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集錦
古今妙聯賞析
《古今巧聯妙對趣話》云,明代湯顯祖新婚之夜,新娘出聯曰:
紅燭蟠龍,水里龍由火里去;
顯祖久而無對。
后見新娘穿的繡花鞋,遂得句云:
花鞋繡鳳,天邊鳳向地邊來。
因蠟燭上的龍同是蠟燭做的,燃燒時同時燒掉,故言“由火里去”。
因鳳繡在穿于雙腳的鞋上,故言“向地邊來”。
聯話以矛盾統一見趣。
《聯語》云,南京燕子磯武廟,至清末僅存一勒馬橫刀偶像。
某入廟見之而得上聯云:
孤山獨廟,一將軍橫刀匹馬;
未得下句。
后一趕考書生系船于江邊時風兩漁翁對釣,遂得下聯:
兩岸夾河,二漁翁對釣雙鉤。
聯語之巧在用數。
上聯之數全為一,而用“孤”、“獨”、“一”、“橫”、“匹”等變言之。
下聯之數全為二,而用“兩”、“夾”、“對”、“雙”變言之,使人不覺有雷同之感。
《紀曉嵐外傳》云,乾隆游泰山,至玉皇頂,見東岳廟北有彌高巖,出對要紀昀對: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可以語上也;
紀對道:
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聯為用典。
堅,深也。
上聯首二句本講孔子之道,語出《論語·子罕》。
此言泰山。
下聯首二句本講孔子之偉大,語出《孟子·公孫丑上》,此亦言泰山。
上下聯首二句為自對,“之彌”與“乎其”為重言。
清代才子紀曉嵐,乾隆年間進士,從編修、侍讀學士累遷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曾任《四庫全書》總編纂官十多年,晚年著有《閱微草堂筆記》24卷,享有與《聊齋志異》并行海內外的盛譽。
他文情華瞻,慧黠敏捷,是個對句奇才,天地萬物、古今詩賦無不可入對者,信手拈來,出口成趣,渾若天成,其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夫讓人嘆為觀止,關于紀曉嵐對聯的故事,筆記、野史中多有記載,在民間也流傳頗廣。
有一年冬天,紀曉嵐跟隨乾隆南巡至白龍寺,適逢寺僧鳴鐘。
莊嚴古剎,鐘聲悠然,乾隆詩興大發,揮筆寫下"白龍寺內撞金鐘"七個大字。
紀曉嵐見之,知是乾隆有意考他,便從容揮筆對上下聯:"黃鶴樓中吹玉笛"。
乾隆當即拍手稱贊:"佳對!"。
紀曉嵐熟讀詩書,記憶力很強,其師曾以杜甫《兵車行》中一句"新鬼煩冤舊鬼哭"出聯考他,他巧妙地運用李商隱《馬嵬》中句"他生未卜此生休"作對,天衣無縫,工整貼切,令其師不得不佩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乾隆16年夏季,乾隆帝見池中荷花初放,乾隆得句云:"池中蓮藕,攥紅拳打誰?"。
紀曉嵐看到池子左邊的蓖麻,便以問對句,答道:"岸上蓖麻,伸綠掌要啥?"。
同樣以問句相對,天衣無縫,令乾隆稱奇。
紀曉嵐中取進士那年,見京城當鋪林立,隨口吟出一句上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但苦思不得下聯。
后來他執令赴通州當主考官,見通州有南北之分,苦思數月的上聯便有了下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絕妙之極。
有一年秋,一個經常愚弄百姓的戲班到紀曉嵐家鄉演出,因該地很窮,生活很差,戲子們心中怨氣很大。
于是,在一出戲中飾"主考官"的戲子便借戲諷刺該地的鄉民:"酸芥菜,臭黃瓜,入口眉愁眼眨;"熟料恰逢紀曉嵐回鄉看望父母,于是憤然回敬道:"毀梨園,敗戲德,開臺腔亂調翻!"
紀曉嵐曾有一位脾氣不好的醫生朋友。
某日紀曉嵐因小恙前去求診,這位醫生朋友對他說,我出個上聯,你若能對出下聯,診費、藥費全免,紀曉嵐心想對聯之事能難倒我?便點頭應允。
上聯為?quot;膏可吃,藥可吃,膏藥不可吃"。
紀曉嵐便借其脾氣發揮,續了下聯:"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
"既觸其缺點,又促其改正,一語雙關,妙哉!
一知縣早聞知紀曉嵐才華橫溢,極善對句,想親自試之。
某日恰遇紀曉嵐隨駕巡視至此縣,他便出了個刁鉆的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
紀曉嵐思慮片刻,一時難以為對,環視四周,見有一鸚鵡,便從容對道:"鸚有雌雄都叫哥。
"該知縣對紀曉嵐的才華暗暗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