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
祖籍昌黎,所以自稱“昌黎韓愈”,后人稱“韓昌黎”。
唐代偉大的文學家、古文運動的領袖。
韓愈出生于一個小官吏家庭。
他3歲喪父,由長兄韓會撫養,后韓會也去世,就由大嫂撫養。
少年時代孤苦伶仃,促使韓愈發奮苦讀,認真學習儒家典籍。
19歲時韓愈到長安應舉,由于沒有背景,屢試不第。
后來在貞元八年(792年)才中了進士。
此后的吏部考試又是三試不中,韓愈只得到汴州、徐州任觀察推官,過了四年不得志的幕府生活。
為了謀求仕途上的成功,韓愈不得不奔走于達官貴人之間,上書獻文,歌功頌德,說了很多違心的話,這些都表現了韓愈卑躬屈膝庸俗的一面。
幼年的貧苦生活,使韓愈執著于功名利祿,但是他心中仍有正直知識分子為天下的一面。
當他做了監察御史后,直言進諫,關心百姓疾苦,結果被貶為陽山令。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積極倡導者。
他曾向古文先驅梁肅學習,后與柳宗元、劉禹錫等互相探討論辯,共同推動了古文運動的蓬勃發展,打破了魏晉以來作文在體裁、結構、技巧方面的模式,適應了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需要。
韓愈提倡“文以載道”。
他的大部分文章具有豐富的現實內容:同情勞動人民,暴露統治階級的罪惡,歌頌英雄人物,探討為文之道,為受壓抑的寒士鳴不平等,在古文運動的實踐上獲得了巨大成功,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韓愈與柳宗元這兩位文學大師,在古文運動中互相支持。
韓愈作《毛穎傳》,以寓言形式諷刺當時的執政大臣,柳宗元給予熱情贊揚;韓愈也向人推崇柳宗元的文章,先后寫了《柳子厚墓志銘》、《柳州羅池廟碑記》,稱頌柳宗元的文學貢獻和政績。
在順宗任用王叔文集團進行永貞政治革新運動時,韓愈站在豪門世族的立場上反對改革,他還對柳宗元參加革新運動提出批評。
在這場政治運動中,韓愈是站在阻礙進步的守舊立場上的。
但是作為一個有著關心黎民思想的正直官吏,韓愈在很多時候是進步的。
韓愈在平劉辟之亂后寫了《元和圣德詩》來表達他維護統一的愿望。
在兵部侍郎府內,他勇敢地完成平定鎮州王廷湊叛亂的任務,表現了臨危不懼、積極維護國家統一的精神。
韓愈還具有愛民的思想。
他在做陽山令時,愛民如子,以至“民生子多以其始字之”。
在潮州時,他感于鱷魚為害百姓,寫《祭鱷魚文》,表達了對人民的關心。
韓愈在從潮州遷為袁州刺史時,解放奴隸700多人。
這些都表現了韓愈為天下蒼生的政治理想。
韓愈曾和柳宗元作過一場唯物論和唯心論的論辯。
柳宗元作《天說》批判韓愈不能賞功罰過的唯心論天命觀。
這一點上,韓愈的思想是錯誤的。
但是韓愈提倡滅佛,又是他思想上的光輝之處。
元和十四年,韓愈上《論佛骨表》反對憲宗迎佛骨入宮內供奉,他認為這樣只能危害社會,不能求得長生。
這下觸犯了憲宗,幾乎要將韓愈殺頭,幸虧裴度等救援,韓愈才免死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的這一行動在中國哲學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韓愈一生,總的來說是瑕不掩瑜。
他領導古文運動所做的貢獻,他為民愛民的精神,他勇敢辟佛的行為,使他成為一位歷史上的偉人。
但其中最為顯著的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運動的領袖,被蘇軾譽為“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他在文學史上是一座高峰。
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踐了他的理論,所做賦、詩、論、說、祭文、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昌黎先生集》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是論說文,論說文在韓愈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一種類型,是以明儒道、反佛教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和中篇。
如從現實的政治、經濟觀點著眼的《原道》、《論佛骨表》,從哲學觀點立論的《原性》,從傳道授業角度說理的《師說》等。
這類文章,大都格局嚴整、層次清晰。
又一種類型,是一些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
短篇如《雜說》、《獲麟解》,比喻巧妙,寄概深遠;長篇如《送窮文》、《進學解》,用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的問答形式和幽默筆觸,表現自己的坎坷遭遇,嘲諷社會上的庸俗習氣,構思奇特,鋒芒畢露。
再一種類型,是論述文學思想和寫作經驗的,體裁多樣,如書信體《答李翊書》、《與馮宿論文書》,贈序體《送孟東野序》、《送高閑上人序》等。
《送孟東野序》是韓愈為好友孟郊送行而寫的文章。
在文中,韓愈表達了對朋友的不幸遭遇的同情,而且以自然界和人世間的大量事例,說明了“不平則鳴”的道理。
作者還勸孟郊要珍惜自己的才華,字里行間表現了對統治者不善于用人的委婉批評。
二是敘事文,敘事文在韓愈散文中也占有很大比重。
其中一種類型,是學習儒家經書的,如《平淮西碑》用《尚書》和《雅》、《頌》的體裁,歌頌唐王朝平安藩鎮叛亂的業績。
另一種類型,是繼承《史記》歷史散文傳統的,如《張中丞傳后敘》刻畫英雄人物形象,敘事、議論、抒情相融合,為公認的名篇。
此外,學習《史記》、《漢書》而不用議論的,如《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清河張君墓志銘》等,亦為一種類型。
為友情深厚的文學家而作,能突出其不同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銘》、《貞曜先生墓志銘》、《南陽樊紹述墓志銘》等,又是一種類型。
三是散文,抒情文中的祭文,表現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寫,突破四言押韻常規的,如《祭十二郎文》,是一種類型;表現朋友交誼、患難生活,用四言韻語寫的,如《祭河南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又是一種類型。
此外,書信如《與孟東野書》,贈序如《送楊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
韓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之類,完全出于虛構,具有小說意味,但和當時一般傳奇小說仍有區別。
《毛穎傳》多少帶有作者的身世感慨,《石鼎聯句詩序》被有些人認為是譏諷當時宰相之辭。
這類作品,時人“大笑以為怪”,而柳宗元獨以為奇(柳宗元《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后題》、《答楊誨之書》)。
柳宗元也寫了幾篇類似的文章。
四是詩歌,韓愈的詩也有獨特成就,向來亦稱大家。
其藝術特色,主要表現為奇特雄偉、光怪陸離。
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一類詩,不僅是“怪怪奇奇”的幾幅“西藏曼荼羅畫”(沈曾植評《陸渾山火》詩語),而且具有深刻的時代現實內容。
那種雄奇境界,也存在于不少寫景詩如《南山詩》、《岳陽樓別竇司直》,抒情詩如《孟東野失子》等作品中。
另外還有一些反映社會現實、關心政治得失、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長篇如《赴江陵途中寄贈……韓林三學士》,繼承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的傳統;短篇如《汴州亂》,接近白居易、張籍的風格。
一些寫景詠物詩如《山石》、《南溪始泛》、《杏花》,一些抒情詩如《題驛梁》、《答張十一功曹》,也都具有不事雕繪、本色天然的特色。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韓愈的散文詩歌主要包括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