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讀了《童年》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和高爾基比童年,我們今天是多么幸福啊。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工家庭,5歲時,父親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艱苦了,他和媽媽就住在外祖父家里。
由于家境貧困,他上學只好穿母親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黃色的衣衫和補丁褲子。
高爾基這樣一身不協調的裝束, 都引起同學們的嘲笑。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現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想到這兒,我不禁有些慚愧。
盡管我們有這么好的條件,卻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揀四,有的衣服穿的時間長了就不愿意再穿。
高爾基為了上學,只得去撿垃圾換錢。
每到不上學的日子,他就早早起來,背著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撿一些破布頭、爛紙片賣給廢品加工廠。
運氣好才能有半個盧布的收入,如果運氣不好呢,高爾基上學的事就沒了著落。
再想想我們,我們現在什么也不用操心,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撿垃圾換來的錢成了高爾基的學費來源,但學校里那些有錢人的孩子并不理解高爾基的行為,反而去嘲笑他,說他身上有臭味,我覺得并不是高爾基的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錢人的孩子故意嘲笑高爾基,他們才顯得很臭。
高爾基把別人的嘲笑變成催促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
他發奮學習,刻苦讀書,終于取得優異的成績,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和敬重。
我和書沉思,不僅思緒萬千。
與高爾基的童年比起來,我們是多么幸福,又是多么奢侈呀。
我們應該向高爾基學習,不管在多么惡劣的環境下,都要好好學習,努力奮斗,朝著美好的未來不斷前進。
昆蟲日記
今天,我讀了法布爾所寫的一部名著——《昆蟲日記》。
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用畢生的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完成了《昆蟲日記》這部昆蟲學巨著,他也因此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法布爾刻苦鉆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
《昆蟲日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
這給后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近了現代文明。
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容易。
他出生于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后取得多個學位。
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后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
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就是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
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日記》。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秘,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
總是這多一個小括號,那落一個小數點什么的。
同法布爾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
讀過《昆蟲日記》和法布爾的生平,我感受很深,《昆蟲日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
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再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
小公主
今天,我看完了這一部杰出的小說——《小公主》,非常的感動,也非常的震撼。
故事里的主人公——小公主薩拉·庫爾是一個駐印度的英國軍官的獨生女兒。
她在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是由父親一手把她養大的,當她七歲的時候,進了倫敦的女子學校讀書,由于她的父親擁有很多財產,所以被學校特別看重。
她很聰明,也很懂事,而且喜歡讀書,是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少女,時常編故事講給朋友們聽;她有著風雅的氣質和一顆善良的心,喜歡幫助別人,所以全校的學生都很喜愛、尊敬她。
但是,當父親的事業失敗,又得了熱病不幸去世以后,薩拉便開始過著悲傷難堪的生活,可是,當薩拉通過不懈地努力后,夢幻般的奇跡卻又發生在了薩拉的身上——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又重新恢復了自己高貴的身份,又再次受到了周圍的人的喜愛與歡迎。
我讀了這篇文章非常地感動。
故事的主人公年僅十歲,卻能坦然面對接踵而來的困難。
讀完故事之后,我想,如果我是故事里的主人公,那我該怎么辦呢?所以,從那一刻開始,我就決定向故事里的主人公學習,同時,她也喚起了我心里的那顆堅強的心,去面對一切困難。
是啊!人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我覺得白涅德夫人的生活應該也是十分艱苦的,就像薩拉的遭遇那樣。
可以說白涅德夫人也有著堅強不屈的意志,所以才刻畫了薩拉這樣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
我們應該像白涅德夫人和薩拉·庫爾一樣,歌唱生活,熱愛生活。
我們的境界雖然不一樣,可我們還是應該每時每刻向她們學習。
生活,是一所充滿智慧的學校,大海教你心胸寬大,螞蟻教你勤奮團結,樹木教你腳踏實地,太陽教你關注世界……
你要從中學會自立、勇敢、寬容、進取……
你要從中學會真假、是非、善惡、美丑……
一邊走,一邊用心打量這個世界吧,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發現!爾后,像蜜蜂一樣,把種種精華聚集、融合、調配、釀出蜜蜂芬芳的生活。
從困難中找尋生活的真諦,從幸福中喚起自己真摯的心。
請不要忘記,每天為自己精彩的生活歌唱!
