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語段分析
(1)“打量”麥西夫人。
她要看的是面部的輪廓、面孔、眼和對人類的同情心,為的是永遠記住她并認識她的溫和、耐性和性格的力量。
這充分表現了她對麥西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她視麥西夫人為“那些好心的、溫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變得有價值的人們”中最卓越的代表。
(2)“看”書(凸字書和印刷書都包括在內)。
“用虔敬的目光”是這段文字的關鍵語。
作者的敬意是通過三個比喻所構成的一幅令人驚嘆的想象畫面來表述的。
這幅畫面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如果作者不是瞎子,或者雖是瞎子而沒有她那樣的經歷,就不可能想象出來。
這段文字具有諷諭意義,但首先要看到這是作者內心深處感情的流露。
(3)“看”美術作品。
作者把所有的美術作品稱為“宏偉的繪畫世界”,表達了驚喜的感情。
連用“細細觀察”“讓眼睛享受”“捕捉”等語寫她著迷的程度;甚至說“如果我的眼睛管用的話,我將會多么愉快地去著手這件令人心醉的研究工作”,表現了她對美術的特殊愛好。
(4)“觀劇”。
文中極其細致地寫出了她希望看到舞臺藝術的心理。
之后,又穿插了兩段回憶,其中關于巴甫洛瓦的那一段,將盲人如何感受運動中的美寫得尤其逼真、生動。
(5)“看”日常世界(紐約觀光)。
這一部分,要注意作者在“觀光”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細節,例如過東河橋時對人類心靈的力量和聰明的贊嘆,對紐約城的贊美,看行人時要從他們的眼神里看到他們生活的某些側面,要看那沸騰的、五彩繽紛的場面等。
然后集中力量分析好“對于歡樂和悲哀……禁錮思想”這一段,這顯示了作者的博愛胸襟和了解現實生活的愿望,也可以視為作者對她所有讀者的真誠勸告。
4、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1)對世人的規勸
雖然大多數人有正常的天賦——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種天賦的可貴,沒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活的美好,而是在懶怠中虛度光陰。
如作者帶著善意批評的:“然而有人告訴我,對于你們許多有視力的人來說,藝術的世界是一個沉沉的黑夜,是一個無法探索和難以找到光明的世界。
”“這是多么令人敬畏的奇景啊!那些燦爛奪目的尖塔,那些用鋼鐵和石塊筑起的巨大堤岸……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對它多看一眼,恐怕是很少、很少的。
”因此規勸人們要像明天就會變成瞎子一樣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實地活著的人。
(2)表白自己的內心世界
作者雖然身有殘疾,但品性、人格卻是美好的;雖然面對種種在他人看來難以克服的困難,但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杰出的成就顯示一個殘疾人的生命價值。
同時,我們也可以感覺到,作者身處黑暗中,渴望與人類交流,并得到世人的厚愛,也想借此文表達對世人的博愛襟懷。
從一個殘疾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人類最美好的心靈、最善良的天性。
5、藝術特點鑒賞
(1)豐富的想象
全文都是想象出來的。
事實上作者生活在黑暗與寂靜中,對聲音、色彩無記憶,無感覺,她全憑觸覺來感知世界,感知的范圍窄小得很,對活生生的感性世界的了解少得很。
作者先提出問題,然后安排三天的活動。
所謂活動,純屬虛構,但作者偏愛虛構她不能看到或聽到的那些場景和事情,例如作者并不知道太陽的光輝是怎么回事,卻多次寫了。
從豐富的想象的背后,我們看到作者一顆火熱的心:一生都急欲打開視聽感覺的窗口;也想現身說法,對世人提出勸告。
(2)樸素、真摯的語言
本文不像其他散文那樣設計許多機巧,運用許多修辭方法來表情達意。
與熱切、坦誠、真摯的內心活動相適應的是,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白地寫自己的內心世界。
雖然全篇都是家常話語,但用到本文中,卻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
無須用太多的寫作技巧,她的故事、她發自內心的召喚,已經具有這種力量。
因此,從審美角度來看,本文表現出別具一格的樸素美。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加入給我三天光明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