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紛紛灑灑,是離人的淚。
凄迷了心緒,紛亂了神魂。
聽說,故里新墳舊壟,青草茵茵。
不知道籬笆門前的杏樹,是否以為東風吹滿了淺粉?也不曉得舊堂屋檐下的春燕能否重新歸來?
慢慢長寒,直襲枕墊。
今夜涼月趖西,淅淅瀝瀝下著月光。
是的,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缺。
恰似人間煙塵之事,難以圓滿,總是留下若多遺憾讓人嗟嘆感懷。
感傷,正如那故里籬笆門前潺緩的溪流,幾多波瀾,幾多曲折,何其悠悠!
月淺燈深,凄凄冷冷,鄉音何處尋?歸夢,知否山水長?
記憶中,故里的清明總是陰沉沉的,也會有綿綿細雨。
清明日,星光還未褪去,祖父就用顫抖著的手點上豆油燈,生火,起灶。
在灶火上煮黃米湯,滿屋子糜(mei)子味飄香,砂鍋里發出“噗嗤,噗嗤”的聲音。
這是故鄉的聲音,再熟悉不過了。
飯罷,祖父手里用紅布兜提著煮好的黃米湯,腋窩里挾夾著燒紙,推開籬笆門,步履蹣跚地領著我去上墳。
村莊隱隱約約地被春霧籠罩起來,似披了一層薄紗,渺渺茫茫,輕輕柔柔。
行人一路上三三兩兩,倏爾田野上牦牛哞_哞的叫聲,響徹在山谷間。
聽祖父說,祖祖輩輩從古到今都是些窮酸的文人墨客,沒有什么仕途,更沒有什么達官顯貴。
幼小的我只是不解地點了點頭,心里還是隱約能理解祖父的無奈和哀嘆。
山路曲折迂回,走了大半天,翻過一個山峁才到了墳前。
祖父小心翼翼地掏出兜兜里的糜子湯,讓我潑撒在墳墓的周圍。
他跪在墳前把燒紙點著,喉嚨聳動了幾下,望著陰沉沉的天空,干癟的眼窩里流出了晶瑩的東西,臉上縱橫的溝壑也擋不住,滴在青草上,撒在紙灰上。
風起后,白蝴蝶帶上離人的思念,翩翩起舞,越過山梁,飛向遙遠的地方……
善良的祖父雖是文人,卻清苦了一生,沒有享過幾次天倫之樂。
前三年,祖父含淚為祖母過了第一個清明后,在一個陰雨天愀然離世。
的確,光陰痛了,春天便很快會老去。
生怕仳離。
問花,花不語。
院落梨花,慘白如雪。
墻垣上的白芷青苔遺忘了你昔日的俊跡。
清明雨,似我的哀傷,漲滿了杏樹下地水甕。
花滿渚,酒盈甌。
清寂無事,閑吹笙曲,興味蕭然苦澀。
笙歌散盡,斟半盞殘酒,輕輕潑灑在清明雨上。
是我,獨自一個人。
素束守在你聲旁。
折一束你最愛的杏花,將流年細細與你訴說。
并說,清明雨,斷了誰人的魂。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清明節思念嫂子的散文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