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家的小故事,40~60字
愛迪生愛迪生是英國有名的科學家,愛迪生小時侯很刻苦學習的。
有一次,愛迪生的媽媽生病了好幾天,就叫愛迪生到菜市場上賣菜。愛迪生為了媽媽的健康而不上學了,去市場上賣菜,于是他想:“我帶幾本書去看,那不就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他到了菜市場上就是一邊賣菜一邊看書,他只集中精力地看書不管賣菜,反正別人付了錢就行也不管付了多少錢,菜也隨便別人拿。還有一次愛迪生制作電燈泡。
他為了找一根燈絲尋遍了很多地方才找到它,他是在火車上賣報得錢買制作的材料的。有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一不小心打倒了兩瓶化學物品就著火了。
被車長趕下來了,也把他的化學物品給扔了下來。于是,他就去找了一個小破屋做實驗屋,他不休不眠的做了好幾天,電燈實驗終于成功了。
愛迪生就是這樣刻苦學習,才當上了英國有名的科學家,我要向特學習從小當愛科學,學科學,長大了要當一名科學家。牛頓伊薩克·牛頓,是17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是人類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幾個科學巨人之一。
他在物理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的貢獻,都是劃時代的。 1642年12月25日,牛頓出生在英國一個叫烏爾斯索普的小村子里,剛出生時極度衰弱,幾乎夭折。
牛頓自幼喪父,與母相依為命。1661年,他進入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學習。
1665至1667年間,牛頓已在思考引力的問題。一天傍晚,他坐在蘋果樹下乘涼,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
他忽然想到:為什么蘋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呢?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和開普勒的三定律,進而思考:行星為何繞著太陽而不脫離?行星速度為何距太陽近就快,遠就慢?離太陽越遠的行星,為何運行周期就越長?牛頓認為它們的根本原因是太**有巨大無比的吸引力。 經過一系列的實驗、觀測和演算,牛頓發現太陽的引力與它巨大的質量密切相關。
牛頓進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規律:凡物體都有吸引力;質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間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這就是經典力學中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
根據牛頓的發現,可測定太陽和行星的質量,確定計算慧星軌道的法則,說明月亮和太陽的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現象,并推導出克服地球引力、飛向太陽系和飛出太陽系所需的最低速度,它們分別為每秒7.9千米、11.2千米和16.6千米,并依次命名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牛頓不但驗證了前輩們的成果,而且為未來空間運載工具的最低推力或速度下限值,提供了精確而權威的科學依據。
牛頓將其一生的成就寫在《自然哲學與數學原理》一書中。他發現了物體運動的三大定律,創立了微積分數學。
他后來在談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時說:“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727年3月20日凌晨,牛頓于久病不醫中去世。
據說在生命即將停止的時候,他的心情是坦蕩而平靜的。英國詩人波普為他寫的碑銘說:“自然和自然的規律,都藏在黑暗的夜間;人帝說‘讓牛頓降生’,使一切變得燦爛光明。”
2.科學家的故事,要短,最好60多字,有3個自然段,不勉強
一天,張衡從一本詩集里讀到四句詩,描述了北斗星在各個季節傍晚時的變化:“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他覺得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閃爍,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們的運行義各有怎樣的規律呢?這簡直是美妙了。
于是張衡根據詩的內容又參考別的書籍畫成了天象圖,每夜只要是沒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對著天象圖仔細觀察著夜空。廣漠的星空有多少難解之謎呀,他觀察著、記錄著、思考著,他的腦袋里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充滿了五顏六色的幻想。
后來,他終于確認那四句詩里描述得不夠準確,事實上斗柄早春指東北,暮春卻指東南。
3.著名科學家的故事(一定要簡短50~70字一內)
為了研制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后,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后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后,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臺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后春筍般登上照明舞臺。
燈使黑暗化為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4.科學家的故事,要短,最好60多字,有3個自然段,不勉強
數學王子高斯解難題
一天, 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數學題。正常情況下,他總是在兩個小時內完成這項特殊作業。像往常一樣,前兩道題目在兩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他沒有在意,埋頭做起來。然而,做著做著,他感到越來越吃力。困難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天亮時,他終于做出了這道難題。導師看了他的作業后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牛頓都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我最近正在研究這道難題,昨天不小心把寫有這個題目的小紙條夾在了給你的題目里。” 多年以后,這個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不可能在一個晚上解決它。”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5.科學家的故事 短一點的 50字以下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黃岡市(今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的一個貧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
他自幼就讀于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于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長春地質學院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并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中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
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在認真聽取了匯報后,支持了他的觀點,并根據他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普查。
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里,先后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從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門相繼找到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
這樣,不僅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了最有力的證明。
6.求十個科學家發明的小故事,50字最好
一、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于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后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
之后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976年,愛迪生開始生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采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于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二、同步發報機
