊問春《“鎮鐘馗”儺儀記》)。 對普通百姓來說,“鐘馗打鬼”之類的故事幾乎人人熟知。鐘馗信仰在民間的影響既深且廣。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鐘馗這位神通廣大的神祗其身分來歷,恐怕就不是一般人能夠說得清了。事實上,這個問題自唐代以來就令許多學者爭論不休。近年來,隨著民俗文化熱的興起,鐘馗信仰的起源與流變等問題又被提出,眾多學人各抒己見,歧說紛見,迄今尚無定論。 目前所知最早記載鐘馗其人其事的是唐盧肇的《唐逸史》:開元年間(713—741),唐玄宗病中夢見一小鬼盜走玉笛以及楊貴妃的繡香囊。玄宗大怒,正要派武士驅鬼,忽見一大鬼奔進殿來。此鬼蓬發虬髯,面目可怖,頭系角帶,身穿藍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個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玄宗駭極,忙問是誰?大鬼向玄宗施禮,自稱是終南山鐘馗,高祖武德年間,因赴長安應武舉不第,羞歸故里,觸殿前階石而死。幸蒙高祖賜綠袍葬之,遂銘感在心,誓替大唐除盡妖魅。唐玄宗醒后,病也霍然而愈。玄宗令畫家吳道子按其夢中所見畫一幅鐘馗圖。圖成,玄宗在畫上批曰:“靈祗應夢,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實須稱獎;因圖異狀,頒顯有司,歲暮驅除,可宜遍識,以祛邪魅,益靜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有司奉旨,將吳道子《鐘馗捉鬼圖》鏤板印刷,廣頒天下,讓世人皆知鐘馗的神威
采納哦
4.鐘馗打鬼的故事誰有
我國古代民間傳說中,有個打鬼除奸的英雄叫鐘馗(kui),他每到一個地方,都專門懲治那里的妖魔鬼怪,為老百姓鏟除禍害。時間長了,惡魔厲鬼無不怕他,窮苦百姓反而供奉他。
鐘馗是確有其人的,他是唐代德宗年間陜西終南山的秀才。其貌豹頭環眼,鐵面虬須,大耳闊嘴,奇丑怕人。但他秉性剛強,為人正派,知書達禮,才學出眾,又很受鄰里厚愛。
那一年春季,京城長安舉行大考,主考官是當時天下聞名的大文豪,大學問家韓愈,副主考官為大學士陸贄,韓、陸二人學深而不自傲,且都禮賢下士,格外珍惜人才。這次,聽說他倆當主考,朝廷內外議說:“此乃國朝有幸,這回準能選拔真才實學之人了。”
鐘馗聞此訊心中大喜,他匆匆打點行裝,告別親友,起身赴京趕考。臨行時,父老鄉親一一祝愿他金榜題名,衣錦還鄉。鐘馗自己也滿懷信心。
到京城,那里早已云集了四方應考的舉子有千人之多,其中一些富豪子弟見鐘馗衣衫襤褸,相貌丑陋,紛紛譏笑他。鐘馗全然不理,心想:你們憑衣帽取人,看不起我,我更看不起你們,看你們一個個腦滿腸肥,肚子里哪有真才實學?
開考那天,主考大人韓愈和陸贄興致勃勃的及早來到考場,見了全體考生,十分高興,一心希望通過這次會試,能選出一批賢才,為振興李唐王朝效力。事前,韓、陸曾不辭勞苦,為考試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而且他二人摒棄了舊時考官那種營私舞弊,行賄受賄的壞風氣,凡有送禮者都一概頂了回去。
上午辰時發下考題,考場上鴉雀無聲。鐘馗胸有成竹,展開試題一看,心中大喜,這些題他都掌握得爛熟。于是,提起筆來一輝而就,答罷,欣然自得。第一個交卷退出考場。出門時,他回頭向場內掃視一眼,發現幾個素常譏笑他的富家子弟正抓耳撓腮,無以下筆,便報之以輕蔑的一笑。
當晚,韓愈、陸贄在鴻臚寺燈下批閱試卷,韓愈一邊批閱一邊嘆氣道:文章庸俗無聊,信口胡謅,有的雖有點文采,但內容空洞。忽然,一份署名鐘馗的考試引起了他的興趣,讀著讀著韓愈失口驚嘆:“奇才呀!奇才!此文做的甚妙。”二人看了又看,贊了又贊,愛不釋手。當即決定選鐘馗進士第一名,借著又將選中的三十名進士上報德宗皇帝,等候傳旨殿試。
殿試開始了,德宗升朝坐在金鑾殿上,鐘馗等三十名貢士俯伏在階下,聽候召見。不一會,鴻臚寺正卿(執掌朝祭禮儀的官員)高聲唱道:“宣貢士第一名鐘馗上殿。”鐘馗聽了站起身來,跟著引見官進入大殿,俯身跪在地上,等候德宗提問。
德宗皇帝上下細細打量過一番,發現他衣冠不整,相貌奇丑,心中甚是不悅,便道:“此人丑惡異常,如何做得了狀元?”
