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
有以下特點: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既指題材廣泛、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不散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
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情感體驗。
情感體驗就是“不散的神”,而人與事則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
2、注重真情實感
借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語言優美生動
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
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擴展資料
古代文學和現代文學的不同定義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散文與韻文、駢文相對,不追求押韻和句式的工整,這是廣義上的散文;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并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是狹義上的散文。
1、古代文學中
散文包括古文、駢文和辭賦,駢文和辭賦基本上屬于韻文范疇,但在行文體制上更接近散文。
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議論抒情為主的散文外,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隨筆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
隨著寫作學科的發展,許多文體自立門戶,散文的范圍日益縮小。
2、現代文學中
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文學作品和文學體裁,包括雜文、隨筆、游記等,對它又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學樣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散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什么是散文散文有什么寫作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