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巢的《不第后賦菊》賞析
[不第后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1],
我花開后百花殺[2]。
沖天香陣[3]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4]。
[注釋]: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賞菊的風俗。說“九月八”是為了押韻。[2]殺:凋謝。[3]香陣:陣陣香氣。[4]黃金甲:金黃色的鎧甲,此指菊花的顏色。
[譯文]
只等呵,直等到秋高氣爽,人們迎來了重陽佳節,菊花(我的種族)啊,要盛開怒放,看百花凋謝,消散了芬芳。菊(我種族)的香氣向云天直沖,彌漫在整個長安城中。秋菊(我的種族)在這里栽遍;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一隊隊黃金鎧甲的戰士,都是京城勝利的英雄)!
2.《不第后賦菊》賞析
1、賞析首句“待到秋來九月八”,意思是重陽佳節未到,而詩人即賦詩遙慶之。
“待到”二字迸發突兀,“驟響如爆竹”,具有凌厲、激越的韻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陽節的前一天,從詩情奔騰的湍流來考察,詩人不寫“九月九”而寫“九月八”,并不僅僅是為了押韻,而且還透露出一種迫不及待,呼喚革命暴風雨早日來到的情緒。
次句“我花開后百花殺”,一方面向讀者展示了一種不可抗御的自然規律,用金菊傲霜盛開與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強烈對比,顯示出菊花生機盎然的頑強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農民革命風暴一旦來臨,腐敗的唐王朝立刻就會像“百花”遇霜一樣,變成枯枝敗葉。第三、四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則是對菊花勝利遠景的預見和憧憬。
第三句寫味,“沖天香陣透長安”,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沖天香陣”。“沖天”二字,寫出了菊花香氣濃郁、直沖云天的非凡氣勢;“香陣”二字說明金菊勝利時決非一枝獨放,而是群體皆榮,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觀念;一個“透”字,又顯示了菊花香氣沁人心脾、芳貫廣宇、無所不至的進取精神。
第四句“滿城盡帶黃金甲”,“滿城”是說菊花無處不有,遍滿京都;“盡帶”是說這遍滿長安的菊花,無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黃金甲。“滿”、“盡”二字,則狀摹出菊花奪魁天下時的奇觀——重陽佳節,菊花盛開,整個長安成了菊花的世界,這就充分展示出農民革命風暴摧舊更新、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2、原文不第后賦菊唐代: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3、注釋不第:科舉落第。九月八: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賞菊的風俗,說“九月八”是為了押韻。
殺:草木枯萎。《呂氏春秋·應同》:“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
黃金甲:指金黃色鎧甲般的菊花。4、譯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后別的花就凋零了。
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彌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擴展資料:1、創作背景根據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引《清暇錄》關于此詩的記載,此詩是黃巢落第后所作。
黃巢在起義之前,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被錄取。科場的失利以及整個社會的黑暗和吏治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益發不滿。
考試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寫下了這首《不第后賦菊》。2、作者簡介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東發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沖突。
十二月十三日,兵進長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
昭宗天復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民起義結束。
3.黃巢的《不第后賦菊》賞析從感情和手法方面
[不第后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1], 我花開后百花殺[2]. 沖天香陣[3]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4]. [注釋]: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賞菊的風俗.說“九月八”是為了押韻.[2]殺:凋謝.[3]香陣:陣陣香氣.[4]黃金甲:金黃色的鎧甲,此指菊花的顏色. [譯文] 只等呵,直等到秋高氣爽,人們迎來了重陽佳節,菊花(我的種族)啊,要盛開怒放,看百花凋謝,消散了芬芳.菊(我種族)的香氣向云天直沖,彌漫在整個長安城中.秋菊(我的種族)在這里栽遍;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一隊隊黃金鎧甲的戰士,都是京城勝利的英雄)。
4.求黃巢的<不第后賦菊詩>和<題菊花>賞析
唐末詩人林寬有詩云:“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
此話不假。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這樣一個馬上打天下,筆下寫壯志的“解詩”英雄。
他的兩首詠菊詩作膾炙人口,千古流傳,骨子里蘊含一種改天換地、再造乾坤的豪情壯志,是典型的借菊抒情,托菊言志的“造反詩”。下面稍作剖析。
第一首《題菊花》這樣寫道:“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此詩詠菊,一反文人筆下菊花孤高絕俗、落落寡合之傳統,賦予菊花以頂風傲寒,戰天斗地之精神,讀來感人肺腑,動人心魄。秋風瑟瑟,萬木凋零,滿院菊花沐寒挺立,迎風怒放,其香幽冷,其艷生輝。
