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專題: 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教案 學段要求: 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學習要求: 1、通過搜集和閱讀詩歌,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
2、能搜集并按一定標準給詩歌分類。
3、能誦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4、通過欣賞詩歌、朗誦詩歌等語文實踐活動,感受詩歌的魅力。
5、培養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
6、學寫童詩 活動開展: 1、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詩歌或記錄當地的民歌、童謠,以及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類別,對搜集到的是個進行整理、歸類。
3、欣賞自己喜歡的是個,大體把握詩意,體會詩人的感情。
4、舉行詩歌朗誦會。
5根據興趣,選擇開展寫童詩、詩歌知識競賽、合編小詩集等活動。
活動內容: 1、詩歌總集:《詩經﹒采薇》 唐詩:《春夜喜雨》 宋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元曲:《天凈沙﹒秋》 現代詩:《太陽的話》、《白樺》 2、本組詩歌是按內容分類的。
3、不同角度搜集: (1)按題材分:山水詩、邊塞詩、思鄉詩、詠物詩…… (2)按形式分:格律詩(律詩、詞、曲等)、自由詩。
(3)按體裁分: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 (4)按國家和作者分:中國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國的雪萊、海涅、普希金…… (5)民歌 (6)童謠 4、詩歌的起源: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
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
5、詩歌的特點: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6、詩歌的表現手法: (1)賦——直接陳述事物;比——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興——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
(傳統) (2)夸張、復沓、重迭、跳躍……(發展) (3)想象: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
(4)象征:以象征義,現代詩歌中,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
7、現代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1)比擬——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
(2)夸張——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或縮小,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
(3)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與比擬有相似之處。
8、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 1)、按音律分: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涵蓋;發展軌跡) (2)近體詩:也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3)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后闕、下闕、下片。
◎長調:91字以上。
◎中調:59—90字。
◎小令:58字以內 ◎雙調: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單調:只有一段。
(4)曲:又稱為詞余、樂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其特點是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
散曲包括小令、套數(套曲)兩種。
2)、按內容分: (1)懷古詩: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
(2)詠物詩: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常用比喻、象征、擬人、 對比等表現手法。
(3)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4)戰爭詩 (5)行旅詩和閨怨詩 (6)送別詩 9、現代詩歌的分類: (1)按作品內容的表達方式分:敘事詩、抒情詩。
(2)按作品語言的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
方法:借助注釋讀懂詩歌,了解詩意,感受詩歌中包含的情感。
拓展:了解唐詩、宋詞、元曲的知識。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6年級語文上冊6單園把兒童詩改成作文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