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
作者:柯羅連科
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
“好啦,謝天謝地!”我高興地說,“馬上就到過夜的地方啦!”
船夫扭頭朝向后的火光望了一眼,又不以為然地劃起槳來。
“遠著呢!”
我不相信他的話,因為火光沖破朦朧的夜色,明明就在那兒閃爍。
不過船夫是對的,事實上,火光的確還遠著呢。
這些黑夜的火光的特點是:驅散黑暗,閃閃發亮,近在眼前,令人神往。
乍一看,再劃幾下就到了……其實卻還遠著呢!……
我們在漆黑如墨的河上又劃了很久。
一個個峽谷和懸崖,迎面駛來,又向后移去,仿佛消失在茫茫的遠方,而火光卻依然停在前頭,閃閃發亮,令人神往――依然是這么近,又依然是這么遠……
現在,無論是這條被懸崖峭壁的陰影籠罩的漆黑的河流,還是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經常浮現在我的腦際,在這以前和在這以后,曾有許多火光,似乎近在咫尺,不止使我一人心馳神往。
可是生活之河卻仍然在那陰森森的兩岸之間流著,而火光也依舊非常遙遠。
因此,必須加勁劃漿……
然而,火光啊……畢竟……畢竟就在前頭!
擴展資料:
火光是生活中一個極常見的現象,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難中增加勇氣。
文筆優美而意境深遠。
火光的作者自幼目睹烏克蘭農民的苦難生活,深表同情。
在中學時開始接受進步思想。
1871年入彼得堡工藝專科學校,不久因經濟困難輟學,從事繪圖、校對等工作。
1874年到莫斯科進彼得農林學院,與一些革命青年接近,閱讀禁書,管理秘密的學生圖書館,同時開始向往民粹主義思想,學習縫靴技術,為“到民間去”作準備。
1876年被推為學生代表,向院方呈遞由他參加起草的集體抗議書,因而被開除學籍,并被放逐到沃洛格達省;旋回喀瑯施塔得居住,受到警察的監視。
一年后到彼得堡,入礦業學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