盡管開不逢時,缺蜂少蝶,頗有幾分冷落凄清,可是菊花幽香冷艷不減分毫,錚錚傲骨不少分寸。也許百花逢春是大鳴大放,濃香競發,蜂飛蝶舞,滿眼春光,可是菊花卻高昂頭顱,笑傲風霜,清香勁發,冷艷逼人,表現出一股堅如磐石,硬如鋼鐵的不屈精神。
實際上這是隱喻農民起義軍意志堅定,作風頑強,信念不倒,具有一種挑戰權貴,敢做敢為的戰斗精神。三、四兩句是作者的浪漫幻想,頗能見出詩人的豪情壯志。
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開放,共享春光。這種激情想象集中表達了作者的宏偉抱負。
詩中的菊花,實際上是千千萬萬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農民的化身,作者既贊賞他們迎寒而放的頑強生命力,又為他們的環境命運鳴抱不平,立志要戰天斗地,改變勞苦大眾的悲苦命運,讓他們翻身解放,共享美好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報與桃花一處開”還體現了作者樸素的平等觀念。
因為在作者看來,菊花和桃花同為百花之一,桃花可以沐浴春光,吐艷爭輝,菊花卻獨立寒秋,蕊寒香冷,這實在是上天極大的不公平。另外,“他年我若為青帝”盡管是一種假設,一種想象,一種幻想,可是卻表現出詩人不屈從命運的擺布,不甘心當牛做馬,發誓要當家作主,主宰自我的豪情;實際上也是農發起義領袖要推翻舊政權,為大眾謀幸福的理想寫照。
當然其間也可看出詩人一往無前,抗爭到底,乃至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戰斗精神。全詩出語豪壯,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第二首是《菊花》,又題《不第后賦菊》,大概是黃巢科舉落第后的泄憤之作。
全詩這樣寫:“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痛快殺敵,喜迎勝利的激情。首句“待”字力重千鈞,意味深長,詩人熱烈等待的是一個天翻地覆、扭轉乾坤的特殊日子,而且這個日子的到來如同春去秋來,時序更遷一樣指日可待,并非虛無縹緲,遙不可及。
次句“殺”字,極富暗示性,容易使人生發聯想。詩人將“我花”之含苞怒放與“百花”之凋零破敗并置對比,顯示人民力量戰勝統治王朝的輝煌前景。
“殺”字提醒我們,“我花”(人民力量)摧枯拉朽,勢不可擋;“百花”(統治集團)棄甲拽兵,落荒而逃。這場新舊力量的較量“殺”得敵人喪魂落魄,一敗涂地,極大地助長了“我花”窮追猛打,克敵制勝的信心和威力。
詩歌三、四兩句寫菊花盛開的壯麗情景。京都長安,菊花滿地,金光閃閃;濃香四溢,直沖云天;花團錦簇,彩繡輝煌。
這簡直就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國,也是菊花的盛大節日。詩人這樣寫,一改菊花幽獨淡雅的高士風采,顯現出一種豪邁粗獷,戰天斗地的動態美。
用“沖”字寫香氣,有迎寒而上、香遠溢清之韻致;用“陣”字寫香氣,有濃香陣陣,浸透長安之氛圍;用黃金盔甲喻菊花,有色香兼備,神韻活現的風姿。而且,這些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農民起義軍攻志略地,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實際上,詩人也正是借開滿京城,占盡秋光的菊花來渲染起義軍大獲全勝,笑逐顏開的喜悅。全詩表達的應該是一種對起義必勝的堅定信念和美好憧憬。
兩首詠菊詩,盡管寫作切入的角度及表現手法各有側重,但充盈詩中的豪情壯志和意氣風神卻是相同的。黃巢要造反,要推翻舊政權,要做命運的大英雄,時代的弄潮兒,他沒有直抒胸臆,直訴心聲,而是通過寫菊狀花來傳情言志,這種言此意彼,含蓄蘊藉的筆法的確是這兩首詩歌被推為上乘之作的主要原因。
當然,黃巢作為一個農民起義領袖,他的胸襟氣度和政治抱負,注定與一般封建文人不一樣,這也是他筆下的菊花如此生機勃發,富于斗爭精神的原因之一。
5.解析下《不第后賦菊》,介紹其作者黃巢生平,其思想лл
黃巢(?-884),曹州冤句(今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西南)人出生于鹽商家庭,富有財產,本人也從事販賣私鹽的活動。
他長于騎射,愛扶危救急;也愛讀書,參加過進士考試,不中。黃巢不滿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響應王仙芝的起義,在冤句率眾起義。
王仙芝被殺后,黃巢繼續戰斗,號沖天大將軍,深得人民群眾擁護,880年攻陷長安,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年號“金統”。起義失敗后,黃巢為叛徒所殺。
賞析 這首詩是黃巢一生最鼎盛時期的作品,也是他流傳最廣的作品。當時,黃巢正率領幾十萬農民起義軍圍困長安,此詩借詠菊來形容勢不可擋的義軍力量。
此詩妙就妙在,雖是詠菊,但全詩不見一個“菊”字,讓人看到黃金鐵甲軍即將攻破長安的磅礴氣勢。
6.江畔獨步尋花簡短簡短賞析
其六 賞析
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壓枝低”,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歷歷在目。“壓”、“低”二字用得十分準確、生動。
第三句寫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妍。花可愛,蝶的舞姿亦可愛,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連”起來。但他也許并未停步,而是繼續前行,因為風光無限,美景尚多。“時時”,則不是偶爾一見,有這二字,就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正在賞心悅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這就是末句的意境。“嬌”字寫出鶯聲輕軟的特點。
望采納,謝謝
7.《不第后賦菊》這首詩是什么意思
不第后賦菊
作者: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bai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du譯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后別的花就凋零了。盛開的菊花璀zhi璨奪目,陣陣香氣彌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dao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文學賞析:這首《不第后賦菊》的境界比《題菊花》版更雄偉、豪邁。在這首詩中,詩人運用比喻的手法,賦予菊花以農民起義軍的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
參見百度權百科:/link?url=ajeHvo___hGLM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