小王子
小王子是一個孤獨、憂傷的孩子。
他住在一個叫B612的小行星上。
一個小到只容得下一朵玫瑰花。
三座活火山的小星球。
有一天,他離開了那個地方,離開了他深愛的玫瑰花,開始旅行。
他來到了地球,遇到了作者,然后又回到了他的星球。
這是一個極其簡單而平凡的故事。
或者說用童話形容更加確切,它以一個敘述的方式來告訴你人生的一切。
但又用樂觀而開朗的態度教會你如何去面對。
小王子就是一個真善美的化身。
他一心一意的深愛著他的玫瑰花。
憂傷的時候會在哪個小星球上不停挪動椅子看四十多次的日落。
即使是面對死亡,他也只是覺得自己的軀體太重。
沒有辦法帶回他的星球。
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有死。
他已經在他的星球上對著地球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只要抬頭看一看。
滿天的星星就如同他純潔無邪笑臉一般明朗、清澈。
這是一部寫給所有孤獨的人的童話,沒有曲折的情節和奢華的語言。
在這個紛紛擾擾的塵世之間。
多少寂寞的靈魂如同小王子一般。
有的也可能成為了書中被權利禁錮的國王,或是成為那個只知道價值卻不在乎意義的商人。
可是,只要你還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想要的是什么,你就還是一個如同小王子一樣單純的孩子。
或者說,就是一個天使。
我們都是生活在這個城市里寂寞的人類。
當你仰望星空,想象小王子還在他的星球對我們微笑。
那么,漫天的星星都會微笑,面對這么多的微笑,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再去悲觀呢?讓我們也試著去對一切微笑吧!
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一本多么偉大的書籍呀!它使我了解了雨果對社會下層人士的同情,對自私、貪婪之人的蔑視。
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將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展現在我眼前,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
.
剛接觸這本著作時,我對主角冉阿讓懷有無比的同情。
為了讓受饑餓折磨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能吃到東西而去偷了一片面包,因此被判徒刑的冉阿讓,被關了十九年,到四十六歲才被釋放出來。
但是,當他被釋放出來后受到的卻是人們對他的歧視。
幸好有仁慈的主教米里艾,對他十分客氣。
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本性,在服刑期間,冉阿讓早就養成了種種惡習。
一開始,他并沒有因主教的仁慈所改變,并且還偷了主教的銀器。
令人震撼的是,主教竟然原諒了冉阿讓,并且把冉阿讓偷的銀器作為禮物送給了他。
冉阿讓終于醒悟過來了,他帶著主教給他的一點點溫暖和光明離開了這里,定居在法國的北部。
他對于自己居住的城市盡心盡力,人們都被他感動了。
冉阿讓因此做了這個城市的市長。
冉阿讓的一生是令人感慨的,也是令人深思的。
一個人從一塊面包徹底的變壞,再從一幅銀器和人們對他的改變徹底的變好,成為當地的市長。
這是多么讓人吃驚的變化啊!人性的兩種都在他身上體現出來了。
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
他們丑陋、自私、貪婪。
正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會兒聲稱自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掩蓋不住他丑陋的本性。
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小人。
如一些憑借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運動會上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
另一種人則是無論什么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
洗心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容、善良,因而感化了周圍的人的冷酷、固執的心。
讀了這本書,我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撼。
愿我們身邊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
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小婦人
《小婦人》是一本帶有自傳性質的家庭小說,作者是美國的奧爾科特。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馬奇家的四個不同性格的女孩通過自己的善良和勤勞找到了自己幸福的故事。
小說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作者用樸實的語言描寫了馬奇家的天倫之愛。
她們的善良、忠誠及對親情的渴望深深地感動了我。
作者只描寫了生活中很平凡的細節,但卻處處顯露出對愛與美好生活的憧憬。
馬奇家雖然貧寒, 但家里的女孩卻對任何事都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
小說強調了她們的個性與尊嚴,但也有表現出她們的自我約束, 而獨立自強。
這四個女孩的共同優點就是,她們總是在不停的找出自己的缺點并努力改正。
這也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
我喜歡不為金錢所誘惑的梅格,也喜歡她的淑女風范;我喜歡喬, 喜歡她的無拘無束, 喜歡她為夢想而努力奮斗的堅定不移的決心; 我喜歡貝思,喜歡她的恬靜,喜歡她總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品德;我也喜歡艾米,喜歡她的堅強, 把扶貧濟窮當作自己的理想。
她們的理想與命運各不相同, 但她們都找到了自己最好的歸宿。