韓愈聞言,忙出班奏到:“臣觀此人詩賦文章句句琳瑯,篇篇錦繡,實為奇才。陛下切不可因人棄才呀!臣以為人之優劣,全不在貌。
昔日晏嬰,雖身高不過三尺,卻做了齊國的丞相,周昌說話口吃,卻輔佐漢朝名臣。然而,孔圣人曾經以貌取人,結果失去了賢才子羽……”德宗聽罷說:“卿言之有理。但我想我先祖太宗皇帝時,曾開文學館,選天下英華為學士。至今那“十八學士登瀛洲”都被傳為佳話,今若以此人為狀元,恐四海之內皆笑朕不識人才啊!”
韓愈又道:“臣以為鐘馗貌雖丑,可才學精深過人,陛下若選了他,正是為以才取人樹立了典范。天下人不但不會恥笑陛下,反倒會贊頌陛下。
這時班部中閃出一個朝中有名的奸臣叫盧杞,平日里依仗權勢,親小人,害忠良,作惡多端。因為他長得青面紅發,所以人們在背地里都叫他“藍面鬼”。他奏道:“陛下,依臣之見,狀元郎必須品貌兼優,而此人奇丑無比,實不該為之。再說,這次會試得中三十名貢士,料也不缺才子,何不另選一下,哪里還用得著陛下這般勞神費心呢?”
鐘馗聽了這番話語,勃然大怒,猛地直起身來,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人言盧杞是藍面奸臣,今日看來果然不假!我鐘馗生來剛烈,豈能怕你藍面鬼?”說罷,揪住盧杞衣領,舉起朝笏,照頭就打。盧杞抱頭呼救,金鑾殿朝議頃刻亂作一團。
唐德宗見此情景,頓時大怒,大聲喝令武士將鐘馗拿下。武士們蜂擁而上,正待提拿,鐘馗早已氣得七竅生煙,竟伸手拔出身旁站殿將軍的寶劍,自刎而死。這一舉把個德宗皇帝驚得目瞪口呆,眾官員也都嚇得面如土色。
朝堂上紛亂剛剛平息,韓愈、陸贄便義憤填膺地同時出班奏道:“盧杞身為宰相,不能憐才,反而害才,實屬罪過。他說鐘馗丑陋做不得狀元,他自己被稱為“藍面鬼”,又怎能做得宰相呢?今日之事若不加追究,必為天下人抱怨。”德宗方才受了一番驚嚇,對盧杞自有一肚子氣,于是,下令將他貶官嶺外,以正嫉妒之罪。
鐘馗死后,人們出于對他的敬仰和懷念,逐步把他給神化了,說:天上玉皇大帝,看他不避邪惡,封他做了“驅鬼大神”,叫他遍行天下,斬除妖邪。于是,有關鐘馗的故事越傳越多,越傳越神了。
5.鐘馗捉鬼傳說故事70字數
有關鐘馗故事的記載,以北宋沈括(1031--1095)《夢溪筆談》為最早。《夢溪筆談》之《補筆談》中,記載了當時所見的鐘馗圖像:禁中舊有吳道子畫鐘馗,其卷首有唐人題記曰:“明皇開元講武驪山,幸翠華還宮,上不懌,因痁作,將逾月,巫醫殫伎,不能致良。忽一夕,夢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絳犢鼻,屨一足,跣一足,懸一屨,握一大筠紙扇,竊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繞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藍裳,袒一臂,鞹雙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上問大者曰:‘爾何人也?’奏云:‘臣鐘馗氏,即武舉不捷之進士也。’乃詔畫工吳道子,告之以夢曰:‘試為朕如夢圖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筆圖訖以進,以瞠視久之,撫幾曰:‘是卿與朕同夢耳,何肖若此哉!’道子進曰:‘陛下憂勞宵旰,以衡石妨北京大康桃木工藝品--桃木浮雕鐘馗
