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偶奇遇記啟示
《木偶奇遇記》這本書,我不知道對孩子來說讀完它會有什么收獲,也許是好看好玩,再是明白應該不說謊,要分清好人壞人,知道要工作,要勞動,不然就會沒錢買吃的而餓死,要學習,不然會變驢子,再是做人也要克制自己,克制懶惰,克制自私,克制過多的欲望,不然會讓自己一直墮落,會讓愛自己的人傷透了心。寫著寫著,哈哈,還是蠻多的。
而給我們成人呢,難道不是也受益匪淺嗎(尤其是每天要面對這么多個個性各不相同孩子的教師)?讀完了,覺得還想再細讀一遍,我的感受是:正如書本上的簡介里寫的那樣---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善良的心。只要細心呵護,再貧瘠的心靈土壤上都能開出美麗的人性之花。
只是教育好孩子確實是一件難事,看著木偶匹諾曹真的是一次次讓爸媽失望而后再次寄予希望,充滿期待,可是匹諾曹發愿過后,又是一次次經受不住社會上這些那些的考驗和誘惑,再次犯錯,就這樣反反復復,大人要一次次給他鼓勵,期待,給他信心,這些不都要真正的、深沉的愛的支撐嗎,不然能不灰心而要放棄了嗎?最后匹諾曹終于由一個令人頭疼的壞孩子變成了一個好孩子。
這告訴我們,要做一個乖孩子,不要不聽勸告,固執地做事情。孩子經歷了,受挫了,再給他正確的導向,引領正確的方向。
2.木偶奇遇記的作者,主要內容和啟發
《木偶奇遇記》是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創作的童話,也是其代表作,發表于1880年。
作品講述當仁慈木匠皮帕諾睡覺的時候,夢見一位藍色的天使賦予他最心愛的木偶皮諾曹生命,于是小木偶開始了他的冒險。如果他要成為真正的男孩,他必須通過勇氣、忠心以及誠實的考驗。在歷險中,他因貪玩而逃學,因貪心而受騙,還因此變成了驢子。
最后,他掉進一只大鯨魚的腹中,意外與皮帕諾相逢,經過這次歷險,皮諾曹終于長大了,他變得誠實、勤勞、善良,成為了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孩。
該書描述了木偶匹諾曹從一個任性、淘氣、懶惰、愛說謊、不關心他人、不愛學習、整天只想著玩的小木偶,變成一個懂禮貌、愛學習、勤奮干活、孝敬長輩、關愛他人的好孩子的過程,以及他所經歷的一連串的奇遇,充滿了童趣與想像。
發生于匹諾曹身上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孩子的自然天性在許多方面都是需要修正的。也就是說,在自然天性里往往會有不少不夠盡善盡美的表現,等待著我們的逐步克服。
擴展資料:
《木偶奇遇記》出版后,印數達到了一百萬冊。1892年,該書就由M.A.默里譯成了英文,以后又被譯成多種文字,并多次被拍成電影。制片人沃爾特·迪斯尼也于1943年將這個故事搬上了銀幕。
科洛迪最初編寫《一個木偶的故事》(連載第二年改名為《木偶奇遇記》)是為了償還債務,他甚至在給《兒童日報》的社長菲爾迪南多·馬爾提尼的附言中還這樣提到:“我寄給你的這些材料,只不過是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兒罷了。
你可隨意處理,如要采用,我可繼續寫下去。”而沒有料到的是“這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兒”引起了讀者極大的興趣,從1881年7月7日起在《兒童報》上分期連載,一直到1883年才連載完畢。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木偶奇遇記
3.《木偶奇遇記》的作者,主要內容和啟發是什么
是意大利作家科洛迪的代表作。
主要內容:
當仁慈木匠皮帕諾睡覺的時候,夢見一位藍色的天使賦予他最心愛的木偶皮諾曹生命,于是小木偶開始了他的冒險。如果他要成為真正的男孩,他必須通過勇氣、忠心以及誠實的考驗。在歷險中,他因貪玩而逃學,因貪心而受騙,還因此變成了驢子。最后,他掉進一只大鯨魚的腹中,意外與皮帕諾相逢……經過這次歷險,皮諾曹終于長大了,他變得誠實、勤勞、善良,成為了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孩。
啟發:
發生于皮諾曹身上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孩子的自然天性在許多方面都是需要修正的。也就是說,在自然天性里往往會有不少不夠盡善盡美的表現,等待著我們的逐步克服。
