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四部主要作品?分析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特點!
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說合集《張看》、中短篇小說集《傳奇》、長篇小說《傾城之戀》、《半生緣》、《赤地之戀》。晚年從事中國文學評價和《紅樓夢》研究。
張愛玲的《半生緣》賞析?
張愛玲是中國文壇的一個奇跡,她的文字更是她親手創造的一個神化。讀完這本半生緣,心里只剩空落落的遺憾和傷感。——題記 這本書一開始就緊扣詞眼“緣”。愛情的產生,愛情來得如此簡單,如此純粹,曼楨與世均,翠芝與叔惠,僅一面之緣,便永遠將愛留在了對方那里。這也就是所謂的“一見鐘情”吧,古亦有之,今亦有之,自己身邊也有真實的例子。 到了一定的年齡,結婚是勢在必行的。既使明知自己要娶或要嫁的人不是對方,也會乖乖地順應家人的安排,結婚生子。之后,脾氣好點的,可以相敬如賓,心不在焉地走完人生,如世均夫婦;脾氣不好的,干脆吵鬧離婚,帶著對往事愛情遙眷戀孤獨終老,如叔惠夫婦但。更多的,是如世均夫婦那般,在外人眼里過著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只有在知已朋友面前才會提及婚姻的無奈與責任。而真正由愛情升華到婚姻的,卻是鳳毛麟角。一百年前,故事發生時是這樣,而一百年后,人們還是這樣的面對婚姻與生活。于是,想到了自己,是否也會這樣的隨波逐流…… 錯過了就注定是錯過了的,人的一生就是被這樣一種抓不住看不見的緣分給捉弄了,也是被這樣有緣無份的感情傷害了。更是被那愛著卻錯過的人折磨著。曼楨、世均、翠芝、叔惠以及曼璐他們都走入了婚姻,然而愛情與婚姻卻錯位了,在外人看來,他們的婚姻是幸福的天做之合,只有他們自己清楚,沒有愛的婚姻是怎樣的無奈與悵然,婚姻中沒有愛情的影子,有的只是生活的寫照,他們的愛情落在了永遠不能觸碰的地方,只能被封存著,等到白發蒼蒼時講故事給別人聽,以回想曾經的美好時光與愛情。 書中有那么句廣為流傳又常被借用的話,那就是“我們已經回不去了。”故事讀完讓人感到很蒼涼,書中幾對戀人是 “有緣相見,無緣結果”任何銘心的戀情都敵不過時間的消磨,那一時錯過,永生也錯過了,既使重逢也是滿腔無奈。 人生就像一場戲劇,你剛唱罷我登臺,你一轉身我上場,總是在對的時間里碰不到對的人,空留一個背影在那里,暗自猜想揣摩。就因缺了那么一點勇氣,差了那么一步的時間,你的命運被纂改,我也隨波逐流了。雖然多年的時間我們都在懷想著對方,可誰也不想再改變了。那你幸福嗎?想你時是幸福,不想你時是貌似幸福。 主人公世均與曼楨的故事如此,石翠芝與許叔惠也是如此。書中講到世均與石翠芝結婚的當晚,翠芝沖口而出:“怎么辦,現在來不及了吧,你說是不是來不及了?”世均心里也和她一樣茫茫無主,覺得他們就像兩個闖了禍的小孩。然后他們依然讓生活繼續,各懷著心事在一起生活。在世均與曼楨重逢相對嗟嘆命運的曲折時,石翠芝與許叔惠也在感嘆著緣份的奇妙與殘忍。 故事讓人感痛快的一段時十幾年后,世均與曼楨的重逢。他們似乎天天都在期盼卻又那么害怕相逢。經歷了重重磨難的曼楨平淡的口氣將她的遭遇一一說給他聽,他聽著也痛心,但唯有緊緊的抱住她, 十八個春天的時間過去了,半生的緣份已橫斷難續。世均心想:是的,他們回不去了,今天從這里走出去,是永別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樣”。 緣…… 緣,究竟是怎樣一個字?緣,究竟又是怎樣一種情懷?引起了世間那無數的愛恨離愁呢?究竟是什么…… 張愛玲用《半生緣》詮釋它的殘忍與友善,不錯,緣,伴隨著生命而來,陪著生命走,最后在伴隨生命而去。 人生世事變遷,但愿一切的緣份都靜如止水,不會帶給生命太多的痛楚…
求《張愛玲散文全集的》讀后感
旅程
一本書,一個夢。一段旅程,一次邂逅。
我一直在平淡的生活中挖掘生命的意義,在你略帶憂傷的文字中探尋人性的根本和自然。