在她們看來,家是她們的生長之地, 又是神圣的避難場所。
她們會仔細聆聽母親的教誨,會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和聰慧的大腦發明一個又一個富有創意同時又能美化心靈的游戲。
四姐妹的成長歷程仿佛是一首富有趣味的教育詩。
作者用既不華麗也不枯燥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人類偉大的親情和友情。
在我看來, 似乎在四姐妹的眼里,與她們愛的人和愛她們的人永遠生活在一起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事。
從她們身上, 我學會了堅強, 學會了要懂得知足但不能滿足,學會了要對未來充滿希望, 并努力追逐夢想的樂觀精神。
同時也學會了要加倍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它們的難得可貴。
梅格、喬、貝思、艾米四個女孩堅強、樂觀的精神將永遠貯存在我的心里。
她們的微笑會時時刻刻浮現我的腦海中,提醒著我,要堅強,要有一顆純潔的心。
牛虻
“不管我活著,還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樂地飛來飛去。”
合上小說《牛虻》,我已是淚水漣漣。
我被這本外國名著深深打動了。
回顧牛虻的一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江,它闖過淺灘和激流,浪花撞擊在礁石上,奔騰著,跳躍著,又義無反顧地向大海奔去。
從打開小說的第一頁起,我就不由自主地被這浪潮所席卷,欲罷不能。
我深深震撼于這驚心動魄的故事。
即使淪落到拖著殘廢的身軀在甘蔗園賣苦力,甚至當一名雜耍戲團的小丑,牛虻始終沒有放棄追求,我的耳邊回響起亞瑟堅定的話語:“獻身于意大利,幫她從奴役和苦難中解放出來!”
正是這崇高的信念,支持著他重新站起來,用殘廢的手握起筆,對準一切虛偽外表下的丑惡靈魂,毫不留情地抨擊和鞭撻;也正是這崇高的信念,支持他“懷著輕松的心情,就像是一個放假回家的學童”一樣走進刑場,昂首面對烏黑的槍口。
牛虻,是真正的勇士。
人不能沒有獨立的精神,失去了精神,人就不能成為真正的人,在這世界上就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是精神的支柱,崇高得如同一盞指路明燈,賦予人無窮的精神力量。
這股精神力量鼓舞人直面人生,勇敢承受生活的各種艱難困苦,也使人以更加超脫的態度看待生與死。
小說的封面上寫著:影響三代中國人的外國名著。
今天,我以第四代人的眼光來讀這本小說,依然有強烈的共鳴:任何人,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需要這股精神力量。
如今,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迎接我們的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只有擁有堅強意志和獨立精神的人,才能走在時代的最前端。
精神的浩氣長存,即使相隔百年,依然可以感受到那深深的震撼力。
小說《牛虻》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是永恒的,它將繼續影響一代又一代人。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呼喚英雄的時代。
《牛虻》的故事告訴我們:逃避現實,與世無爭是懦夫的表現;直面人生,義無反顧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當我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心里是三分驚喜七分好奇。
然而當我翻完這本書中每珍貴的一頁,我心中是洶涌彭湃的,又是惆悵萬千的。
它帶給我的是驚訝,是感動,更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震撼著我。
在整整的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里,竟磨練出一個如此勇敢、堅強,有著頑強的求生意志的非凡女子。
對于一個常人來說,三天——也就是72個小時,能辦成的事根本就寥寥無幾。
但是對于海倫來說,三天似三十年。
如果她能擁有三天的光明,她的心里又會有多么滿足,多么快樂……
誰能想象年幼的海倫面對自己又聾又啞又瞎的現實也曾經墮落過,暴躁過,為上帝的無情而忿忿不平,但正是因為她在老師,莎莉文的幫助下,正確了自己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并依靠著自己對生命的渴望和對光明的追求,竟奇跡般地重新振作起來,用那僅有的卻又蘊藏著不可思議的力量的精神去創造更多的奇跡!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海倫成功了,她終于成功了!她借助了自己的雙手看到了美麗的世界,聽到了絢彩的世界。
海倫終于又創造了一個奇跡……
海倫的不幸與生活在黑暗中的痛苦是我一輩子都無法體會的,但她對生命的永不放棄是令世人刻骨銘心的。
我相信,即使在一百年、一千年后,還會有人提到海倫·凱勒,還會回憶起這個創造生命奇跡的女士,訴說著生命的珍貴與短暫……
海倫的生命是非常短暫的,同時也是一種可惜。
而我們這些花樣年華的青少年有著青春美好的時光,難道就讓它白白流逝嗎?海倫·凱勒說過:“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我將把這三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跡。
第三天,我要在現實世界里,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的一天。
”海倫的三天就如此而已,可我們的時間和機遇還很多,可以創造美好的生活。
光明對我們來說不是奢望,聲音也不是可遇而不可求。
對我們來說,并不缺乏身體上的組織結構,我們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頑強,不向命運投降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積極、樂觀、敢于創造奇跡的心!
