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距離
許多年以后,我回到我出生的那個城市,一位小學時的老同學陪伴我穿越面貌依舊的老街。
他突然指著坐在街沿屋門口的一個丑女人悄悄告訴我,她就是我們的同班同學某某。
我趕緊轉過臉去,不敢相信我昔日心目中的偶像竟是這般模樣。
我的心中保存著許多美麗的面影,然而一旦邂逅重逢,沒有不立即破滅的。
我們總是覺得兒時嘗過的某樣點心最香甜,兒時聽過的某支曲子最美妙,兒時見過的某片風景最秀麗。
“幸福的歲月是那失去的歲月。
”你可以找回那點心、曲子、風景,可是找不回歲月。
所以,同一樣點心不再那么香甜,同一支曲子不再那么美妙,同一片風景不再那么秀麗。
當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時,我明明知道,人類的彩色攝影技術已經有了非凡的長進,但我還是找不回像幼時看的幻燈片那么鮮亮的色彩了。
失去的歲月便如同那些幻燈片一樣,在記憶中閃爍著永遠不可企及的幸福的光華。
每次回母校,我都要久久徘徊在我過去住的那間宿舍的窗外。
窗前仍是那株木槿,隔了這么些年居然既沒有死去,也沒有長大。
我很想進屋去,看看從前那個我是否還在那里。
從那時到現在,我到過許多地方,有過許多遭遇,可是這一切會不會是幻覺呢?也許,我仍然是那個我,只不過走了一會兒神?也許,根本沒有時間,只有許多個我同時存在,說不定會在哪里突然相遇?但我終于沒有進屋,因為我知道我的宿舍已被陌生人占據,他們會把我看作入侵者,盡管在我眼中,他們才是我的神圣的青春歲月的入侵者。
在回憶的引導下,我們尋訪舊友,重游故地,企圖找回當年的感覺,然而徒勞。
我們終于悵然發現,與時光一起消逝的不僅是我們的童年和青春,而且是由當年的人、樹木、房屋、街道、天空組成的一個完整的世界,其中也包括我們當年的愛和憂愁,感覺和心情,我們當年的整個心靈世界。
可是,我仍然不相信時間帶走了一切。
逝去的年華,我們最珍貴的童年和青春歲月,我們必定以某種方式把它們保存在一個安全的地方了。
我們遺忘了藏寶的地點,但必定有這么一個地方,否則我們不會這樣苦苦地追尋。
或者說,有一間心靈的密室,其中藏著我們過去的全部珍寶,只是我們竭盡全力也回想不起開鎖的密碼了。
然而,可能會有一次純屬偶然,我們漫不經心地碰對了這密碼,于是密室開啟,我們重新置身于從前的歲月。
當普魯斯特的主人公口含一塊泡過茶水的瑪德萊娜小點心,突然感覺到一種奇特的快感和震顫的時候,便是碰對了密碼。
一種當下的感覺,也許是一種滋味,一陣氣息,一個旋律,石板上的一片陽光,與早已遺忘的那個感覺巧合,因而混合進了和這感覺聯結在一起的昔日的心境,于是昔日的生活情景便從這心境中涌現出來。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不乏這種普魯斯特式幸福的機緣,在此機緣觸發下,我們會產生一種對某樣東西似曾相識又若有所失的感覺。
但是,很少有人像普魯斯特那樣抓住這種機緣,促使韶光重現。
我們總是生活在眼前,忙碌著外在的事務。
我們的日子是斷裂的,缺乏內在的連續性。
逝去的歲月如同一張張未經顯影的底片,雜亂堆積在暗室里。
它們仍在那里,但和我們永遠失去了它們又有什么區別?
讀書筆記:人在感慨時間流逝、生命可貴時,就不再擁有童年和永恒。
偶然一翻我以前的練筆,發現題目中出現的最多的字眼,竟是“回憶”二字。
在小學時,回憶幼年;在初中時,回憶小學;現在上高中了,又開始回憶初中。
回憶總是美好的,因為在我回憶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濾掉了那些不鮮亮的記憶,展現在我面前的“過去”,已是被剪輯、被潤色過的,猶如午后陽光般散發著淡淡溫暖的回憶。
這樣的回憶,怎會讓人不喜歡、不感到溫馨呢?
中考之后,我曾數度回到我原來的學校。
每當公交車經過繁華的王府井時,我內心都會有一股暗流在涌動。
每當看到熟稔的初中校園時,我都會倍感親切。
只有每次走進我原來的班集體,看到向我露出熟悉的微笑的同學們身著深藍色高中校服時,我才意識到,這已不是屬于我的班集體。
這是現實,不是回憶中的過去。
我在府學小學過了四年半,又在景山度過了四年半。
離開府學時,我還不明白什么是離別,什么是傷感。
我還可以站在講臺上,對下面依依不舍的同學揮手微笑,心里充滿了對未知的未來的好奇與渴望。
但是離開景山,就不同了。
我對那里的感情是很深的,這可能與我原來的同學仍在那里有關吧。
而且,我的初中同學有很大一部分是我的小學同學,我們一起學習生活了九年,一起從童年步入了少年,一起分享我們生命之中最隱秘的觸及……況且,是我自己選擇離開的,是我選擇了新的、不同的路。
雖然也有我在景山時的好友與我一起在新的道路上探尋,但仍不能抹去我內心的孤獨,我失去了依屬感,這種孤獨,直到軍訓期間我找到了新朋友時,才完全消散。
軍訓回來后的一天中午,我剛打開手機就發現納西給我發來的短信,說要和初中的語文老師一起吃飯,約定的時間是中午十一點四十五,十五分鐘之前。
當我撥通納西的手機時,早已被我牢牢禁錮在眼眶中的淚水突然間失去了控制,洶涌而出。
原本以為自己夠堅強,可以承受住一切的,可我終不能無視自己內心真正所想,違背心的意愿。
本以為自己可以滿不在乎地離開,但當暮靄沉沉時,我還是會思念,會心痛。
我不能說我不在乎,因為那里畢竟是我生活了四年半的地方,是我曾經的家,是讓我引以為傲、給我關懷溫暖的地方,是充滿了回憶的地方。
但我終究不能總活在對過去的留戀中,我還有現在、還有未來。
這些,才是我應該為之奔走努力的。
今夜,當我回眸凝視“過去”時,心中不再有絲絲縷縷的憂傷,而是充滿了純然的笑意。
因為現在的精彩,使我此時此刻的生命不再空虛。
美好的回憶,當然不會忘記。
偶然寂寞時,可以把記憶掛起來晾干,因為,我曾在藤蘿架下度過了那么美好的時光,那些充盈著陽光和花香的日子,將會沉淀進我的靈魂,伴我度過生命中的每一時刻。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求周國平精選散文做摘抄用的要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