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 其三 改寫成記敘文 或散文 要200字以上哦
盡管我起早貪黑,不知疲倦的忙碌,但是莊稼似乎不領我的情,那豆苗兒依舊稀疏矮小,黃皮寡瘦。相反地里的雜草卻長得異常茂盛,連田埂幾乎都遮蓋了。誒,我曾經在朝廷二十多年為官,從沒有過務農耕作的經驗,農藝不精。就算這樣,我還是樂此不彼,額頭一顆顆豆粒大的汗珠沿面頰滾滾而下。勞動的太累了,便伸起腰立著鋤頭,深吸一口山間的清新空氣,頓感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我不禁感嘆道:“多么舒坦的人間生活呀!”在這大山深處,沒有人世間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沒有城市那種車水馬龍的嘈雜之聲,我告別了令人壓抑的官場,如釋重負,終于來到了久別了三十多年的田園,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安心生活于靜謐的山水之間,何樂而不為呢?不知不覺,時間在我鋤頭揮動下,在我滾滾流淌的汗水中漸漸過去。太陽落下山去,夜幕緩緩垂下,月亮耐不住性子,急急匆匆地爬上了浩瀚的夜空。該收工了,我扛起鋤頭,披著月色,嗅著夜露,踏著被叢叢雜草遮蓋住的田間小路,在星星的陪伴下,興高采烈地向山下茅屋走去……可是我想,衣服沾濕了一點也不值得可惜,我可以不違背自己的心愿,來到這片田園山居自得其樂,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快樂的事情啊。
忘不了那把鋤頭作文
尋了好久,那把曾經的舊鋤頭終于在蕩起的塵埃中獻了身。它
的金屬光澤已不在,長長的竹棒已變成炭念搜黑色,刃也不再鋒利,有
的只是一片斑斑駁駁的銹跡。是啊,它已經派不上多大用場了。可
我腦海還是浮現著爺爺奶奶田間勞動的畫面。
每當鳥兒一叫,農村便開始熱鬧起來。清晨,當天空還被蒙著
一層淡淡的鉛墨色時,勞動的步伐早已開始了。奶奶還像往常一樣
,照例拿出那根舊鋤頭,取下鋤板運瞎,沾了水,坐在樹下的那塊石頭
上霍霍的磨著。石頭很光亮,銀閃閃的,那有規律的“嗞嗞”聲在
寧靜的早晨顯得格外動聽。
在田里,奶奶微微彎著腰,一手按住鋤頭的下端,一手穩住上
端。那把鋤頭便很聽話的往前啃,無數的雜草便在這利齒旁倒下。
我看見陽光在奶奶微微佝僂的背上跳躍。嗯……我想它是在彈奏勞
動的樂章吧!
一年一年的布谷鳥開始聒噪,爺爺奶奶依然如往常一樣早早下
田,依然在金黃的收獲中刻下自己的辛勞。機械化慢慢取代了旁高空手工
,帶來了高產和高效。農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而扛鋤頭勞動的人
卻越來越少了。那把舊鋤頭老的漆黑,就像是一個古董,漸漸退出
人們的視野。
勞動是一個民族的精魂,勞動是人生最美的姿態,不管它多么
臟,多么累。可是在這個科技化飛速發展的時代,多少人高調標榜
著“勞動最光榮”,又有多少人真正勞動了呢?可悲的是,現在的
人連舉手之勞都不愿費神了!如果你本身不愿勞動,請不要蔑視這
分工不同的勞動者!
科技雖發展,傳統卻不該被遺失。流水線的速度越來越快,那
純手工的勞動也越來越遠。看著那銹跡斑斑的舊鋤頭,心中有一種
莫名的惆悵。時代在向前發展,它雖然沒有被拾起的可能,但決不
該從此被埋沒在歷史的過道上,它應該被我們銘記——那是我們民
族的精魂。
把清平月春居改成一篇短文
在一個小村莊里,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像一條彎彎曲曲的藍色飄帶,終年潺潺地環繞著村莊。溪的兩邊,長滿了綠色的青草和荷葉。荷葉挨挨擠擠的,猶如一個碧綠的大圓盤,一陣微風輕輕的吹過,荷葉翩翩起舞就像一個面帶輕紗的羞澀女孩。魚兒也在水中快樂地游著,時不時的從水中跳起,像跟你捉迷藏似的,躲來躲去!
在陽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瞧,溪里倒映著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走前一看,原來是一棵大松柏啊!柏樹旁,一座低小的茅草屋,藤條爬上了房頂,結了許多個金黃色的大南瓜。最后一片郁郁蔥蔥的松樹林。放猜陵余眼望去,那兒還種植了一大片的禾苗呢!
一對白發夫妻在屋里一邊喝酒,一邊操著柔媚的南方口音在互相逗趣、取樂呢。看!他們的頭上還泛著一圈圈的紅暈。老奶奶一邊幫著老爺爺按摩,一邊說:“你看,老爺子,我們的三個孩子多么懂事啊!都會幫我們干活了。”“呵呵,你說的沒錯啊!要不是有你的教導,孩子們不會像現在一樣那么的聽話,孝順!”“你也是啊!如果沒你的辛苦,我們一家就不會那么其樂融融了!”
瞧!他們的大兒子在豆田里除草,只見他身穿汪大短袖,頭戴斗笠,兩手緊緊地握著鋤頭,傾斜著身子,用力地鋤著,全然不顧額頭的汗珠,正在悄然的滴落,他是那么的專注,生怕一不小心,就把豆子的幼苗除掉,這樣,媽媽辛苦種下去的豆子,就失去生命了。二兒子正坐在大柏樹下編織雞籠呢!他一邊織一邊想:我要把雞籠快點編織好,這樣小雞就可以住進來,他們就會有一個既安全又舒適的家了。
樹下,他們頑皮,淘氣的小兒子在小溪邊搖著小胖乎乎的腳丫,調皮地剝著蓮蓬吃,還喃喃自語地念叨著:“嘿嘿!這蓮蓬真是人間的佳肴,我待會一定要給爹娘和哥哥們帶回去幾穗滾個。”
瞧!他正忙得不亦樂乎呢!他那樣子格外討人喜歡。這一家人不管是老的還是小的,都是一幅其樂融融的農村生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