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地區,有些人對余光中的散文評價甚高。
前些年,花城出版社印行過余氏的散文集《鬼雨》,何龍在代序中說,香港一位學者稱余為“文字的魔術師”。
港臺學者董橋是怎么說余光中的。
臺灣巨人出版社印行的《中國現代文學大系》,是余光中、洛夫、聶華苓等九人編選的,書前有余光中的總序。
董橋看了,在評論文章中說——
文字蠻順的,說理敘事也清楚,一點沒有他過去散文那種妞妮的“騷”味。
這是余光中的進步。
(《董橋文錄》第86頁)
“他上乘中國文學傳統,橫涉西洋文學藝術,在綿長四十余年的創作生涯中,筆耕不輟,已出詩歌、散文、評論、翻譯集子四十余本,成為當代文學的重鎮,其文學影響,已跨越海峽兩岸,詩風文采,為不少讀者所贊賞。
當我們翻閱那琳瑯滿目的佳作,沉浸于他那融匯中外,通變古今,頗具雄長之氣;瑰麗多姿,變化多端,令人嘆為觀止的詩文之中時,不能不驚嘆他的文學成就之超卓……”([余光中文學創作之啟示],華僑大學學報社科版1996年第三期)
“傳統的儒家人格與道家理想使他文學創作迅速擺脫了前衛實驗的神秘趨向,回歸到民族的、鄉土的、傳統的道路,而這種道路并不是一條‘復古’之路,而是余光中將現代性與傳統性作了最精當的契合后,達到十分完美的、創造性的、具有獨特韻味的創作之路,為當代中華民族文學的發展樹立了光輝的典范。”([論余光中與中國傳統文化],華文文學1997年第一期)
“余光中贊同奧登提出的大詩人的五項條件:多產、廣度、深度、技巧和蛻變。
在長達半個世紀、總計七百余篇的詩歌創作中,我們認為,余光中是符合這些條件,堪稱20世紀中國大詩人的……60年代中期開始,余光中進入了詩風的成熟期。
個人生命的體驗,家國現實的思考,古典的韻味,現代的技法,以及來自搖滾樂的節奏,諸多因素匯聚到一起來,筑成了中國現代詩中個性鮮明的‘余體’。
從[在冷戰的年代]起,他以一個又一個詩集,展現出持久而穩定的輝煌,現代詩到我手上,終于變得像古典詩一樣,無施而不可,無往而不利。”([余光中選集]第一卷[詩集]編后記,江弱水撰文。
)
就找到這么多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名人對余光中的評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