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確實是一篇難得的佳作,雖說大部分參考書都說他的寫作目的是揭露傳統教育對兒童天性的束縛,但我更認為,它的目的在于表現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還有活潑,調皮,天真的本性。
這是有理由的:如果魯訊真的是想表達前者的話,那他就不會寫到三味書屋后也有那么多的樂趣,有一個那么和藹的先生,而是把主要描寫放在讀書時的乏味,先生的不合情理上。
反之,若寫后者,這一切又都說的清了:雖然有三味書屋的乏味,而孩子們還是玩的津津樂道,反襯出孩子們活潑,天真的本性。
到底如此,魯訊先生已不在人世,我們也只能猜測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