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忠報國岳飛的故事,N簡短
岳飛的故事:岳母刺字
岳飛小時雖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當時,北方金兵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每次作戰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 南北。
岳飛的主要事跡:
岳飛年輕的時候,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戰爭。岳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韐募勇聚士,岳飛應募,但不久即因父親岳和病故,回到家鄉湯陰縣。
靖康元年(1126年)冬,岳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劉浩命岳飛招安吉倩,岳飛不負眾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屬三百八十人。岳飛因此補承信郎一職。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康王趙構接到宋欽宗的蠟書,在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
元帥府下編前、后、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統制為劉浩。岳飛屬劉浩前軍。按蠟書的命令,康王元帥府的任務是火速趕往東京(今開封),解京師之圍。岳飛奉命帶領三百鐵騎,前往李固渡偵察,與金兵相遇發生戰斗,大敗金兵。跟隨劉浩解了東京之圍。
擴展資料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英雄 ,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于北宋末年投軍,從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起到紹興十一年(1141年)為止的十余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應招在相州參加趙構為大元帥的部隊。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
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于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云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
岳飛的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后人另輯有文集傳世。
參考資料:岳飛-搜狗百科
2.岳飛的故事簡短
岳飛生于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
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現整理岳飛生平最著名的5個經典歷史故事:一、岳母刺字 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
岳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每次作戰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岳飛還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
“岳家軍”的士兵都嚴格遵守紀律,寧可自己忍受饑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生,清洗餐具后才離去。“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
金兵統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
岳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一生謹記母親的教誨,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忘記母親“精忠報國”四個字。
二、三拒詔書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于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斗爭。 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
和議達成后,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
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并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愿定謀于全勝,期收地于兩河,唾手燕云,終欲復仇而報國。”
這無異于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 但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的立場,率領軍隊,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籌劃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戰爭中的有力支柱三、直搗黃龍 岳家軍進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
這年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侍衛親兵)和“拐子馬”(左右兩翼鉗攻的騎兵),把金兀術打得大敗。
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惜沒有找到,手殺敵人數百,身被幾十處創傷,豪勇無比。岳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斗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軍陣容搖動。
郾城大捷后,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術率領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 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
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破掉酒戒慶祝)”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四、十二金牌 外敵難以撼動的岳家軍,卻遭到了南宋朝廷內部投降派的摧殘。
就在這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甘心充當兒皇帝的高宗趙構,因擔心一旦中原收復,金人放回他的哥哥欽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與金入議和。 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竊取了宰相高位的內奸秦檢,也抓住高宗這個難言的心病大肆活動,破壞岳飛的抗戰。