傳說故事今譯:
一天晚上,玄宗高燒不退中昏昏入睡,忽見有個小鬼走進殿內,穿繹色衫,長個牛鼻子,光著一只腳丫,穿一只鞋,還有一只鞋懸在腰際,插一把竹骨紙扇在后領中,伸手便盜走了楊貴妃的繡香囊和玄宗的玉笛。玄宗氣惱,叱問:“你是誰?”小鬼油腔滑調地說:“我是虛耗。虛者,望空虛中偷別人的東西,如同兒戲;耗者,專耗人家的吉慶喜事,讓他們變喜為憂”。
玄宗大怒,正要由武士來驅鬼,只見又有一個大鬼奔進殿來,長得蓬發虬髯,面目可怖,頭系角帶,身穿藍袍,袒露一臂,皮革裹足,一伸手便抓住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
玄宗嚇得魂不附體,忙問:“你又是誰?”這大鬼向玄宗施禮道:“臣是終南山的鐘馗。高祖武德年間,因赴長安應武舉不第,羞歸故里,觸殿前階石而死。幸蒙高祖賜綠袍葬臣,臣感德不盡,遂誓替大唐除盡天下虛耗妖魅!”其聲如洪鐘貫耳,一下子把唐玄宗嚇醒了。摸摸身上,竟出了一體冷汗,瘧疾霍然而愈。
皇帝把名畫家吳道子召到宮內,將夜來所夢告訴他,要他如夢中所見畫一幅圖。吳道子奉旨,仿佛親睹一般,下筆就畫成了,呈給玄宗看后,玄宗瞠目結舌了半晌,感嘆道:“難道你也和聯做一樣的夢嗎?怎么畫得這樣像!”
簡述:
一天,玄宗高燒中昏昏入睡,忽見有個小鬼進殿,穿繹衫,長個牛鼻子,一只腳光著,一只腳穿鞋,插一把竹骨紙扇在后領中,伸手盜走貴妃的香囊和玄宗的玉笛。玄宗氣惱,正要叫武士驅鬼,只見一大鬼奔進殿來,伸手便抓住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玄宗嚇得魂不附體,忙問:“你又是誰?”這大鬼向玄宗施禮道:“臣是終南山的鐘馗。其聲如洪鐘貫耳,一下子把唐玄宗嚇醒了。摸摸身上,竟出了一體冷汗,瘧疾霍然而愈。
皇帝把吳道子召到宮內,將夜來所夢告訴他,要他畫一幅圖。吳道子奉旨,下筆就畫成了,呈給玄宗看后,玄宗瞠目結舌了半晌,感嘆道:“難道你也和聯做一樣的夢嗎?怎么畫得這樣像!”
6.“鐘馗捉鬼”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因為對一些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無法理解,所以他們一直認為人的身體里有一個神秘的東西,而且它掌控著人們的思維和感覺。
人們把這個神秘存在稱作“靈魂”。當時的人們認為,人死后靈魂并沒有消失,而是變成人所不能感受到的狀態,進入到另外一個境界。
這種人死后的靈魂叫“鬼魂”。這種觀念產生后,便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滲透入人們思維深處。
在原始社會初期出現的圖騰崇拜中,就融入了鬼圖騰崇拜,在甲骨文里就已經有“鬼”字并有所解釋。甲骨文的“鬼”字,下面是個“人”字,上面像一個可怕的腦袋,好像人頭上戴著一個很大的恐怖面具,是人們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
當時,人們因為害怕一些惡鬼的騷擾,就舉行一種叫儺的儀式來驅鬼,同時出現了專門驅鬼的人巫師。傳說,在殷商時期,出現了一位叫終葵氏的著名巫師。
終葵帶著鋼頭銀額的面具,身披豹皮,用朱砂染遍全身,手拿大棒,帶領許多怪獸,四處捉取流浪江湖的孤魂野鬼。后來,人們便把“終葵”當作辟邪的意思。
