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寫作手法
散文是一種非常自由的文體,類似于古文中的“說”,可以用來記事、議論或抒情。它沒有嚴格的格式限制,可以不講究韻律,不講究結構,不講究篇幅。然而對于一片好的散文來說,最大的優點莫過于“形散神不散”,盡管結構零碎,卻能含蓄地蘊藏著一個共同的、深刻而耐人尋味的哲理。
1.形散而神不散。
這是散文的精髓所在。“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么廣泛,表現手法多么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選材上應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系,在結構上借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征意義的事物為線索;⑵以作品中的“我”來作線索,以“我”為線索,由于寫的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侃侃而談,自由暢達,使讀者覺得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借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語言優美凝練,富于文采。
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于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散文常用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1.散文常用的表現手法有象征、聯想、襯托、對比等。 (1)象征的特點是“托義于物”,即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來表達某種人或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征,以激發人們的感情。運用象征手法,所借之物與所抒之情,象征體與本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或相關性。 (2)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或兩種事物在空間或時間接近的基礎上產生聯想,或兩種不同事物在性質上或形態上相似所展開的聯想。運用聯想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 (3)襯托以他體陪襯本體的寫作方法,本體與他體有主次之分。襯托有兩種:一是正襯,又叫陪襯,是用同類事物來襯托;二是反襯,是用相反的事情來襯托。 (4)對比是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的寫作手法。它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是并列的。 (5)欲揚先抑
散文有哪幾種寫作方式
常用抒情散文寫作格式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類。以事抒情課本中多劃為記敘文范疇,因而只設計了借景抒情的四式和借物抒情的兩式。 1.參游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參游起因→參游見聞 本式的特點,作者是文中的穿線人,由作者的目擊聯想來描寫景物、抒發感情。典型篇目:《難老泉》、《雨中登泰山》(兼有兩式特點)等等。 使用本式,題旨有的在行文中顯出,如《難老泉》,有的在文末點明,如《雨中登泰山》。選用哪種形式,主要據個人行文的習慣而定了。 使用本式應注意三點:一要注意眾多的景物應以作者行蹤為線串聯起來,移走換景,景不離步;二要注意每進一步,地點要交代明確,描寫要虛實相間,這樣才能清晰而深廣;三要注意描寫手法的使用,眾多的景物要詳略得當,詳處著力描寫,略處簡要概述。 2.靜賞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進入景點→依次靜賞→賞景聯想→離開景點。 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荷塘月色》。作者由于心里不寧靜而想起荷塘,經過小煤屑路進入荷塘,這是進入靜景的欣賞地點。接下來依次先賞月下荷塘,次觀塘上月色,再覽塘周樹影。這是從下到上,從中間到四周地賞景。賞景之后觸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又由江南水鄉的采蓮,想起《西洲曲》中的句子,相比今天游荷塘,卻沒有當年采蓮的生氣。這是賞景的聯想,以加深寫景的含義。 用這一式應注意三點,一要注意進入景點的緣由要自然,最好能點到主題上;二要注意多角度寫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個角度;三要注意使用聯想,旨在與開頭所交代的緣由相照應,用抒發情感的方式來深化主題。忽視了這三點,這篇文章就成為一張簡單的多鏡頭照片了。 本式多用于寫靜景,故稱靜賞式。可用來寫山寫水,畫雨繪云,草原樹林都可如法去寫。 3.象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本式的代表篇目是《白楊禮贊》、《茶花賦》等。其主要特征是用物來象征人,形在寫物,旨左象征之人;二是卒章顯志,篇末點旨。用白楊象征抗日精神,用童子面象征祖國新貌。 4.情索式。 所謂情索,就是以情為線索,來連綴景物。本式的套路模式為:情的緣起→情的積蓄→由情至人→情的歸結。 如朱自清的《春》,這一式看似處處寫景物,實是處處借景抒情,只是為情感找一個假托物而已。運用這一式的關鍵是要善于將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個方面,從若干個點上來抒情。 這一式還可稱并列式,因為幾幅畫或幾個方面是平列關系。如《井岡翠竹》。 5.懷念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為:睹眼前景→思從前景→抒懷念情。 這一式實質上是借聯想來寫懷念中的景物,表達寄寓在這一景物上的情思。鄭振鐸的《海燕》應用這一式時應抓住它的主要特點,即從一景聯想到相關、相似或相同的另一景。另一景中寄寓著作者的主要情感。這樣,就使文章內容的含量增大,不至于無話可說,寥寥幾語就把話說完。 運用這一式抒寫懷念家鄉、母校、親友之情均可。 6.敘史式。 這一式難度較大,只作為一般了解,其套路模式為:一語統篇→分敘史實→撫今抒情。 《土地》和《內蒙訪古》等都是本式的典型篇目。 總的說來,抒情套路旨在教給學生在行文思路和結構柜架上扎實的學會怎樣將感情寄托于景物中。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散文的常用的寫作手法有,散文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