他們狼狽為奸,密謀制訂了全線撤軍、葬送抗金大好形勢的罪惡計劃。他們首先命令東西兩線收兵,造成岳家軍孤軍突出的不利態勢后;即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名,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
在要么“班師”、要么“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岳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
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于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抗金英勇斗爭,至此被迫中斷。 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
岳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城北竄,準備北渡黃河,使岳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到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五、莫須有 岳飛一回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布置的羅網。
1141年(紹興十一年),他遭誣告“謀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監察御史親自刑審、。
3.岳飛的簡單故事
至明代中葉,岳飛的故事開始廣為流傳。成化年間創作的《精忠記》,也僅提及岳飛背脊有“赤心救國”字樣。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 雕塑“岳母刺字”
大本的《武穆精忠傳》記有岳飛見湯陰家鄉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嘯山林,為自勉和勉人,乃去錢請工匠在背上深刺“盡忠報國”四字。明末,由李梅草創,馮夢龍改定的《精忠旗傳奇》,內稱:“史言飛背有‘精忠報國’四大字,系飛令張憲所刺”。如若這樣,“盡忠報國”是岳飛成為大將后,命部將張憲刺的。
“岳母刺字”,最早見于清乾隆年間,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岳》,該書第22回,回目“結義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訓子”。內容為,岳飛不受楊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還有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岳飛,倘若一時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會毀于一旦。于是禱告上蒼神靈和祖宗,在岳飛背上刺了“盡忠報國”四字。該書敘述岳母刺字時,先在岳飛脊背上,用毛筆書寫,再用繡花針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體而詳細。但有些學者認為,紋身刺字是一門特技,有嚴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絕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婦女,不可能具有這種技藝,顯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傳記中有岳飛背上刺字的記敘,加以想象發揮,藝術加工構造的。因此,岳飛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誰之手刺的?尚是個難解之謎。
在儒教的思想影響下,“岳母刺字”被賦予眾多的形而上學的文化內涵也是其 久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后人評書將“盡忠報國”成為“精忠報國”。并編成一支曲在民間流傳。
4.岳飛的故事一定一定一定要簡短
一、岳飛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離我們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們有好幾百年的時間。
那是在一個冬天的下午,外面吹著寒風,突然在一個農居的小房子里傳出一陣又一陣嬰兒的哭聲,岳飛就在這天下午出生了。岳飛在媽媽懷里不停地哭著,小臉漲得通紅,岳飛的爸爸在旁邊來回走著不停地拍著腦門,哎,該給這孩子取個什么名字呢?正好這時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一只大鳥嘴里哇哇叫著飛了過去,岳飛的爸爸臉上露出了微笑:對,就把這孩子叫做岳飛吧。
希望他以后能象大鳥一樣展翅高飛。在岳飛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時候,這天早上岳飛爸爸要到鎮上去辦事,突然黃河發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一個張著大嘴的魔鬼,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呼嘯而來,吞沒了一個又一個村莊。
當洪水來到岳飛的家門口時,岳飛的媽媽急中生智,抱著岳飛跳進了一個大大的水缸,就這樣,洪水就載著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圍已經不見了村莊,全是黃黃的洪水。終于,幾天過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飛和媽媽也漂到了一個小鎮上。
岳飛和媽媽便無家可歸了,于是他們就在這個小鎮上安家落戶了。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貧窮,所以他很早就跟隨媽媽到田里勞動,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飛的身上,可是小岳習卻一點都不怕,因為他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孩子。
岳飛還非常喜歡看書,喜歡學習。他常常看書到深夜。
岳飛從書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識,比如說要尊老愛幼,要懂禮貌。他還非常喜愛看打仗的書,他想長大以后做一個大將軍,率領一支軍隊去保家衛國,去幫助國家不受到別人欺負。
由于經常參加勞動,小岳飛的身體長得棒棒的,吃飯一次就能吃三大碗,他還經常幫助鄰居們干活,周圍的大人們都說他是一個又健康又聰明的孩子。二、后來,小鎮上來了一個叫周桐的老爺爺,他的武藝非常高強,但從來都不欺負好人。
岳飛就和一些小朋友跟周桐爺爺練武術了。由于岳飛訓練時不怕吃苦,從來不象一些小朋友那樣偷懶,所以,武藝長進得非常快。
周同爺爺的絕招是射箭,可是周同爺爺老是不教岳飛,卻讓他苦練基本功,蹲馬步,頭上頂一個小碗,一站就是半天。或是一個勁老讓他踢腿下腰。
為這事,小岳飛老不高興了,小嘴成天噘得老高老高,都可以掛一個小水壺了。回到家里他告訴媽媽,媽媽這樣給他說:練武術就象蓋房子,得一塊磚一塊磚地砌上去,如果砌得不牢,這個房子要跨下來,所以老師讓你練基本功,也是為了將來能夠讓你有一身過硬的本領啊。
“周桐爺爺也知道了這件事,有一天他特意將自已珍藏了多年的長弓取出來交給岳飛說:“你如果能拉開這張弓,我就教你射箭。”小岳飛滿不在乎地看了看弓說:“行啊,我要拉開了你可不許耍賴皮”。
