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仲淹的文,旅行在時光中的永恒
范仲淹憑借幾首詩歌,一張畫稿,便風生水起地給予我們描繪了一幅充滿了辯證動感的畫卷。
如今,畫棟雕梁還在,水光云影蕩漾依舊。
可是,我們看見的風景卻不似從前。
從前是濁浪排空,從前是浮光躍金,從前是氣象萬千,從前的朝暉夕陰。
這洞庭沒變,一目了然的浩瀚;這文字沒變,音韻鏗鏘地悅神。
可是,這辭藻之景,和心中之境本來就迥然不同,何況我們看見,或者沒有看見的風景。
是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說得灑脫,做卻萬難。
和誰,還是和你,一起看風景,我牽著你的手,用溫度的方式感受這不一樣的風景。
你說,世界真大,我們總是用盲人摸象的方式探索。
有時沾沾自喜,自以為是;有時氣餒不堪,黯淡希望。
”而我說,“有時,我就是世界,有時,世界就是你。
看風景亦如是。
”——帶上你去,看風景。
和誰看風景,用什么方式看更重要;經歷過,哪怕不能抵達終點或者彼岸,但是只要曾經經歷,便會是永遠。
正是基于此,“帶上你”或者“你帶上我”去看真的風景。
——啊,這是怎樣的一段心路歷程啊!——這里沒有時間,沒有地點,只有不盡的旅途,只有你與我……看曇花的花蕊,聽落葉的聲音,讀無字的天籟,思空寂的曠野……用畫面和心靈的方式記錄著這此時此刻。
2、行吟詩仙,太白用最倜儻的漢語謳歌大自然
和詩人們一起旅行,高昂著不羈的頭顱,胸懷著浩瀚的淵博,吟萬里江山,吞巫山雨雨,藏景秀河山,著一襲長袍,領一身白衫,羽扇綸巾而來,踏馬瀟灑而去——像風,入樂……欣喜時去馬如飛,悲戚時尋尋覓覓,郁悶時沉郁頓挫,傷情時曉風殘月,暢懷時對酒當歌——音韻裊裊而吟、而泣,而悲、而嗆,慷慨蒼遼而歌、而嘯、而酒氣彌漫、而醇香醉人……
是的,懷揣著那劉禹錫珍藏的竹枝,佩帶著詩仙仗劍紅塵的寶劍,聽賈島敲門的踟躕般的陶醉,看香山醉翁亭里詩性的豪邁,登臨詩圣難以企及的三山五岳,探秘王摩詰清泉石上流的幽謐,或酔一場的風流給汨羅江的苦艾糾結的明月,或夢一場江南六朝粉黛浪漫的煙雨,探秘金戈鐵馬的大漠拉直的孤煙,聆聽寒山寺鐘聲敲響的久遠,點染著春江花月夜的夜色,吟誦著琴棋書畫詩的詩情。
因載歌載舞而來,為美酒佳肴而往,因為醉翁之意不在酒,哪怕醉臥沙場君莫笑,哪管醉不成歡慘將別……
醉在峨眉山下,任歲月的影子捏碎在平羌月細碎的銀光中,酔在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的浪漫回眸里;酔在難于上青天的巴山蜀水間,酔在以手撫膺的嘆息聲中,酔在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遨游的仙影里。
由此觀之,不是詩人也會吟。
哪怕酔他九天九夜,哪怕摔碎三千酒盅,哪怕背負滿江酒意。
太白啊,用最華彩的詩篇吟誦著他詩韻中酔美的風景。
他帶給我們最有浪漫氣質的靈魂翱翔之游。
所以,和李白一起旅行,和詩仙一起浪漫。
具有詩人氣質,總是和迷幻、瑰麗,美好,單純聯系起來。
所謂詩人的筆下,不如說是詩人期待著人類應該具有的鏡像。
這風景多美,多醉。
酔得詩意盎然。
——啊,這是怎樣的一段心路歷程啊!——這里沒有時間,沒有地點,只有不盡的旅途,只有你與我……看曇花的花蕊,聽落葉的聲音,讀無字的天籟,思空寂的曠野……用畫面和心靈的方式記錄著這此時此刻。
3、飽沾心血,和畫家一起徒步山水間
和畫家們一起旅行,背負整個江山,染黑所有白發,踏破三千鐵鞋,跨斷小橋趟過流水,清炊煙調墨,請月光弄筆,請巫山云雨渲染,請朝夕紅日涂抹。
懷揣著顧愷之的《洛神賦圖》,臨摹著趙孟頫《道德經》貼;以上天為畫板,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風景;以大地為畫稿,所有的云霧雪霽都是狼嚎;以實為虛,所有的幻象都是現世;以虛為實,所有的過往都是浮云。
請閻立本領銜八大學士而來,看吳道子瀟灑飄逸而去;請徐悲鴻騎上他飛逝而來又一往無前的駿馬,請齊白石派遣透明之蝦。
梅、蘭、竹、菊,詩、酒、花、茶別樣楚楚,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自在遙遙——而畫在山水之外,情在山水之間——力透紙背的不是力道,不是墨痕,而是淚水、汗水、血水……
