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的讀后感,感人點的。
《愛的教育》讀后感
一天我路過新華書店時,走進新華書店,又一次偶然看到了這本書,當時拿出來也只是隨意翻翻,……真正吸引我走進去的是一封安利柯的父親寫給兒子的信,父親在信中,很嚴肅的告訴兒子,為什么要尊敬母親,怎樣尊敬母親。我讀過很多這種題材的書,《傅雷家書》也讀過,可是這封樸素的信,使我產生了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我想讀給我的學生聽多么適合。因為他們和安利柯差不多同齡,但是他們有時候對待父母的態度比安利柯的情況要嚴重的多,有的甚至小小年紀與父母吵架,有的言談之中不滿意,甚至看不起自己的母親,有的甚至母親接自己,在深秋的寒風中凍得發抖,兒子卻對母親說出“凍死你才激型好呢!”……我買了不同版本的《愛的教育》獎勵給幾個愛讀書的學生,而且在班里讀了這封信,又把個別的學生叫到我的辦公室,單獨讀給他聽,然后和他交流……后來又和家長取得聯系,他的媽媽親口向我說起了孩子的轉變。開始,認為這本書是教育孩子有愛心,學會愛父母,愛別人的……繼續讀下去我才發現,這樣的認為太膚淺了,因為我從安利柯父母的做法中感受到了,孩子存在一切問題的根源,是因為有時候我們做大人的還不知道,是誰首先缺少了真正的愛心,而需要接受《愛的教育》。有的家長當著孩子的面就口無遮攔地對老師說孩子的一些缺點鋒鉛高,甚至當著小朋友,或客人的面張口就說孩子的短處,……當時真的感覺到孩子有時是多么弱小,多么無助,有些做法對他們來說多么不公平……或者當父母在質問孩子的時候,“我說了多少遍為什么你忘帶?我怎么對你說的,你為什么寫不好?我不是讓你好好檢查為什么還出錯?為什么不好好寫?我囑咐你多少遍了,為什么記不住?你為什么不動腦筋?……”用孩子自己在日記中的話說“嘮叨地我的頭都快炸了”我們大人有沒有冷靜的問一下自己“為什么,孩子會有這些問題?”根源在哪兒?三年級的孩子存在缺點,學習中做事中遇到困難也是很正常的,我們大人給了這幼小的心靈多少力量的源泉,多少耐心的幫助,孩子不如別人,是他自己不想嗎?他做不到除了人之間的正常差異,有沒有大人的根源呢?我們以一次家長的簽字為例,有的家長讀了孩子稚嫩的作文,認認真真和孩子分析了原因,幫助孩子改正了不足,還激勵孩子的努力方向,簽字滿滿的工工整整的。家長是多付出了一些精力,可是孩子得到的是什么?得到了力量,得到了方法,得到了新的目標,從失敗中得到了成功的體驗,得到了父母真正的細膩的愛……,可以說受益無窮。可是有的家長只寫了兩個字“讀了。”此為惜墨如金者;“寫得太少”“不認真”“不會想象”“想象力太差”“不會寫”此為批評者;還有“多讀多寫”“多動腦筋”“多想象”這也可以算指正者了。咱們冷靜的比一比,這一次簽字給孩子帶來的差銀尺距有多大。如果說其他方面的恐怕會更多,所以對孩子的愛,什么是真正的愛,怎樣愛,什么時候孩子最需要你的真正的愛……有許多困惑在《愛的教育》中能找到現成的答案,從中深刻的思考也可以使我們得到更多的啟示。所以我覺得這本書中更多內容是需要讀給每個家長聽的,于是我要求我們班每個家長要和孩子一起讀《愛的教育》,共同接受愛的洗禮。爸爸媽媽孩子都要寫出讀后感。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散文走進古窯址讀后感,一篇文章的讀后感,感人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