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常常出現于緯度靠近地磁極地區上空大氣中的彩色發光現象。
一般是帶狀、孤狀、幕狀或放射狀。
這些形狀有時穩定有時作連續性變化。
極光是來自太陽活動區的帶電高能粒子(可達10千電子伏)流使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激發或電離而產生的。
由于地磁場的作用,這些高能粒子轉向極區,故極光常見于高磁緯地區。
在大約離磁極25°-30°的范圍內常出現極光,這個區域稱為極光區。
在地磁緯度60°-45°之間的區域稱為弱極光區,地磁緯度低于45°的區域稱為微極光區。
極光的下邊界的高度,離地面不到100公里,極大發光處的高度為110公里左右,正常的最高邊界為300公里左右,在極端情況下可達1,000公里以上。
根據近些年來關于極光分布情況的研究,極光區的形狀不是以地磁極為中心的圓環形,而是更象卵形。
極光的光譜線范圍約為3100-6700埃。
其中最重要的譜線是5577埃的原子氧綠線稱極光綠線。
極光的出現同磁暴、地冕、太陽風和宇宙線有關,因而也同太陽活動有關。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國就開始觀測極光,此后有豐富的極光記錄。
參考資料:http://**question/*?an=0&si=1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四年級語文摘抄(自然奇觀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