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結局是:在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禮當天淚盡而死。
林黛玉十七歲那年的正月,王子騰在距離京城的二百多里處被要死,賈府一個月里面接連失去了兩座靠山,再加上賈寶玉瘋癲,家政又被任命為江西糧道,上任在即,賈府不得不趕緊籌辦賈寶玉的婚事。
二月初二的時候,賈母為了給賈寶玉沖喜,又想起來了金玉的說法,所以和家政商量決定讓賈寶玉和薛寶釵結婚,同時為了隱瞞賈寶玉,鳳姐給賈母和王夫人出了一個掉包計的主意。
初四,賈寶玉和薛寶釵要結婚的消息被傻大姐不小心說漏了最,林黛玉急火攻心,去賈母的院子里找到了賈寶玉,兩個人最后一次坐在一起參禪。
林黛玉問賈寶玉為何生病,賈寶玉笑了笑說是為林黛玉生的病,十一日,林黛玉焚燒了稿子,十二日也就是林黛玉生日的當天,賈寶玉和薛寶釵進行大婚典禮,林黛玉淚盡而亡。
擴展資料:
林黛玉是在《紅樓夢》的第三回進入賈府的,在這一回中,主要人物集體大登場,包括賈母、王夫人、賈寶玉、王熙鳳、花襲人等等,使讀者透過黛玉的眼睛,看到了賈府的富貴氣象,以及與眾不同的生活排場。
這一回里,很細膩地鋪陳了黛玉來到賈府的過程,以及整個過程的所見所聞,林黛玉始終是以貴客、寵兒的地位而備受禮遇,她之所以拋父進京都,是來自雙方家長的主張,以及愛與教育這兩方面的考慮。
首先,是外祖母賈母心疼這個六七歲的小女孩沒有母親照顧,所以堅持要接過來照料,而父親林如海也非常贊成這樣的做法,因此即使小黛玉萬般不舍,也還是含淚登船上京。
至于賈母、林如海的安排,都是基于依傍教育的考慮,也就是補充母親所給予的母愛與母教。
這都是一個人成長時最需要的要素,也是林黛玉來到北京賈府的兩個目的。
黛玉動身以后,走的是京杭大運河,她從揚州出發,一到達終點站北京郊區的通州,就有賈府派來的轎子等著迎接。
轎子從明朝開始就是權力地位的象征,賈府這樣的安排便顯示出對黛玉的重視,至于那位跟著黛玉一起上京的賈雨村,當然就沒有這樣的禮遇了。
當黛玉乘轎抵達賈府的時候,便依照清朝王府的規矩,從角門進榮府。
事實上,王府的正門終年緊閉,人來人往都走角門,曹雪芹也只有在第五十三回寫到賈府在除夕那一天正門大開,可見這是很特殊的貴族階級生活形態,不同于一般。
黛玉進府后,接著與賈府上下各等的人物相見,反映出她在在受到禮遇,賈家同輩的三春可以不去上學,穿上正式的隆重禮服出見,尤其是她直接坐在賈母的身邊,還被摟在懷里。
這就等于與最高權威平起平坐,后來拜見兩個舅母時,也都獲得很親昵的表示,例如大舅母邢夫人牽著黛玉的手,又苦苦留她留下來用飯,后來親自送她到儀門前,還足足看著車駕遠去了以后才轉身回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林黛玉(林黛玉之死)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林黛玉最后的結局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