早期的電報機,一次只能傳遞一個訊息,而且不能同時交換信號,由于愛迪生本身是電報技師,便著手改良傳統發報機,制造出二重發報機,1974年又研發出四重發報機,也就是同步發報機。在無線電還沒有發展的當時,同步發報機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三、改良電話機
我們都知道,現代電話是由貝爾所發明的,事實上,電話能夠清晰的接收與發話,要歸功于愛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突破傳統的窠臼,制造出碳粉送話器,一舉提高了電話的靈敏度,音量,接收距離,否則,我們現在打電話時還是會常常:喂!喂!聽不到啊,聽不清楚。
四、留聲機誕生
1877年12月的一個夜里,夢羅園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微微顫抖著,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他們聽到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錄音:「瑪琍有只小綿羊,毛色白皙像雪樣,不論瑪琍到哪里,小羊總在她身旁……
這項偉大的發明,不用小罐子老師多作介紹,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應用面有多廣。法國政府,還因此授與愛迪生爵士的頭銜呢!后來,愛迪生又多次改良留聲機,直到將滾筒式改成膠木唱盤式為止,這中間可不是一,二年而已,而是歷經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喔!
五、牛頓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7.科學家的故事50字
1、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1940年到美國讀研究生,他的導師是大師級的物理學家費米教授。
費米教授每周用半天時間跟李政道討論問題,他的主要目的是訓練,讓學生對一切物理問題都能夠自己獨立思考,找到答案。2、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當今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
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系在一起。
3、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于電、熱之類的實驗。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
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著,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后的反應。
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后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盡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
他和哥哥又劃著船來到群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里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里塞滿了火藥,然后扣動扳機。
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里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里。這時,天空濃云密布,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后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么回事?焦耳顧不得躲雨,拉著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表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
開學后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并向老師請教。老師望著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為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
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于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4、1752年6月的一天,美國費城郊區,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在一塊寬闊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興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風箏。
突然,一道閃電劈開云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接著一聲雷響,雨點就傾瀉下來了。只見老者大聲喊道:“威廉,站到那邊的草房里去,拉緊風箏線。”
這時,閃電一道亮過一道,雷鳴一聲高過一聲。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順著兒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見那拉緊的麻繩,本來是光溜溜的,突然怒發沖冠,那些細纖維一根一根都直豎起來了。
他高興地喊道:“天電引來了!”他一邊囑咐兒子小心,一邊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繩上的那把銅鑰匙。突然他象被誰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渾身發麻。
他顧不得疼痛,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將帶來的萊頓瓶接在銅鑰匙上。這萊頓瓶里果然有了電,而且還放出了電火花,原來天電和地電是一個樣子!他和兒子如獲至寶似地將萊頓瓶抱回了家。
這捕獲天電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獨立宣言》的發起人之一,是美國第一任駐外大使。
風箏實驗之后,富蘭克林寫了一篇《論閃電和電氣的相同》的論文,闡述了雷電的本質,還提出了制造避雷針的設想,使建筑物免遭雷擊。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一下子風靡一時,傳到英國、法國、德國、傳遍歐洲和美洲。
5、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干的發明家,傾心于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藥。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一起去實驗炸藥。
多年隨父親研究炸藥的經歷,也使他的興趣很快轉到應用化學方面。1862年夏天,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
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
在一次進行炸藥實驗時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
他的鄰居們出于恐懼,也紛紛向政府控告諾貝爾,此后,政府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實驗。
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于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藥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藥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藥就達129種,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藥的研究。
8.科學家的小故事50字
愛因斯坦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于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意大利與父母團聚。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么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里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
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愿,也顧不得什么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并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后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科學家故事簡短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