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哲理散文
講哲理,論道理的散文,即以散文的形式講哲理,啟迪人生的文章。分為:經典哲理散文,愛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友誼哲理散文。其開頭沒有鮮明開頭,一般以一件事開頭,論述道理,加以評論總結。哲理散文一般十分工整,但除了有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之外,還具有行文對仗的特點,十分有韻味,不僅余音繞梁,而且內容豐富,比起哲理詩歌、記敘文、議論文來,語言優美。雜志《讀者》中有許多哲理散文。《一沙一世界》將哲理散文發展到了極致 實例如:茶韻人生 一片綠葉在杯中緩緩漂流,一如歲月緩緩飄落。縷縷清香無聲地從唇邊滑落,就像思思往事在時空中靜靜地流淌。我喜歡看茶葉在杯中慢慢舒展,沉浮;我喜歡欣賞杯中飄起的云霧,陶醉在那茶水的芳香中,看著茶葉慢慢地旋轉,覺得是看著另一個世界,也許這里面也有無數的憂傷與喜悅;也許這也正是那茶香無限韻味的因緣;也許這也正是它能令人心情愉悅,超凡脫俗的原因。 茶葉是有生命的,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慢慢地感受到許多。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一片茶葉,看起來是那樣的細小,纖弱,那樣的無足輕重,但又是那樣的微妙,當把他放進杯中,一旦與水融合,便釋放出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的獻出自己的精華來完成自己的全部價值。一泡,恰恰沒過茶葉,洗凈茶上歷史的封塵;二泡,除去浮躁,保持香味,茶葉慢慢的舒展開,沉了又浮,浮了又現,從杯中溢出。安靜與舒暢自然地流淌在心里,情感里;三泡,盡顯其色,其韻,就像多情的女人,成熟中體現高貴,簡單中表達完美。。。 茶如人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杯杯清茶從唇邊流過,人生一世,歷經不同的階段,幼年,少年,青年和中老年,有誰敢說能擺脫命運的安排?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杯與人生相對應的茶,每一杯都能品出人生百味。不管是綠茶,紅茶,烏龍茶還是普洱茶,你都要用心去品味,因為茶的保質期短暫,而人生也是如此。人生的這一杯茶,雖然不是那么香甜,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味,定能品出這茶韻悠遠的芳香。
從哪些方面欣賞哲理散文詩
哲理散文詩是詩人思想的蓓蕾,思考之樹結出的果實。哲理散文詩從體驗生活、藝術構思、到完成作品,都體現著世人對現實、對時代的審美評價,反映著他的政治傾向。哲理散文詩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1、對社會情緒、人民情緒的深刻體察。2、深邃新穎的思想火花。3、獨特優美的個性風采。哲理散文詩以流沙河先生的歲腔《草木篇》為代表。大約在半個世紀前的1957年,四川作家流沙河先生寫了散文詩《草木篇》,以草木為題喻志抒情,其別致的寓意和精美的語言態擾頗讓人耳目一新。 組詩通過對白楊、藤、仙人掌、梅、毒菌五帆雀旦種植物的形象描繪.歌頌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也鞭撻了立身處世中的假惡丑,表達了作者的“善惡之心、坦誠態度和剛直人格”,寓意深刻。
散文分為哪幾種,每種個有什么特點?
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1)敘事散文 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敘事散文側重于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吳伯簫的《記一輛紡車》、**的《母親的回憶》。根據該類散文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將它區分為記州雀彎事散文和寫人散文。 偏重于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它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斷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敘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別。 偏重于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它與小說的區別。 (2)抒情散文 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征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贊》、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朱歲森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櫻花贊》、當代作家 田茂泉的《哦,棋山》。 (3)寫景散文 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4)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于人生百態家長里短,閃現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熏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辟的整合,給我們一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體現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淀。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維:哲理散文因為超越日常經驗的意義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質,構成了本體的象征表達。它摒棄的是淺薄,而是達到一種與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靈氣往來的境界,我們從象征中獲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暢快,由心靈的平靜轉到靈魂的震顫,超越一般情感反應而居于精神的頂端。 2.哲理散文的聯想思維:由于哲理散文是個立體的、綜合的思維體系,經過聯想,文章擁有更豐富的內涵,不至于顯得單薄,把自然、社會、人生多個角度進行了融合。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維:哲理散文在本質意義上是思想表達對情感的一種依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過程中有情感參與,理解的結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冊悶議論,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滿了審美情感液汁的思想。從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間去讀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義。這就是哲理散文藝術美之所在。
哲理性散文的特點是什么
哲理性散文的特點是(議論性)。
哲理性的特點,汪鍵它給讀者一種富亮陵慎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從而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索和聯想的空間。它往往蘊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爐。鑒賞議論性散文,要注重從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細體會情理交融的藝術特點。
議論性散文屬于散文,屬于文學作品,而不是議論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敘事性散文、寫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內涵是理,是對關于社會、人生等問題的獨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啟發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寫作筆 法。……
但是,議論性散文又不是規規矩矩的議論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形式來推理表達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形式來組織成文的,它的寫法比較靈活自由,套用一句現成話來說,就是“形散神不散”。
還有兩點特別值得我們注意(在我看來,恰恰是最為重要的兩點),那就是:
1.議論性散文在說理時常常是運用文學語言來表敬敬達,有時說得很委婉、含蓄。
2.這種散文在說理時還常常伴隨著強烈的感情色彩和鮮明的個性色彩。
供參考。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如何體現哲理性散文特點,如何寫哲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