到了唐代,“終葵”逐步演變成了一個神話故事。傳說,在唐代“開元盛世”時期,終南山下住著一個姓鐘的秀才。
鐘秀才雖然勤學苦讀,可是他到50多歲還沒有考中舉人。有一天,鐘秀才的妻子夢見天上的魁星下凡,后來就生下一個兒子。
鐘秀才很是疼愛兒子,并給兒子取名叫鐘馗,希望兒子以后能獨占魁首,考中狀元,以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鐘馗出生幾年后,父母就相繼去世了,只留下他和妹妹相依為命,過著非常窮苦的日子。
但是鐘馗的志氣卻沒有因為貧困而喪失,他從小就立志要完成父親的遺志,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干一番大事業。由于鐘馗刻苦攻讀,學得滿腹經綸,最后輕而易舉地取得秀才和舉人的功名。
可是,鐘馗家貧如洗,沒錢能供他進京參加殿試。眼看考期就要到了,鐘馗四處討借求援,這時正好有一個好心人叫杜平,他慷慨救助給了鐘馗20兩銀子。
鐘馗非常感激杜平,拿了盤纏就立即出發趕考,他決心不考取進士就不回家。由于趕路太急,加上天氣炎熱,鐘馗在半路上中了暑。
但是,他不敢耽誤考期,辜負杜平和妹妹對自己的期望,所以,他仍然忍著病痛,跌跌撞撞地繼續往前趕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鐘馗看到一個破廟,于是就進去里面過夜。
他在熟睡時被一群野鬼碰上,野鬼看到他氣宇不凡,文才武略,非常嫉恨,就圍著鐘馗一頓亂打,把鐘馗好打一頓。但是鐘馗卻絲毫沒有覺察,只感到渾身劇烈地疼痛,但是他還硬是撐著來到了京城參加殿試。
鐘馗畢竟是天上的天魁星下凡,文章寫得極好,最終名列榜首,中了狀元。但是,等到皇帝殿試完召見狀元時,看到鐘馗面目丑陋,猙獰難看,就不肯點他為狀元。
雖然大臣們努力向皇上進諫,極力為他爭取,鐘馗也向皇帝講述了途中的奇遇,但皇帝金口已開,決不肯更改。鐘馗是個性格剛烈的人,他看到皇上因為自己面目難看而不肯點為狀元,氣得連聲大叫:“屈死我了!屈死我了!”說完就拼命往旁邊的一口大銅鼎一頭撞去,一下就喪了性命。
皇上看到這樣慘烈的場面,心中懊悔不已,于是下令厚葬鐘馗。鐘馗的冤魂帶著滿腔的怨氣,飄飄悠悠地來到了陰曹地府。
他一進閻王的森羅殿,就指著閻王的鼻子破口大罵:“你是陰間的皇帝,本應公正無私,為什么縱使惡鬼來毀我容貌,害我丟了功名,讓我沒有臉面見我那可憐的妹妹和救助我的杜平。人間的皇上不講情面,怎么你也這樣昏庸!” 閻王還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見鐘馗不容分說,在森羅殿上隨手操起一根金光閃閃的狼牙大棒,亂舞起來,到處追打大鬼小鬼。
連閻王也被他嚇得退朝,躲藏了起來。后來,鐘馗看到殿上有一座大鐘,沖過去就轟隆隆地敲打起來。
這鐘本是通天鐘,一敲便驚動了天上的玉帝。玉帝趕忙問身邊的特使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向下一看,對玉帝說:“這是有人在閻王殿鬧事,這人本是天上的天魁星,現在在地府里叫冤。”隨之把鐘馗的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
玉帝馬上將閻王找來,吩咐說:“這鐘馗本是天上的天魁星下凡,因在人間遭受了很多冤屈,才鬧到這步田地,也是情有可原的。你回去之后,照我的意思,封他為驅鬼將軍,專管人間的大小妖魔,這里有一把青鋒寶劍,你就代為轉交給他吧!” 閻王領了玉帝的旨意,急忙回到地府。