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也許是經歷了太多事情,使你不禁感嘆:“生活既是麻煩,不如死了好。麻煩剛剛完了,人也完了。”有時不免被你的字句所震驚“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哀傷中隱約帶著點矜持。
穿梭時光,經歷了一次洗禮。你像個老師,為我介紹一個個關于服裝,舞蹈,畫作的故事;你像個孩子,愛撒撒嬌,童言無忌。更多的時候則把我當成知己,“夜深聞私語,月落如金盆”,你說美的東西不一定偉大,但偉大的東西總是美的,我靜靜地思索著,若有所悟。你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認為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則是一種啟示,我回應似的笑了笑,也許是吧。你無數次談起你的童年,它承載著你兒時美麗的幻想,同樣也有被趕出家的委屈與辛酸。我聆聽著你的童年,你多愁善感的母親,體弱多病卻又天真無暇的弟弟。還有你對后母的憎惡,對父親的抵觸。
你是這么的愛憎分明,讓我不由得時而嘆息,時而激動,時而歡喜,時而憂愁。我不喜歡你在戰爭是對病人的冷漠,事不關己的樣子,而又不得不同情你當時的無助與無奈。如果換作是我,也許我會更加懦弱,也許……;當你看見街邊一個小男孩被警察欺負而打抱不平時,我既敬佩又不由得為你擔心,畢竟那世道,還是做個太平人來得太平。
你謙虛地說自己不過是一個文字的習作者,可我認為你是人生的引導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會一直影響下去……
我慚愧自己經驗太少,資歷太淺,不能和你聊的更多,你說對于我足夠了。
有個哲人曾說過:“一本真正的巨著,在青年時期讀,在成熟時期再讀,還不夠,該在年老時重讀一遍,如一座美好的建筑物,須分別在晨曦,日午和月光下加以欣賞一般。”我想我也會永遠停留于她的精神城堡,直到走完我人生的旅程。
張愛玲散文集
愛玲文集總匯
卷一:長篇小說
半生緣
卷二:長篇小說
張愛玲小說《小團圓》怨女
小團圓
赤地之戀
秧歌
卷三:散文(39-47年作品)(1)
童言無忌
自己的文章
燼余錄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記
愛
談女人
走!走到樓上去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
說胡蘿卜
炎櫻語錄
寫什么
造人
打人
詩與胡說
有女同車
私語
忘不了的畫
談跳舞
談音樂
卷四:散文(39-47年作品)(2)
公寓生活記趣
夜營的喇叭
必也正名乎
借銀燈
銀宮就學記
存稿
雨傘下
談畫
自序
姑姑語錄
論寫作
天才夢
代序
中國人的宗教
《卷首玉照》及其他
雙聲
氣短情長及其他
我看蘇青
華麗緣
中國的日夜
附記
卷五:散文(52年以后作品)(1)對照記
對照記——看老照相簿
羅蘭觀感
被窩
關于《傾城之戀》的老實話
《嘎?》
草爐餅
笑紋
卷六:散文(52年以后作品)(2)
自序
關于《笑聲淚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
表姨細姨及其他
談吃與畫餅充饑
惘然記
憶胡適之
談看書
談看書后記
自序
再版自序
卷七:中短篇小說(43年作品)
金鎖記
傾城之戀
茉莉香片
第一爐香
第二爐香
封鎖
散戲
卷八:中短篇小說(44年作品)
琉璃瓦
心經
桂花蒸 阿小悲秋
年輕的時候
花凋
紅玫瑰與白玫瑰
連環套
卷九:中短篇小說(45年以后作品)
等
殷寶滟送花樓會
小艾
創世紀
留情
鴻鸞喜
多少恨
浮花浪蕊
相見歡
卷十:文學評論 《紅樓夢魘》
卷十一:譯注《海上花開》
卷十二:譯注《海上花落》
卷十三:譯作《愛默森選集》
卷十四:劇作暨小說增補/張愛玲年表《情場如戰場》
五四遺事——羅文韜三美團圓
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