《木偶奇遇記》一書不僅教育孩子們如何為人,還通過隱喻和影射,對十九世紀意大利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落后和丑惡的現象,進行了揭露,如貧富間的差距、勞動人民的貧窮、饑餓和絕望,司法部門和醫療機構的虛偽等等。同時也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
4.木偶奇遇記心得體會50字
頑皮、不聽勸告。
皮諾喬的自然天性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的是頑皮,他的頑皮也有可愛之處,但總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他明明知道那個后來成為他父親杰佩托最忌諱別人叫他“老玉米糊”,可他還是毫無顧忌地叫,引起兩個朋友的打架,好在他們的友誼會比以前更加親密。
杰佩托剛剛做好他的雙手,他便扯下父親的假發戴在自己的頭上,弄得父親非常生氣。皮諾喬不但頑皮,而且不聽忠言的勸告。
會說話的蟋蟀勸告他要聽父母的話,做一個有用的人,反而被他打死了。在他的世界最符合他心意的就是:吃、喝、玩、睡。
不聽勸告的后果是,他想用雞蛋充饑,沒想到雞蛋里卻飛出一只小雞。在寒夜里向別人要面包,卻討來了一盆潑在身上的冷水;無可奈何之時,只好在火盆邊睡覺,醒來時發現他的雙腿被燒成了灰燼。
這就是皮諾喬頑皮和不聽勸告的后果。
5.木偶奇遇記的收獲是什么
這本書吸引我的是匹諾曹的成長------由木頭(沒有頭腦、沒有思想的人)變成了真正的人(有頭腦、有思想的人)。
我認為匹諾曹的成長正是孩子們成長的縮影。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也難免會走一些彎路,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有時把思想強加于他們可能會造成逆反情緒,反而讓他們在彎路上越走越遠,我們應該像神仙媽媽那樣:逐步引導,讓孩子們在彎路上走一段,明白走彎路給自己留下的后果,這才能為他們少走彎路奠定基礎。
匹諾曹的成長也讓我明白了有愛才能成長。匹諾曹剛剛誕生的時候是缺乏愛的:砸死好心的蟋蟀,為了看表演賣掉了爸爸賣外套買來的課本……然而,在經歷了被壞人騙走金幣、變成驢、被鯊魚吞進肚子里等等的磨難之后,他心底里善良的一面逐漸展示在我們的眼前------匹諾曹有了愛心:看到仙女姐姐的墓碑而大哭,看到爸爸被海浪吞沒而善心欲絕,直到最后帶著爸爸勇敢地逃出鯊魚的肚子。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證明-----只要善良就會有心,只要誠實鼻子不會變長,只要勇敢才能救出自己老爸于鯊魚口中,只要有齊以上這些,木頭也會變成小男孩。
6.電影木偶奇遇記的心德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名叫匹諾曹的木偶被賦予了生命,他任性、淘氣、懶惰、愛說謊、不關心他人、不愛學習、整天只想玩。后來經歷了一連串的奇遇,他變成了誠實、懂禮貌、愛學習、關愛他人的一個好孩子。最后,他和他爸爸一起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當壞孩子變成好孩子的時候,他們就有能力使他們的家庭內部煥然一新并充滿微笑。”讓我知道,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好孩子能讓家里很幸福。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難免會犯錯,但要知錯就改,這樣就能讓家里多了一個幸福的娃娃。
列寧八歲時去姑姑家玩,不小心打碎了姑姑最喜歡的玻璃瓶子,卻沒告訴姑姑。回家后,他傷心地一直在哭,說一定要給姑姑寫信,說是他打碎的瓶子。姑姑收到信后寫了回信,說她原諒了小侄子。列寧這才放心。所以,只要知錯就改,就一定會得到別人的原諒。
我從小木偶匹諾曹身上知道了誠實對于任何人都很重要,誠實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品質。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木偶奇遇記的啟發簡短(木偶奇遇記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