把鐘馗叫到跟前,傳達了玉帝的旨意,并把寶劍交給了他,自己還送給他一個化鬼的葫蘆,作為他的隨身寶物。就這樣,鐘馗便成了人間的專管驅鬼和捉鬼的神。
后來,在唐明皇時的天元年間,唐明皇在驪山巡察完后回到宮中,一直悶悶不樂,一會兒就昏昏睡去了。睡下之后,就夢見一個小鬼,一只腳光著,另一只腳穿著草鞋,腰上又還吊著一只鞋,同時還別著一把破扇子。
他看到這個鬼走到龍床邊偷走了貴妃的香袋和自己的玉笛,于是大聲斥罵小鬼。小鬼卻笑嘻嘻地說:“我是叫虛耗的小鬼,虛就是說偷人家的財物來取樂,耗就是要使人減喜添憂,把人的好事變成壞事。”
唐明皇見它說話這么無理,怒不可遏,正想叫武士前來捉拿這個小鬼。忽然,看見一個巨大的鬼,手里拿著一把寶劍,腰間掛著一個葫蘆,腳蹬著黑靴,他不費吹。
7.鐘馗打鬼的故事誰有
我國古代民間傳說中,有個打鬼除奸的英雄叫鐘馗(kui),他每到一個地方,都專門懲治那里的妖魔鬼怪,為老百姓鏟除禍害。
時間長了,惡魔厲鬼無不怕他,窮苦百姓反而供奉他。鐘馗是確有其人的,他是唐代德宗年間陜西終南山的秀才。
其貌豹頭環眼,鐵面虬須,大耳闊嘴,奇丑怕人。但他秉性剛強,為人正派,知書達禮,才學出眾,又很受鄰里厚愛。
那一年春季,京城長安舉行大考,主考官是當時天下聞名的大文豪,大學問家韓愈,副主考官為大學士陸贄,韓、陸二人學深而不自傲,且都禮賢下士,格外珍惜人才。這次,聽說他倆當主考,朝廷內外議說:“此乃國朝有幸,這回準能選拔真才實學之人了。”
鐘馗聞此訊心中大喜,他匆匆打點行裝,告別親友,起身赴京趕考。臨行時,父老鄉親一一祝愿他金榜題名,衣錦還鄉。
鐘馗自己也滿懷信心。到京城,那里早已云集了四方應考的舉子有千人之多,其中一些富豪子弟見鐘馗衣衫襤褸,相貌丑陋,紛紛譏笑他。
鐘馗全然不理,心想:你們憑衣帽取人,看不起我,我更看不起你們,看你們一個個腦滿腸肥,肚子里哪有真才實學?開考那天,主考大人韓愈和陸贄興致勃勃的及早來到考場,見了全體考生,十分高興,一心希望通過這次會試,能選出一批賢才,為振興李唐王朝效力。事前,韓、陸曾不辭勞苦,為考試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而且他二人摒棄了舊時考官那種營私舞弊,行賄受賄的壞風氣,凡有送禮者都一概頂了回去。
上午辰時發下考題,考場上鴉雀無聲。鐘馗胸有成竹,展開試題一看,心中大喜,這些題他都掌握得爛熟。
于是,提起筆來一輝而就,答罷,欣然自得。第一個交卷退出考場。
出門時,他回頭向場內掃視一眼,發現幾個素常譏笑他的富家子弟正抓耳撓腮,無以下筆,便報之以輕蔑的一笑。當晚,韓愈、陸贄在鴻臚寺燈下批閱試卷,韓愈一邊批閱一邊嘆氣道:文章庸俗無聊,信口胡謅,有的雖有點文采,但內容空洞。
忽然,一份署名鐘馗的考試引起了他的興趣,讀著讀著韓愈失口驚嘆:“奇才呀!奇才!此文做的甚妙。”二人看了又看,贊了又贊,愛不釋手。
當即決定選鐘馗進士第一名,借著又將選中的三十名進士上報德宗皇帝,等候傳旨殿試。殿試開始了,德宗升朝坐在金鑾殿上,鐘馗等三十名貢士俯伏在階下,聽候召見。
不一會,鴻臚寺正卿(執掌朝祭禮儀的官員)高聲唱道:“宣貢士第一名鐘馗上殿。”鐘馗聽了站起身來,跟著引見官進入大殿,俯身跪在地上,等候德宗提問。
