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鐵獅子,當地又稱作“鎮海吼”,它位于滄縣舊州城內,坐落在原開元寺前。
關于鐵獅子的確實來歷,有許多說法,古今不一。
據《滄縣志》記載,相傳周世宗北征契丹罰罪人所鑄,“以鎮州城”。
可是,后來的考據家分辯說,周世宗素不信佛,罰罪之說不足信。
流傳廣泛又比較合乎情理的,是當地一個有名的傳說。
古時滄州一帶濱臨滄海,海水經常泛濫,海嘯為害,民不聊生,當地人為清除這無情的水患,自動集資捐錢,請山東有名的鑄造師李云鑄此獅以鎮遏海嘯水患,并取名“鎮海吼”。
獅身外面鑄有捐錢者的姓名,一般認為此說比較可信。
鐵獅精巧的鑄造工藝,確系我國鑄造工藝的一大珍品。
但是,這件總重3萬公斤的鐵獅是如何鑄造的呢?據研究,這是古人采用一種特殊的“泥范明鑄法”,分節疊鑄而成的。
鐵獅腹內光滑,外面拼以長寬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塊,逐層壘起,分層澆注,共用范544塊拼鑄而成。
憑1000多年前的手工冶鑄技術,能鑄造出如此龐然大物,足見其制模、冶煉、澆鑄工藝是相當高的,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鑄造工藝的高度成就。
1957年春天,一位蘇聯專家來滄州參觀考察,當他看到鐵獅子威武凜然的形象和豪邁磅礴的氣勢時,非常欽佩并贊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和工匠的聰明才智。
但當他發現由于多年風雨剝蝕,鐵獅多處傷殘,特別是因下巴損壞殘缺影響鐵獅造型時,感慨地說:“這樣的珍貴文物堪稱國寶,如果在我們國家是要受到加意保護的,我要天天去看它一趟,因為它可以引為國家和民族的驕傲。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滄州鐵獅子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