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黃山風景的句子(經典)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黃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聞名于世。成為全人類的瑰寶。黃山除五絕外,瀑布、日出和佛光,也是十分壯觀和奇麗的。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
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扎根于巨巖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臥、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黃山一年之中有云霧的天氣達200多天,水氣升騰或雨后霧氣未消,就會形成云海,波瀾壯闊,一望無邊,黃山大小山峰、千溝萬壑都淹沒在云濤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頂也就成了浩瀚云海中的孤島。陽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諸峰之間,云來霧去,變化莫測。風平浪靜時,云海一鋪萬頃,波平如鏡,映出山影如畫,遠處天高海闊,峰頭似扁舟輕搖,近處仿佛觸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來感受它的溫柔質感。忽而,風起云涌,波濤滾滾,奔涌如潮,浩浩蕩蕩,更有飛流直瀉,白浪排空,驚濤拍岸,似千軍萬馬席卷群峰。待到微風輕拂,四方云慢,涓涓細流,從群峰之間穿隙而過;云海漸散,清淡處,一線陽光灑金繪彩,濃重處,升騰跌宕稍縱即逝。云海日出,日落云海,萬道霞光,絢麗繽紛。 紅樹鋪云,成片的紅葉浮在云海之上,這是黃山深秋罕見的奇景。北海雙剪峰,當云海經過時為兩側的山峰約束,從兩峰之間流出,向下傾瀉,如大河奔騰,又似白色的壺口瀑布,輕柔與靜謐之中可以感受到暗流涌動和奔流不息的力量,是黃山的又一奇景。 玉屏樓觀南海,清涼臺望北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鵝嶺賞東海,螯魚峰眺天海。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時西海云遮霧罩,白鵝嶺上卻青煙飄渺,道道金光染出層層彩葉,北海竟晴空萬里,人們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謂之“趕海”。
2.黃山景色的描寫
黃山春光
[山外春歸百卉闌.山中四月春初度."黃山四月的平均氣溫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這時.山麓已經芳草萋萋.野花艷人.秧苗茁壯.桃花落盡.山腰卻澗草猶短.杜鵑始華.桃花初開.大約需要推遲一個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邐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獻麗.一片粉紅.那時.正像詩人王寅春游此峰時所吟誦的:[河風吹初服.正值桃花時.花開十萬樹.峰似絳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興.而在那時.黃山的高山峰頂.氣候尚寒.春意姍姍來遲.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但春的氣息已經來到了游人中間.黃山春光是以嫵媚動人見長.全身著綠.青翠欲滴,萬花盛開.嬌艷無比,百鳥歡唱.悅耳怡情.春季.在通往黃山的公路兩旁.田野里滿目金黃的油菜花.山嶺上點點的映山紅.讓游客還沒有到黃山.就已經陶醉于這自然的美景中了. 春季.是游覽黃山最佳的季節之一.
黃山的夏
盛夏的黃山.更有那看不見的飛瀑.數不清的流泉.特別在暴雨過后.黃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為黃山譜寫了一曲曲激昂的樂章.夏日的云海雖沒有秋冬云海那樣沉著.渾厚.但也別有一番瀟灑.清麗.在云霧的動靜之中.有時還可以看到絢麗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橋.架在兩峰之間.日落并不比日出遜色.火紅的晚霞為夏日的黃山披上一層燦爛的暮色.令人如癡如醉.夏之黃山.是一幅幅濃綠的畫.是一杯杯清涼甘甜的果汁.更是一曲曲跌宕起伏.婉轉悠揚的樂曲.元末清初歙縣人鮑深有<;祥符寺避暑>;詩云>;:[森森古木覆苔陰.四顧蒼山一徑深.六月長廊不知暑.飛泉終日響潮音."
黃山的秋季
黃山的秋季.別有種種勝景.秋高氣清.白云碧漢.丹楓似火.草深果黃.明歙人.曾授監察御史.河南巡撫的凌桐.做記游詩有句:[更有秋容寫不得.白云碧漢映丹楓."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因此贊賞黃山秋景:[楓林相間.五色紛披.燦若圖繡."黃山的秋天.還因為林茂色鮮.鳥語花香.生氣盎然.竟是[秋天里的春天".明代大學士許國(歙縣人.今歙縣縣城有許國石坊遺跡)年輕時曾經就讀于黃山的祥符寺.他作<;秋日黃山游覽>;詩云:[秋落秋風里.行吟逸思饒.芙蓉欹水曲.苔蔓上墻腰.酒盞黃花近.天都碧漢遙.浮丘如有待.舉手愿相招".該詩將秋日的黃山寫得眾花爭艷.峰水相襯.堪與春色比高低.令常見的悲秋之情為之一掃.