德宗皇帝上下細細打量過一番,發現他衣冠不整,相貌奇丑,心中甚是不悅,便道:“此人丑惡異常,如何做得了狀元?”韓愈聞言,忙出班奏到:“臣觀此人詩賦文章句句琳瑯,篇篇錦繡,實為奇才。陛下切不可因人棄才呀!臣以為人之優劣,全不在貌。
昔日晏嬰,雖身高不過三尺,卻做了齊國的丞相,周昌說話口吃,卻輔佐漢朝名臣。然而,孔圣人曾經以貌取人,結果失去了賢才子羽……”德宗聽罷說:“卿言之有理。
但我想我先祖太宗皇帝時,曾開文學館,選天下英華為學士。至今那“十八學士登瀛洲”都被傳為佳話,今若以此人為狀元,恐四海之內皆笑朕不識人才啊!”韓愈又道:“臣以為鐘馗貌雖丑,可才學精深過人,陛下若選了他,正是為以才取人樹立了典范。
天下人不但不會恥笑陛下,反倒會贊頌陛下。這時班部中閃出一個朝中有名的奸臣叫盧杞,平日里依仗權勢,親小人,害忠良,作惡多端。
因為他長得青面紅發,所以人們在背地里都叫他“藍面鬼”。他奏道:“陛下,依臣之見,狀元郎必須品貌兼優,而此人奇丑無比,實不該為之。
再說,這次會試得中三十名貢士,料也不缺才子,何不另選一下,哪里還用得著陛下這般勞神費心呢?”鐘馗聽了這番話語,勃然大怒,猛地直起身來,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人言盧杞是藍面奸臣,今日看來果然不假!我鐘馗生來剛烈,豈能怕你藍面鬼?”說罷,揪住盧杞衣領,舉起朝笏,照頭就打。盧杞抱頭呼救,金鑾殿朝議頃刻亂作一團。
唐德宗見此情景,頓時大怒,大聲喝令武士將鐘馗拿下。武士們蜂擁而上,正待提拿,鐘馗早已氣得七竅生煙,竟伸手拔出身旁站殿將軍的寶劍,自刎而死。
這一舉把個德宗皇帝驚得目瞪口呆,眾官員也都嚇得面如土色。朝堂上紛亂剛剛平息,韓愈、陸贄便義憤填膺地同時出班奏道:“盧杞身為宰相,不能憐才,反而害才,實屬罪過。
他說鐘馗丑陋做不得狀元,他自己被稱為“藍面鬼”,又怎能做得宰相呢?今日之事若不加追究,必為天下人抱怨。”德宗方才受了一番驚嚇,對盧杞自有一肚子氣,于是,下令將他貶官嶺外,以正嫉妒之罪。
鐘馗死后,人們出于對他的敬仰和懷念,逐步把他給神化了,說:天上玉皇大帝,看他不避邪惡,封他做了“驅鬼大神”,叫他遍行天下,斬除妖邪。于是,有關鐘馗的故事越傳越多,越傳越神了。
8.“鐘馗打鬼”源于什么故事
鐘馗,他是從古代“終葵”偕音而來的虛構人物。“終葵”原為古時一種家用器物,今稱之棒槌。據說古時家中若有人病了,便以為鬼在作崇,即用棒槌(終葵)去趕鬼。自終葵被公認為有驅鬼避邪的作用后,從六朝開始,很多人都給孩子取名為“鐘葵”,如魏獻文帝時的大將軍楊鐘葵,魏孝文帝時頓丘王李鐘葵等等,都為取治鬼邪、保平安的意義。
唐代以前,鐘馗這個形象流傳并不很廣泛,但自從人們傳說唐明皇夢見鐘馗捉鬼一事后,鐘馗開始普遍流行開來。據說在唐開元年間,唐明皇染上了惡性瘧疾,一個多月也不見好。一天夜里,他在夢中看見有一個小鬼偷了太真的紫香囊和小玉笛,這時又趕來一個大鬼把它吃掉了。唐明皇問大鬼是誰,回答說是終南山的進士鐘馗,因應試武舉不第,自己觸階身亡,發誓要幫皇帝除盡天下的妖孽。唐明皇醒后,病也好了。于是便命吳道子畫出鐘馗的像,并批上“靈祗應夢,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實須稱獎。因圖異狀,頒顯有司。歲暮驅除,可宜遍識,以祛邪魅,益靜妖氛。乃告天下,悉令知委”,并印發鐘馗捉鬼圖,發給大臣每人一張,在除夕的晚上懸掛在大門上以驅妖除邪。隨后此法傳入民間,鐘馗便成了各家各戶的守門神了。 有關鐘馗的記載,最早見于北宋沈括《夢溪筆談》。有關鐘馗的戲曲、小說,有明代雜劇《慶豐年五鬼鬧鐘馗》;小說則有明朝《鐘馗全傳》、清代《斬鬼傳》和《平鬼傳》