上天賜予我們眼睛,是讓我們看清這個世界;上天賜予我們思想,是讓我們改變世俗,讓精神世界更美好;而上天賜予我們雙手,是為了讓我們擁抱未來,創造出生命的奇跡!
鋼鐵是怎樣練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使我愛不釋手,保爾 柯察金那頑強的品格多么令人欽佩!如你讀了這本書,就會明白具有鋼鐵品質的人是"大寫"的人.保爾一生十分坎坷,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中寫道:他嘔心瀝血寫的稿件丟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來,用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巨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每當我遇到困難而退縮時,每當我受挫折而落淚時,我就會想起保爾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煉成一塊真正的鋼鐵!鋼鐵般的意志是人類無形力量的源泉,哪怕艱難險阻,在它面前都將灰飛煙滅,我深刻地體驗到生命的真諦和時代賦予我們年輕一代的使命,它將給予我們啟示,隨著時間的車輪,繼續演繹出一則則鋼鐵煉成的故事......
以保爾•柯察金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輝形象.保爾精神已經成為時代的旗幟,其中有一段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保爾一直是我們心中的偶像,他強烈地震撼著我們.是因為他那種為了人類的解放和進步而無私奉獻的精神;那種把崇高理想和每一個具體行動結合起來,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那種不畏艱難險阻百折不撓,勇于進取,艱苦創業的精神;那種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陸路無為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
半個多世紀以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受到它的教育和鼓舞.保爾•柯察金同我國的劉胡蘭,**,**,雷鋒,焦裕祿等英雄一樣,受到青年的普遍崇敬和愛戴.多人記入筆記本,掛在床頭,貼在墻上,當做人生的座右銘.《煉鋼》這本書中的保爾的精神固然是好,他那剛強,堅毅,鋼鐵般的精神正是現代人所需要的,也是現代人所缺少的.
我認為也許我們并沒有像保爾那樣崇高的志向,因為我們只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我們無須面對戰亂,也無須為之獻身,但我們同樣擁有理想,我們也同樣要經歷坎坷,我們應該學習保爾的堅強,勇敢與執著.現在的生活固然安定,但決不能就此放蕩自己,那樣只能帶來滅亡!我們要為夢想拼搏.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作品描寫傲慢的單身青年達西與偏見的二小姐伊麗莎白、富裕的單身貴族`彬格萊與賢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間的感情糾葛。
其實這本書,在初一時已經接觸過了,但當時對于劇情的繁雜很沒有耐心,看了幾章就沒有了興致,便一直擱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
不過再看開頭幾章時還是覺得很無趣,到后來明白才這里是在為以后的情景埋伏筆。
一眨眼,三十幾章已經過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顯地被作者刻畫出來了。
這本書中似乎只有兩種人:聰明的和愚蠢的,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騙子韋翰也許除外。
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討人喜歡”的儀表,迷住了伊麗莎白,不停地為自己洗刷冤情,中傷達西。
可笑他的話里充滿破綻,而聰明過人的伊麗莎白雖能與彬格來小姐辯駁,與咖苔琳夫人頂撞,卻還是被韋翰牽著鼻子走。
說實話,我并不認為伊麗莎白被騙說明他是一個”愚人”。
人,總是先入為主,達西先生傲慢、無禮的樣子早已進入伊麗莎白的頭腦,還怎么對他產生好感?對于旁人的點評又怎能輕易的置若罔聞?對達西產生偏見是很正常的。
我說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韋翰了。
不可否認,韋翰長著一張英俊的臉,表面上也裝得非常”紳士”。
雖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說可就連我這個活在二十一世紀,以旁觀者的身份看這個故事,仍然對韋翰產生好感,又豈能怨伊麗莎白這一個生活在過去時代的姑娘?