小岳飛使出全身吃奶的勁去拉那張弓,可怎么也拉不動,周桐爺爺站在旁邊撫著胡須哈哈大笑起來。從那以后,小岳飛練功就更加刻苦了,也不怕練習枯燥的基本功了。
經過了幾年的訓練,小岳飛長成一個大小伙子,不不僅能很輕松地拉弓,而且射出去的箭也是百發百中。他能站在一個很遠很遠地地方把一年片柳樹葉射中。
有一天,他正在練習射箭,突然發現前面的小樹林里有一只小白兔正在悠閑地吃著草,岳飛搭好弓箭對著小兔瞄準,小兔也抬起頭用那雙紅紅的大眼睛好奇地看著岳飛,岳飛使出全身的力氣,正要將箭射出,這時就聽有人喊“不要放箭,不要放箭”。他抬頭一看,原來是周桐爺爺。
周桐爺爺嚴歷地批評了岳飛,因為他讓岳飛明白了學武術不是用來傷害人或小動物的,學武術是用來保家衛國的。后業岳飛和小白兔成了對很親密的朋友,再次岳飛在森林時練箭的時候,總有一只小白兔在一邊悠閑地吃草,然后抬起那雙紅紅的大眼睛望著岳飛咧嘴笑呢。
三、又過了幾年,岳飛也長成了大人,這時候在中國北方,有一個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斷闖到中國來搶東西、殺人、放火。讓很多很多人沒有房子往,沒有東西吃。
而當時的皇帝,他成天吃喝玩東,大把大把地花錢,根本不顧老百姓的死活。為了修一座宮殿,他抓了很多人拴上繩子,讓他們干活。
女真族的部隊也就是這個時候侵略中國。岳飛在家里聽到逃難的老百姓說了這些事后心里非常著急,于是他準備離家參軍保衛國家。
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飛的媽媽舍不得岳飛離開家,眼淚在眼框里不停地打轉,但為了祖國的安危,岳飛的媽媽給岳飛講了很多要為祖國增光的事。最后岳飛的媽媽又取來針,讓岳飛跪在地上托著小墨盒,在岳飛的脊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她這樣做是為了讓岳習永遠記住,要忠于自己的祖國和保衛國家。
就這樣,岳飛含著眼淚告別了家鄉,告別了媽媽來到部隊參了軍。在隊伍里岳飛只是一名小小的士兵,跟大家一起站在隊伍了。
他常常想,我什么時候能夠成為一名大將軍,帶領大家去和敵人戰計呢。其它的士兵也經常笑話他,說一個士兵怎么能成為大將軍呢。
可是機會終于來了,一天岳飛所在的小分隊從山里演練回來,突然在道邊遇上了女真族的大隊人馬。為首女真族將領看見,岳飛他們哈哈大笑,手里著狼牙棒:兄弟們快上,把宋朝的幾個小兵給我拿下。
金兵一擁而上將岳飛他們團團圍信,岳飛他們的小隊長。
5.岳飛的英雄事跡來簡潔概括
岳飛是南宋名將。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他報效國家,從軍之前,母親在他背上刺了“ 精忠報國 ”四個大字。
岳飛不忘母訓,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岳飛每戰必勝,立功無數,名聞大江南北。
岳飛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岳家軍遵守紀律,寧可忍住饑餓,不敢打擾人民,留下“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的美名。百姓們為了感謝岳飛的功德,建了岳飛祠,并塑了他的像放在祠內,早晚禮拜。
“岳家軍“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當岳飛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45里,眼看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自己王位不保;又怕岳家軍強大起來,成為自己政權的威脅,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揮淚退兵時,中原人民攔住軍馬,哭聲充滿了原野。
6.用簡短的語言寫一個岳飛的故事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投軍抗金,因屢立戰功被宗澤提拔為統制(大致相當于現在的軍長)。
建炎三年(1129年),宗澤亡故,金將完顏宗弼再次南侵,宋軍大潰,高宗逃亡。岳飛時任江淮宣撫使司右軍統制,率部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江蘇)地區 ,并于清水亭等戰大敗金兵,一舉收復建康 ,又追擊兀術四戰四勝,實現了老將種師道“(金兵)半渡而擊”的未竟遺愿,升任通泰鎮撫使。
紹興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偽齊劉豫政權派軍攻占襄陽(今屬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飛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揮師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因功授清遠軍節度使。
五年(1135年)夏,宋廷疑楊幺勾結偽齊圖謀南宋,岳飛受命擊破楊幺軍,徹底消除內患。六年(1136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 ,舉兵奇襲劉豫軍 ,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河南嵩縣),收復今豫西、陜南大片失地。
七年(1137年),岳飛乘金朝廢除劉豫之機 ,提 出舉兵收復中原的主張 , 后多次上書反對與金議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檜拒絕。 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約南進。
岳飛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后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潁昌諸戰中擊敗金軍主力。正當岳飛行將渡河時,高宗 、秦檜詔令各路宋軍回師。
岳家軍孤軍難支被迫撤退,恢復中原的計劃功敗垂成。 次年(1141年),回臨安,被解除兵權,改授樞密副使。
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其子岳云和部將張憲也慘遭殺害 。
宋孝宗繼位后為岳飛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1178年),謚武穆。
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改謚忠武。
7.岳飛小故事一定要有趣
郾城大捷 金軍于1140年5月,揮軍伐宋,高宗大驚失色,不得不下令各軍分別抵抗。
岳飛以少數輕騎駐守郾城,兀術率軍至郾城20里處與岳家軍相遇。 兀術遂以由三千余頭戴雙層鐵盔、身披重甲的騎兵組成的有“常勝軍”之稱的“鐵塔兵”和常在戰斗最激烈時突然出擊的有“拐子馬”之稱輕騎兵展開攻擊,“鐵塔兵”是金兀術侍衛親軍,戰斗力極強,每推進一段,后面便置障礙,只能前進不能后退。
正面沖鋒時,猶如一道鐵墻。“拐子馬”由兩翼展開合圍之勢,強力沖鋒。
岳飛指揮經過專門訓練的步兵手持“麻扎刀”和大斧專砍馬腿,使敵馬翻人仰不得前進。殺聲震天,從午后直戰至天黑,金軍大敗。
8.關于岳飛的一個小故事短一點的謝了
“岳飛掛帥”寫奸臣張邦昌陷害岳飛,用假圣旨騙岳飛回朝。
路上岳飛收了王橫。岳飛中計將被斬首,多虧李綱力保,牛皋等聞訊也發兵來救,宋高宗才知是張邦昌詭計陷害。
岳飛的冤枉辯明了,宋高宗又要他掛帥,領十萬大軍再去抗金兵。這主要寫的是金兵三十萬攻打黃河口。
劉豫勾結曹榮獻黃河。吉青酒醉誤事。
岳飛、牛皋等趕來,在愛華山布伏兵,命吉青誘金兀兀術入山。兀術中計幾乎被擒又被逃脫。
岳飛率軍追擊,敗兀術于麟麒山。董芳、張國祥誤戰牛皋、王貴,阮良水擒兀術,又被掙脫。
岳飛正要造船追擊,忽接圣旨命他到太湖鎮壓楊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