龍飛鳳舞也好,力透紙背也罷;宣紙漫卷化成漫天白雪,案幾凝固千年青絲,寫意的不是世界本身景象,抒發的才是畫家胸襟意氣。
飛揚時,塵土漫卷,而他,早已不在紅塵中,落魄時,枯藤老樹,而他,早已隨流水遠去,紙張鈣化為云霧,心思凝聚成永恒。
畫家,卷萬般詩緒,蹣跚而遠。
即使幾行方塊字,橫、豎、撇、捺盡咫尺間;楷體、隸書、行草、柳體搖曳生姿——這風景,這山水,這自然為基調,并且回歸自然的黑白雙色渲染的永不磨滅的宣紙上,也許,時光的梳子定格小橋、流水、山峰、奇樹的煙雨間。
在只留下筆墨紙硯的書齋,只留下一個楚楚動人的顏如玉們正中研磨的時光的背影中。
——啊,這是怎樣的一段心路歷程啊!——這里沒有時間,沒有地點,只有不盡的旅途,只有你與我……看曇花的花蕊,聽落葉的聲音,讀無字的天籟,思空寂的曠野……用畫面和心靈的方式記錄著這此時此刻心情。
4、在棋坪的迷宮中,找回人生的鑰匙
和弈秋一起旅行,天圓地方以為坪,黑白晝夜以為棋,散漫天繁星,聚無數風云。
不著一子,所有的棋局都充滿血性,不說一字,所有的言語盡在手談間。
不是人生故事,偏偏演繹世事如棋的喟嘆;不是人生如棋,反過來,不如做一個透明的棋子來得干干凈凈、充滿了生命的永恒。
誰都說世上無同局,為何偏偏是相同的蹉跎?在一樣的故事,在同樣的結局,卻有不同的內涵:嗟嘆和欣喜,苦澀和甜美,成敗和得失,套中人和解套者;我是棋手,還是棋手是我——錯一著,恚恨千古,退一步,海闊天空。
我們在棋坪之上演繹著似曾相識的紅塵,可是我們分明在紅塵之外看我們自己。
看別人的幸福,成就自己的苦難,聽別人的故事,講自己的心事。
我們與其坐山觀虎的麻木,不如身臨其境的煉獄;我們與其重新定義自己,不如自己定義重新。
也許,所有的選擇,不是因為成就了別人的風景,而是因為刻意的是自悟的景致。
成王敗寇也好,翻云覆雨也吧;煮一杯茶,溫一盅酒,約一個棋友,便是永恒的風景。
風景在眼前,清清楚楚,風景在結果,歷歷在目,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人生一局,本來就千秋。
舉手之間,時間凝固,不著一言,盡得真諦。
——啊,這是怎樣的一段心路歷程啊!——這里沒有時間,沒有地點,只有不盡的旅途,只有你與我……看曇花的花蕊,聽落葉的聲音,讀無字的天籟,思空寂的曠野……用畫面和心靈的方式記錄著這此時此刻。
5.人文地理,是最精致的名片
徐霞客的《水經注》,注釋的不是山水之奇;而是世界之大。
寫的不是九州方圓,而是物博地廣,山與山相連,水與水相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地理人文,這山水之境,不是用來按圖索驥,不是用來緣木求魚,不因為刻舟求劍,不因為妙筆生花。
走過,不如來過,來過,不如歸隱。
陶謙花一世的時光尋覓夢中桃園,卻描繪出干干凈凈的伊甸園,馬丁、波羅用一冊最迷幻的“導游冊”,讓世界從此了解國中之國,并且從此虎視眈眈;野心和貪婪,掠奪和毀滅是雙生的并蒂蓮。
你了解世界很難,但是讓世界了解你卻很容易。
而釋玄奘的浩瀚的《大唐西域記》,讓我們看見了求“道”之路,和對“道”截然不同的解讀。
關注“道”的彼岸文化思想之花?還是關注道路之上沿途的景物?關注,是一種前提;關切,才是一種因果。
我們在東西文化的道路上黑暗般的迷失,并且從此誤入歧途。
也許,最美的詩歌都是從旅行開始到做夢中游的一次輪回,一個最簡單的提示語,一個最精致的名片或者商標。
所以啊,對旅游不要有好奇心,每一次遠足,滿足的不是曾經的愿望,而是下一次的期待,而最美好的不是因為看見了什么,而是因為遇見了什么,不是因為抵達了目的地的短暫欣喜,而是抵達這個過程中所有曾經編織的夢幻。
更多的人在好奇和失望中失落,崩潰,
柔弱的心和羸弱的身,都不適合旅行,哪怕的最簡單的散步,更別談遠足。
最是欣賞李白無拘無束的旅途,他看見了我們渴望看見的一切的美,而且帶著濃厚香醇的太白的味。
最不欣賞的是杜甫的逃難,每一個景點都不是為了款待這個最憂傷頓挫的詩人,
——啊,這是怎樣的一段心路歷程啊!——這里沒有時間,沒有地點,只有不盡的旅途,只有你與我……看曇花的花蕊,聽落葉的聲音,讀無字的天籟,思空寂的曠野……用畫面和心靈的方式記錄著這此時此刻。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旅行”的散文或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