合上這本書,仔細地品味一番,方才發現,整部小說,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為它輕松幽默的格調。
伊麗莎白的嘲笑諷刺,正將那些自視紳士、淑女的貴族的本來面目暴露無疑。
而伊麗莎白的父親班納特先生竟然以嘲笑太太、女兒為家庭快樂,幸哉?不幸哉?
讀西游記有感
西游記說的是唐三藏為普渡眾生,踏上了西天取經的道路。
在路上,他收下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位法力高強的徒弟,他們一路上為唐僧降妖除魔,盡心盡力保護唐僧西取真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后終于到達天竺雷音寺,取到真經,德道成仙。
這本書真是把想象力發揮到了極致,其中的故事小的時候在一些電視劇里已經了解了一些,現在一看,才突然覺得古人真是了不起,居然有這么豐富的想象力。
這本書的前言里說西游記的故事情節是根據以前人們的不斷豐富完成的,由各個時期人們的想象,由此我看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智慧。
孫悟空這個人物簡直是寫活了,有的時候我甚至覺得他不像是一個神仙,而是一個真實的生活在我們周圍的人。
豬八戒的種種毛病好像也變得可愛了許多。
這本書真能吸引人。
我最近讀了《不忘歷史》這本書,內心涌動著一份感動、一份自豪、一份欣喜。
我們中華民族愛國志士的高大形象一一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還記得王二小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用鮮血為我們鋪平大路。
他面對敵人的殺心毫無恐懼之意,他是個抗戰小英雄。
一個與我們同齡的孩子,本應依偎在父母的懷抱中享受天倫之樂,而他卻遭遇了戰爭,遭遇了殘酷的敵人。
他本可以逃過一劫,但因為對敵人的仇恨,為了革命的勝利,他奮不顧身。
當鬼子的槍口對準他的時候,他沒有畏懼,沒有哭泣。
多么勇敢的小英雄啊,我為此震驚。
相信他的父母在天上也會為他感到高興自豪的。
他們有個這樣的好兒子此生也無撼了!我們和二小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我們是多么幸運,又是多么幸福啊!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戰爭,沒有仇恨,有的只是幸福美好。
我們有父母的疼愛,老師的呵護,祖國的培養……我們可以讀書,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而這一切都是像二小一樣的舍生忘死的英雄們用鮮血為我們換來的! 抗日英雄們,你們的鮮血沒有白流,是你們鋪出了今天的陽光大道。
“喝水不忘挖井人”,你們的恩德我們牢記在心。
我們一定要珍惜這美好的生活,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我們要踏著先輩們的足跡,在我們的時代里,為祖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騰飛吧!在這里我衷心祝愿你更加繁榮昌盛。
讀《南京大屠殺》有感
字數:654 南京大屠殺——一件令中國人民心寒的事; 南京大屠殺——一個中國人民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 南京大屠殺——一個駭人聽聞的名字; 南京大屠殺——使南京變成人間地獄的真正元兇; 南京大屠殺——一座千古奇恥的紀念碑; 南京大屠殺——300000中國人生命的終點; 南京大屠殺——一個“國窮民窮被狗欺”的有力見證。
1937年12月13日,一個可怕的身影--南京大屠殺充滿了南京的每個角落。
日軍-- 一支毫無人性的軍隊在南京進行了長達6周的血腥屠殺。
他們采用種種滅絕人性的手段來殘殺中國人民。
昔日繁華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處處都有中國人民的尸體,頓時,南京城成了人間地獄,魔鬼的天堂,侵華日軍在中國,在南京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野蠻,最可恥的一頁。
更可恨的是日本現在將當時殘殺我國軍民的鐵證事實美化了,戲稱那是為日本增光,光宗耀祖的事! 現在,中國強大了,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
我們這一代是中國的希望,中國未來的支柱!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用知識這一臺”大型起重機”將中國托向輝煌的明天! 中國當初為什么那么弱?為什么任一條瘋狗在她身上留下無法治愈的傷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有知識才能洗去那千古奇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