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把山泉看作鼎湖山的靈魂,是它滋養了一切,構成了“清澈透明的境界”;清幽的環境,因為有了山泉的緣故,不是使人消沉,而是讓人們奮起,更加熱愛人生。
作者聽到泠泠淙淙的清朗之聲,泉水“活脫脫迸跳的姿影”,“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死亡”等;因為作者無比熱愛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靈和大自然進行對話。
這是著名散文家謝大光的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
擴展資料
文章不寫看泉而寫聽泉,頗具新意。
文章開頭交待背景:因為山霧彌漫,“眼不見,耳則愈靈”,所以才有機會欣賞到這美妙的音樂。
作者以時間為線索,從黃昏到入夜,著重寫到了夜晚聽泉的感覺,一系列比喻的妙用,使聽泉的感覺更具象化,而結尾由聽泉而產生的聯想,使文章顯得情趣盎然,余韻悠長。
《鼎湖山聽泉》這篇課文美的元素較多,泉水豐富美妙,泉聲美輪美奐。
美的語言帶來美的想像,作者比喻確切,把泉聲與各種樂器演奏相連,很有藝術的美。
課文中的文字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是表現形式上的美。
文中作者能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聽糅合在一起,這又是生活中美的展示。
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慶城區東北18公里,位于北緯23°10’,東經112°31’。
因地球上北回歸線穿過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學者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與丹霞山、羅浮山、西樵山合稱為 廣東省四大名山 。
1956年,鼎湖山成為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1979年又成為我國第一批加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的保護區,建立了“人與生物圈”研究中心,成為國際性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基地。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鼎湖山聽泉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作者在鼎湖山聽泉聽到了什么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