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質為人,率直行事
質樸做人,率直行事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這是《莊子·養生主》中的一句話,講的是庖丁解牛的故事。
庖丁不愧是道中高手,一把刀用了19年還像剛剛煉出的新刀一樣,這也從另一個側面道出了做人的道理。
每一個人剛走上社會都是滿懷希望與抱負,然而一些人遭受多次挫折,經歷艱難困苦之后,一顆原本質樸的心變了:爽直的人變得吞吞吐吐,心靈歪曲了,抱負喪失了,失掉了本分做人的原則,最后變得窩囊了。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有獨立的修養,不受外界環境影響,永遠保持一顆光明磊落、純潔質樸的心,那么你也可以做到做人的最高境界。
著名作家沈從文可謂是一個沒有學歷而有學問的學者。
他懷著夢想剛到北京闖蕩時,一邊在北京大學做旁聽生,一邊閱讀大量書籍,并與諸多大師結識,不斷成長。
后來,他帶著一身泥土氣闖入十里洋場的上海,時間不長,即以一手靈氣飄逸的散文而震驚文壇。
1928年,時年26歲的沈從文被時任中國公學校長的胡適聘為該校講師。
在此之前,沈從文以行云流水的文筆描寫真實的情感,贏得了一大批讀者,在文壇享有很高的聲望,但他給大學生講課卻是頭一回。
為了講好第一堂課,他進行了認真的準備,精心編定了講義。
盡管如此,第一天走上講臺,看見臺下黑鴉鴉地坐滿了學生,他心里仍不免發虛。
面對臺下滿堂坐著的莘莘學子,沈從文競整整呆了10分鐘,一句話也說不出。
后來開始講課了,由于心情緊張,他只顧低著頭念講稿,事先設計在中間插講的內容全都忘得一干二凈。
結果,原先準備的一堂課,10分鐘就講完了。
接下來的幾十分鐘怎么打發?他心慌意亂,冷汗順著脊背直淌。
這樣的尷尬場面,他以前可從來沒有經歷過。
沈從文沒有天南地北地瞎扯來硬撐“面子”,而是老老實實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課,人很多,我害怕了!”這老實可愛的坦言“害怕”,引起全堂一陣善意的笑聲…… 胡適深知沈從文的學識、潛力和為人,在聽說這次講課的經過后,不僅沒有批評,反而不失幽默地說:“沈從文的第一次上課成功了!”后來,一位當時聽過這堂課的學生在文章中寫道,沈先生的坦率赤誠令人欽佩,這是有生以來聽過的最有意義的一堂課。
此后,沈從文曾先后在西南聯大師范學院和北京大學任教。
正因為不是 “科班” 出身,他不是墨守成規,而是代之以別開生面的言傳身教的文學教育,最終獲得了成功。
而他那“成功”的第一課,則在學生之中不斷流傳,成為他率直人生的真實寫照。
常言道,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一句“我害怕了”,袒露了一代文學巨匠的質樸內心。
面對失敗不敷衍、不做作、不逃避,能老實可愛地袒露內心的人,當然會得到別人的諒解。
質樸是這個世界的本色,沒有一點功利色彩,就像花兒的綻放,樹枝的搖曳,蟋蟀的輕唱。
它們聽憑內心的召喚,是本性使然,沒有特別的理由。
其實社會與環境 不足以真正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每一個人都要有獨立的修養,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即使飽受挫折,也應該永遠保持一顆光明磊落、純潔質樸的心,這才是做人的最高修養。
這位作家的生活是簡單而富有意義的。
他的人生是一種去繁就簡的人生,沒有太多不必要的干擾,沒有太多欲望的壓迫,有的只是一種質樸簡單而又純粹本分的人生。
當然,人的一生難免會有許多欲望和追求,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銘心的愛情,追求金錢,追求名譽和地位……有 追求就會有收獲,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擁有很多,有些是我們必需的,而有些卻是完全用不著的。
那些用不著的東西,除了滿足我們的虛榮心外,還會將我們的心靈 弄得煩躁不安。
就好像帶著背包去旅行,裝的東西越多,自己的腳步就會越沉重。
所以,與其讓自己在疲憊與痛苦中前行,還不如放下各種各樣的包袱,做最簡單的 自己。
一切都發乎于心,如此一來生命也會變得更加輕松和精彩,最起碼對自己來說是如此。
生活在世事紛擾的世界里,爾虞我詐讓我們多了一些虛偽,鉤心斗角讓我們多了一些狡詐,世態炎涼讓我們多了一些冷漠。
之所以蒼老,是由于受一切外界環境和 自己情緒變化的影響,而保持一顆質樸的心,本分度生,可以讓生命永遠健康,讓生命永葆青春,讓自己回歸自然,回歸質樸生活的本色。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樸質為人,率直行事作文800字左右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