9.給我一些關于鐘馗的民間傳說故事~~~謝謝
鐘馗廟
長沙市河西芙蓉山上有座鐘馗廟,相傳是當地百姓為感謝鐘馗驅鬼而建的。
鐘馗是我國民間專門驅鬼的神,歷史上確有其人。他生于唐代,是湖南零陵五才子之一。只因他相貌奇丑,考中進士而不為皇帝所用。皇帝說他的相貌丑得連鬼都怕,譏笑他只能去管鬼。
滿懷報國之志的鐘馗想不到因相貌丑陋而不能人仕。于是,他開始云游四海。但令人驚奇的是,他每游到一地,那里就無鬼無魅,平安無事,從此,鐘馗驅鬼的名聲開始傳遍天下。
有一天,鐘馗云游到長沙,路經河西芙蓉山時,聽到有戶人家的女兒被鬼所尋,已經氣息奄奄。鐘馗立即留下,走進這戶人家。這戶人家女兒的病立即就好了。家人十分感激,要送財帛給他。鐘馗不但不受,還把自己劍上的一個玉蝙蝠送給了這戶人家,要他掛在家里,驅鬼壓邪。這戶人家為了感謝鐘馗,也為了保得地方的安寧,就為鐘馗建了一座廟,并把玉蝙蝠從家中取出,供奉在廟中。從此,芙蓉山一帶的百姓不再怕鬼,他們認為世界上的鬼都由鐘馗管著,不須害怕。
唐朝德宗年間有個叫鐘馗的舉子此人長得豹頭虎額鐵面環眼臉上長滿虬須。這鐘馗外貌雖丑可才華出眾武藝超群。這年恰逢秋季科舉考試鐘馗告別了親友進京趕考。
鐘馗風塵仆仆來到長安見京城樓臺林立一派繁華景象自是十分高興便在街上游逛起來。他見前面有個測字卦攤就走到攤前說道:”先生我是趕考的舉子你給我卜個吉兇算算前程。”說著寫了一個”馗”字。測字先生仔細看了看”馗”字沉思片刻慢條斯理地說:”相公此次科考文章定然獨占鰲頭但你時運不濟到時不但名落孫山且兇多吉少。”測字先生停頓片刻說:”馗字拆開是九和首現在時序九月你來應試必然名列榜首。但是這個首字被拋在一邊恐怕旬日內必有大禍臨頭望相公謹慎才是。”鐘馗聽了心想:大丈夫在世只要行得端正怎會有大禍降臨因此他也沒往心里去付了銀子便揚長而去。
幾天后鐘馗進了考場應試鐘馗看了考題立即”刷刷刷”一氣呵成寫完文章交了上去。當日主考官乃是吏部侍郎韓愈副主考是大學士陸贄。兩人看了鐘馗的卷子不由眼前一亮異口同聲地說道:”奇才奇才這文章字字珠璣堪繼李太白、杜子美之后”于是將鐘馗點為第一名。
德宗皇帝聽韓愈稟奏說新科狀元鐘馗才華出眾便在金殿上召見鐘馗。
德宗一看鐘馗相貌丑陋頓時心中不悅道:”我朝取士全在身言書判此等丑陋之人如何點為金科狀元”韓愈連忙跪奏道:”人之優劣全不在貌圣主豈不聞晏嬰三尺而為齊相周昌口吃而能輔漢孔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萬望陛下三思。”德宗皇帝沉吟片刻說:”韓愛卿之言雖說有理但我朝太宗帝時曾有十八學士登瀛州之美談此人為狀元恐世人笑朕不識人才也。”宰相盧杞為人心胸狹窄妒賢嫉能聽了皇上的話忙跪奏道:”金科狀元須內外兼修今科考生三百人眾豈少其人何不另選一個。”鐘馗一看此人如此糊涂不由怒發沖冠指著盧杞大罵道:”如此昏官在朝豈不誤國”說罷揮拳向盧杞打去。德宗見狀大怒道:”膽大舉子竟敢大鬧金殿速速拿下”鐘馗盛怒之下順手拔出站殿將軍腰間的寶劍高聲嘆道:”失意貓兒難學虎敗翎鸚鵡不如雞。”說罷自刎而死。
德宗見鐘馗一怒之下竟自刎而死大出意外為了籠絡人心他下旨將鐘馗以狀元官職殯葬又封鐘馗為驅魔神以祛人間邪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