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寫已不是一個新名詞,但是,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仿寫能減緩學生寫作的難度,使他們由讀到寫,由不會寫到會寫,把自己身邊活生生的生活畫面轉化成個性鮮明的語言文字,幫助他們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成功地搭起一座橋,順利完成了從書本到生活的過渡。
仿寫,仍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條有效之法。
“勤讀多寫,注重積累”是基礎;“一課一練,持之以恒”是關鍵。
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寫作。
一、 片段仿寫 優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們模仿的對象。
我們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里面描寫漓江靜、清、綠的句子非常優美,在帶領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過后,我問大家,你能模仿她的樣子寫一段話嗎?同學們露出為難的神情。
我說,老師已經寫了一段話,大家來聽一下。
聽我這樣一說,大家來精神了,都伸長了脖子。
我說:“春天來了,百花盛開,我走進公園,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
公園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滿園姹紫嫣紅,猶如花的海洋;公園里的花真美啊,紅的像霞,白的似雪,黃的如金;公園里的花真香啊,引來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它們在花叢間翩翩起舞,不忍離去。
”剛讀完,有幾個同學就笑起來了,我問:“笑什么?”他們就說:“老師是照樣子的。
照得還真像。
”我說,模仿也是一種寫作方法啊,你也可以模仿我的樣子寫啊。
這樣一來呢,同學們興奮十足,躍躍欲試,結果,有的同學寫了媽媽做的菜真不錯,從色香味三方面;有的寫天氣真冷啊,從路邊的小樹光禿禿的樹枝在寒風中顫抖、街上的行人縮著脖子、連人們呼出的氣都成了白色的了這三方面寫。
二、 結構仿寫 小學生初學寫作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苦思冥想卻難以下筆,原因是他們不知道該怎樣構思文章,包括怎樣開頭和結尾;此時,如果給她一把拐杖扶持一下,他就會順利渡過難關。
范文就是幫助學生學寫作文的拐杖。
比如《白鵝》這篇課文,是按照“總分”的順序寫的,條理很清晰,是學生仿寫的典范。
學完課文后可引導學生仿照課文的結構續寫,描寫自己熟悉喜歡的動物。
了解了總分這種寫作方法之后,繼續擴展練寫其它文章,寫人、寫景和狀物的文章,學生有法可依,寫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 語言仿寫 教學中發現,不少學生的作文語言干巴,缺乏文采,是語文學習不能學以致用的原因。
小學生學習語言的方法有很多,組詞、造句、讀書或背誦……都會對學生進行良好的語言熏陶,而仿寫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中有一組描寫動物的課文:老舍先生的《貓》和《母雞》,其語言親切自然,樸實無華;豐子愷先生的《白鵝》以擬人化的手法描寫的白鵝,儼然是一位架子氣十足的大將軍;俄國的《白公鵝》,那幽默、調侃的語言令人久久難忘。
四篇文章各具特色,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典范之作。
為此,學過課文之后,我們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習作:《我喜歡的小動物》;《我熟悉的人》。
學生成功的仿寫了《小鴿子》、《小狗》等文章。
四、從仿寫到創造 作文就是生活的藝術再現,只不過是把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
因此作文的最終目的還是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筆書寫自己的生活,因為生活才是創作的源泉。
每一個孩子都有著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可是在作文時,大腦卻一片空白,無從說起,可見是在選材方面遇到了難題。
此時,老師的指導作用很重要,以范文為例子,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把學生的目光從書本引向生活尋找自己的影子。
它能幫助學生認識生活,認識自己,學會選材,從而有效地完成了作文的從仿寫到創造。
總之,仿寫是學生寫作的起始,是寫作興趣培養的基石,就如同書法中的臨摹。
只要由易及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就會得到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