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石榴》
杜牧
似火山榴映小山,
繁中能薄艷中閑。
一朵佳人玉釵上,
只疑燒卻翠云鬟。
《詠石榴》
梁元帝
涂林應未發,
春暮轉相催。
燃燈疑夜火,
轄珠勝早梅。
《安石榴賦》
潘岳
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淵;
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間。
千房同膜,千子如一,
御饑療渴,解醒止醉。”
杜牧(公元803-公元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
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
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石榴(學名:Punica granatum L.)落葉喬木或灌木;單葉,通常對生或簇生,無托葉。
花頂生或近頂生,單生或幾朵簇生或組成聚傘花序,近鐘形,裂片5-9,花瓣5-9,多皺褶,覆瓦狀排列;胚珠多數。
漿果球形,頂端有宿存花萼裂片,果皮厚;種子多數,漿果近球形,果熟期9-10月。
外種皮肉質半透明,多汁;內種皮革質。
性味甘、酸澀、溫,具有殺蟲、收斂、澀腸、止痢等功效。
石榴果實營養豐富,維生素C含量比蘋果、梨要高出一二倍。
本草綱目-安石榴
「釋名」若榴(《廣雅》)、丹若(《古今注》)、金罌。
時珍曰∶榴者,瘤也,丹實垂垂如贅瘤也。
《博物志》云∶漢張騫出使西域,得涂林安 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
又按∶《齊民要術》云∶凡植榴者須安僵石枯骨于根下,即花 實繁茂。
則安石之名義或取此也。
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 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稱。
傅玄 《榴賦》所謂“灼若旭日棲扶桑”者是矣。
《筆衡》云∶五代吳越王錢 改榴為金罌。
《酉陽 雜 俎》言∶榴甜者名天漿。
道家書謂榴為三尸酒,言三尸蟲得此果則醉也。
故范成大詩云∶玉 池咽清肥,三彭跡如掃。
「集解」弘景曰∶石榴花赤可愛,故人多植之,尤為外國所重。
有甜、酢二種,醫家惟 用酢者之根、殼。
榴子乃服食者所忌
石榴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在熱帶是常綠樹。
樹冠叢狀自然圓頭形。
樹根黃褐色。
生長強健,根際易生根蘗。
樹高可達5-7m,一般3-4m,但矮生石榴僅高約1m或更矮。
樹干呈灰褐色,上有瘤狀突起,干多向左方扭轉。
樹冠內分枝多,嫩枝有棱,多呈方形。
小枝柔韌,不易折斷。
一次枝在生長旺盛的小枝上交錯對生,具小刺。
刺的長短與品種和生長情況有關。
旺樹多刺,老樹少刺。
芽色隨季節而變化,有紫、綠、橙三色。
葉對生或簇生,呈長披針形至長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1-2cm,頂端尖,表面有光澤,背面中脈凸起;有短葉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石榴”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