黃山的冬
黃山霧凇.比任何地方更美.更奇.更絕.無愧于天下絕中之絕景.你若冬日游山.或許于某一個早晨推窗眺望.會突然發現窗外的景致已經面目全非.成了一片銀色的世界.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樹木象叢叢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非也.這就是難得一求的霧凇!帶上拐杖.出戶登山.放眼四望.只見群峰錯列.松林密疊.一派銀裝素裹.黃山一改往日蔥蘢蒼翠的面目.到處一片潔白.天地渾然一色.從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凝聚著潔白無瑕的晶體.如披銀疊疊.似掛珠串串.山風拂蕩.晶瑩耀眼.如進入了琉璃世界.似到了仙山瓊閣.令你目不暇接.又如同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夢幻之境.
3.描寫黃山的風景句子
1、黃河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瓏俊秀.有的像雕刻著精美的香爐,有的像一層層疊疊的彩緞,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說不盡的千姿百態,奇瑰豐美,使人懷疑它不是天然行成的,而是能工巧匠精細雕刻的. 2、黃山啊黃山,你雄奇險峻,奇妙美麗,我深深地愛上了你,我希望能有機會在一次來欣賞你的風姿! 3、黃山的峰真險啊!上“天都”的山路幾乎全是直上直下,與地面成90度直角,“鯽魚背”是在兩個山頂間架起的一座天橋,它高達1800多米,兩面懸空,底下是萬丈深淵,低頭一看,不禁叫人膽戰心驚. 4、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就說“仙女彈琴”吧,那美麗的仙女彈著琴,悠揚的琴聲在山間久久回蕩,好像在讓人們評贊她的琴聲.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可愛的小狗,抬頭望著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吧,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獅子搶球”、“猴子觀海”、“ 龜魚對望”等,千姿百態,惟妙惟肖. 5、黃山的石頭,奇形怪狀,千姿百態,有的像報曉的公雞,嘴巴大大的好像在說歡迎你們呢!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孔雀開屏、獅子耍球…… 6、黃山的石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簍,有的像八戒吃瓜,還有的像武松打虎等等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7、黃山的四大景觀是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可我最喜歡的還是奇松、怪石. 8、黃山的松樹千姿百態,無奇不有,它們都扎根在懸崖峭壁之上.但最著名的還是迎客松.迎客松的枝葉都朝一個方向伸展,風一吹,一根根枝干搖搖晃晃,好像千萬只小手揮舞著,仿佛在歡迎我們的帶來. 9、黃山的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雖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黃山的松姿態獨特,枝干蟠曲,被人比作“天然盆景”,美麗而不妖,清美,挺直的身影留在心頭.黃山的松奇,秀,美而挺,看著無不讓人振奮. 10、黃山歸來已經很多天了,但那秀麗的風景猶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仍時刻浮現在我的腦海,我想告訴大家:黃山值得一游,如果你不去,將是你終身的遺憾. 11、黃山可真高啊!一座座山峰連綿起伏,聳立入云端.從山上好像仙人那樣,能騰云架霧,悠然而去似的. 12、黃山可真險啊!我從來沒看過這樣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峰危屹立,怪石嶙峋.崖峭似刀削,幾乎是九十度垂真的真梯,隔老遠也讓人心驚肉跳,好像一失足立刻就會從崖上跌下去摔的粉身碎骨似的. 13、黃山可真險峻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黃山上的怪石,星羅棋布,點綴在波瀾壯闊的黃山之中.這些石頭,有的大,有的小,造型別致,有的像人,有的像怪獸,有的像物品,非常有趣.我和媽媽站在鰲魚峰往下望,太高了!如果你一動好像就會從山崖上跌落下去. 14、黃山乃“天下第一奇山”.在黃山四絕中,黃山的奇松人們更為情有獨鐘,在黃山的山頂上,陡崖邊,滑坡處都有它們的身影,它們的瀟灑,挺秀,優美,遒勁而飽經蒼桑,它們給人們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跡. 15、黃山上得奇石還有很多,比如金雞叫天都、仙人指路、仙人下棋等.你們不知道黃山的四絕吧,就讓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吧,黃山的四絕有溫泉、松樹、奇石、云海.這就是黃山,這就是我們的黃山. 16、黃山上最高的山峰是蓮花峰,它海拔1800多米,那聳立天外的峰頂,云霧繚繞,神秘莫測,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難難于上青天.特別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狀的巖石,似乎正在下墜,令人心驚膽顫. 17、黃山松有:迎客松,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歡迎賓客的到來,很是有趣,它已是黃山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黃山松也有:陪客松,陪客松正對著“黃山絕勝處”——玉屏樓,它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游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黃山松還有送客松,它向下伸出長長的“手臂”,也似好客的主人,對客人依依不舍,在與他們作別.。
4.關于黃山風景的句子描寫的有那些
黃山,素以奇偉絕俗、靈秀多姿著稱于世。
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游覽黃山后曾經慨嘆:“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吾然其言,遂往。 初春的黃山,銀裝素裹,不施粉黛。
守望一冬的瑞雪,在這開春最初的日子里飄然而至。身披銀氅的黃山,靜靜屹立于天地之間,如朵朵蓮花秀出于風塵之上。
群峰以其橫空出世、傲視蒼穹的雄姿,襟冰披雪,聳立于亂雪紛飛的空中,緘默不語。 掛滿枝頭的雪凇,在陽光的輝映下,細如晶亮的絨毛;如夢似幻的雪花,一邊飄落,一邊融化。
黃山在銀白泛綠的冷冷色調中,展現出她那特有的無與倫比的高雅氣質。 佇立在黃山光明頂極目四望,氣勢磅礴、奔騰翻涌的云霧在腳下漫延成一片浩瀚的汪洋,而層疊的群峰,散落在霧靄中若隱若現,猶如海上的點點島嶼,更像一群虔誠的僧侶,在煙霧繚繞間向神靈頂禮膜拜……置身于云海山巔,不禁油然而生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
黃山,堪稱千古一山。 黃山最著名的就是黃山四絕--奇松 黃山延綿 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
黃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扎根於巨巖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態。
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
忽懸、忽橫、忽臥、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
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米處。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販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
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巖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鉆勁,在那里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巖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后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巖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巖石,把巖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頁等植物腐爛后,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巖縫中存活、成長。
地勢崎嶇不平,懸崖峭壁縱橫堆疊,黃山松無法垂直生長,只能彎彎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長。由于要抗暴風御冰霜,黃山松的針葉短粗,冠平如削,色綠深沉,樹干和樹枝 也極堅韌,極富彈性。
黃山松的另一特點是,由于風吹日曬,許多松樹只在一邊長出樹枝。黃山松姿態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于巖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
黃山奇松,破石而生,傍崖生長、千曲枝虬、蒼翠挺拔。 黃山松 黃山松原本為油松,只是由于黃山的自然條件產生了變異,成為一個獨立的品種。
莫看黃山松蒼勁挺拔,秀態驚人,但它自下而上的環境卻萬分艱辛;許多奇松下無寸土,只得扎根于山體花崗巖的裂隙之中;因峭壁陡滑,雨水難留,為尋找水源,根部要不斷潛入巖體深處有水的斷層,所以根的長度往往超過樹身數倍。此外,根部還要作這樣艱苦的努力,將巖石中的氮、磷加以點點滴滴地吸收,并把其中肉色長石里的鉀取為已有。
就這樣,黃山松居然活下來,扎扎穩穩地立足在堅固的巖石上,不僅風撼不倒,雪壓不斷,而且根深葉壯,四季常青。 黃山巧石,靈幻奇巧,形像逼真,若靜若動, 一步一景。
黃山怪石 被稱為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
其形態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各異,形象逼真。
其分布可謂遍及峰壑巔坡,或兀立峰頂或戲逗坡緣,或與松結伴,構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畫卷。 黃山云海,瑰麗壯觀,聚散奔突,排山倒海,變幻無窮。
黃山云海 黃山因山大峰高,谷深林密和雨水充沛等自然條件,一年四季均有云海可觀。按山區云海形成的區域割分,有北海、西海、東海、天海、前海(即南海),故黃山又稱“黃海”。
黃山一年之內,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云蒸霞蔚之中。每當云海出現,波瀾半闊,一望無邊,千條深谷,萬道山梁,一起淹沒在云濤雪浪中,正像古詩中所描寫的:“處處真成銀色海,青青獨峰高。”
如果天將破曉,云海與日出兼而有之,那云海之上便金流銀,使百里黃山更加輝煌。 黃山溫泉,常流不息,水溫適宜,可飲可浴, 治病健身。
黃山溫泉 黃山有泉15處,其中被稱為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古稱湯泉),位于黃山海拔850米紫云峰下的溫泉,水質以含重炭酸為主.又名朱砂泉,無硫,自唐代開發以來,以享譽千年。相傳軒轅皇帝曾在此沐浴,須發盡黑,返老還童。
據科學測定,泉水終年溫度在四十二攝氏度左右,清澈甘醇,含有對人體有益的陰離子和人體所需的鋁、鎂、鉀、鈉、鈣等多種微量元素,可飲、可浴、可醫,對醫治人體的消化、神經、心血管、風濕皮膚等病癥和消除登山疲勞均有顯著的療效。“飽浴之忽饑,醉浴之忽醒,郁浴之忽舒,昏浴之日月開朗,勞浴之營味安。
5.描寫黃山景色的段落
黃山霧凇,比任何地方更美、更奇、更絕。
無愧于天下絕中之絕景。你若冬日游山,或許于某一個早晨推窗眺望,會突然發現窗外的景致已經面目全非,成了一片銀色的世界。
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樹木象叢叢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非也,這就是難得一求的霧凇!帶上拐杖,出戶登山,放眼四望,只見群峰錯列,松林密疊,一派銀裝素裹。黃山一改往日蔥蘢蒼翠的面目,到處一片潔白,天地渾然一色。
從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凝聚著潔白無瑕的晶體,如披銀疊疊,似掛珠串串,山風拂蕩,晶瑩耀眼,如進入了琉璃世界,似到了仙山瓊閣,令你目不暇接,又如同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夢幻之境。
6.黃山風景的文字介紹
黃山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岳風景區之一。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云,廬山之飛瀑,雁蕩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涼。
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 徐霞客兩游黃山,贊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 不松,無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黃山四絕著稱于世。
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
擴展資料:
黃山的文化遺產價值
黃山與宗教有密切的關系,唐代道教舊籍中,關于軒轅黃帝和 容成子、浮丘公來山煉丹、得道升天的仙道故事,流傳千年,影響深廣,至今還留下與上述 神仙故事有關的許多峰名,如軒轅峰、浮丘峰,以及煉丹、仙人、上升、仙都、道人、望仙諸 峰。黃山山名,亦與黃帝煉丹之說有關。
道教在黃山建立較早的道觀有浮丘觀、九龍觀等。 宋末道士張尹甫在黃山修煉,創建松谷道場。明末以后,全山范圍內,已無道教活動的蹤 跡。 據《黃山圖經》記載,佛教早在南朝劉宋間就傳入黃山,歷代先后修建寺底近百座。寺 廟之中,祥符寺、慈光寺、翠微寺和擲缽禪院,號稱黃山“四大叢林”。
黃山歷代釋徒中,能詩 善畫者多,著名的有:唐代島云,明代海能、弘智、音可、元則、王寅,清代大均、大涵、檗庵、漸江、雪莊等,都有作品傳世。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黃山風景區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黃山
7.黃山景色介紹
黃山景觀位于我國安徽省南部,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著稱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黃山是一處全天候、四季可看的理想景觀。四季景色各異,晨昏晴雨,瞬息萬變,黃山日出、晚霞、云彩、佛光和霧凇等時令景觀各得其趣。
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并稱為“黃山四絕”,其中黃山奇松遍布峰壑,一般生長在海拔800-1800米的高峰上,是植物學上一個著名的獨立樹種。
黃山松與其它的松樹不一樣,大多不滋生于土,而盤根于危巖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絕壑之上,破石而生,蒼勁挺拔,虬枝盤結。那姿態美得奇,又奇得絕。
迎客松:位于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數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干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是黃山松的代表,國之瑰寶。
擴展資料:
1982年11月8日,黃山被**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90年12月,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成為全人類的瑰寶2000年,黃山被列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景點,2001年又成為旅游局首批推薦景點。
黃山雄踞于風景秀麗的皖南山區,它以“三奇”、四絕“的奇異風采名冠于世。黃山所具有全是大自然的杰作,劈地摩天的奇峰,玲瓏剔透的怪石,變化無窮的云海,千奇百怪的蒼松,構成了無窮無盡的神奇美景,它“偉、奇、幻、險”的景色真令人叫絕。黃山現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黃山景觀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黃山風景描述簡短精致(描寫黃山風景的句子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