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部煙葉:一般煙葉含水量較大,烘烤時要特別注意煙葉水分的變化,排濕稍早些,變黃溫度略高。
①變黃期:點火時關閉天、地窗。
遇雨后采收的下二棚葉,煙葉水分會更大,天窗可全開,地窗關閉。
由室溫每小時1℃經6~8小時升至36℃保溫,使煙葉失水、凋萎變黃(如果烤房底層樘梁距地面較高,不會發生底層保青,可以升溫到38℃保溫)。
待2層煙葉(煙葉變化以2層為準,下同)變黃三成后,每小時升溫1℃至38℃。
在38℃保溫,時間較長,約十幾個小時,此時干濕差要求2~3℃。
待煙葉變黃六成后,再以每小時1℃升至40℃。
保持40℃,煙葉比較柔軟,開始塌膀,并變黃八成后,干濕差要求3~4℃。
根據干濕差要求通風排濕。
一般情況下,天、地窗各開1/4~1/3。
通風排濕后,再慢升溫,每小時0.5~1℃升至43℃。
保持43℃,使煙葉充分柔軟塌膀(塌架),煙筋變軟,折而不斷,而且葉片基本全黃(九成以上),此時干濕差要求6~7℃,天、地窗應再開大,各開1/2~1/3。
再每小時1℃升至45℃,并加強通風排濕,轉入定色期。
變黃期約需48小時。
下部煙葉尤其是下二棚葉烘烤時要特別注意水分的變化,注意通風排濕。
40℃煙葉變黃八成時開始排濕;43℃煙葉基本全黃時,葉片應柔軟塌架,煙筋變軟,這樣煙葉變黃和失水達到協調一致,同步進行,才能烤出優質煙葉。
若煙筋未變軟應保溫,并加強通風排濕,將天、地窗全部打開,待煙筋變軟后再升溫轉火。
同時注意36、38、40℃時煙葉的變黃程度,一是按上述要求辦,變黃程度不能過大;二是隨著變黃程度的加大,溫度要相應地提高上去,千萬不能一直維持在某一溫度上,使煙葉全黃后再排濕升溫轉火,這樣操作煙葉失水不夠,易使煙葉失水和變黃不協調,產生硬黃煙,定色時黃色易氧化變褐。
②定色期:定色期要加大火力,燒火更穩,升溫要準,不能降溫。
加強通風排濕,天、地窗逐漸開至最大,使濕球溫度定色前期穩定在36~37℃,后期不超過40℃。
定色期開始要慢升溫,每2~3小時升1℃,并在升至45、46、47℃3個溫度時分別保溫4~6小時,以促使煙筋(主、側脈)變黃。
待煙葉煙筋已經變黃,達到黃片、黃筋,煙葉也開始勾尖卷邊后,升溫可稍快,每1~2小時升溫1℃,把溫度由47℃升至50℃。
此時天、地窗全部打開進行通風排濕,保持50℃約6~10小時,待煙葉小打筒后再升至50℃以上,轉入定色后期。
這個時期的45、46、47℃保溫促使煙筋變黃,及50℃保溫使煙葉小打筒,稱為“兩拖”。
即兩次保溫拖長時間,這是定色的關鍵技術。
定色后期1~2小時升溫1℃,并在升至53、55℃時保溫4~6小時,以適當延長定色后期的時間,促進煙葉香氣物質的形成,提高煙葉品質。
55℃時待全爐煙葉大部分打筒(干片),再升溫轉入干筋期。
定色期約需36小時。
③干筋期:此時煙葉含水量較少,升溫宜稍快,每小時1℃升至60℃,在60℃保溫4~6小時,并將天、地窗適當關小,以節省燃料;加快升溫速度,由60℃起每小時2℃升至65℃,保持高溫約12小時,即烤干煙筋。
干筋后期,天、地窗幾乎全部關閉,但濕球溫度不得超過43℃,若濕球溫度過高,天、地窗應再次開大,因為濕球溫度超過43℃,同烤房溫度超過65℃一樣都能使煙葉烤成火紅煙。
干筋期約需30多小時。
烘烤一爐次下部煙葉共需110小時左右。
(2)水分大的下二棚葉烘烤技術要點:下部葉特別是下二棚葉,多在雨季生長成熟,正常年份煙葉含水量較大,7~8公斤鮮煙葉烤1公斤干煙,按上述烘烤技術要求操作,能烤出較多的優質煙葉。
有些年份,雨季提前,雨水過大而集中,光照少,這種環境條件下生長的下二棚葉,含水量很大,約10公斤鮮煙葉烤1公斤干煙,含水量約90%左右,采用上述烘烤技術,往往不能及時定色而烤成褐煙。
要烤好這種水分大的下二棚葉應注意:煙葉變黃溫度比正常情況下高2℃,變黃程度稍欠些,變黃九成時轉火。
這樣變黃溫度稍高,煙葉才能損失更多的水分,邊失水邊變黃,失水和變黃易達到協調一致。
這種煙葉含水量大,烘烤時烤房濕度大,提早排濕降低烤房較大的濕度,煙葉水分才能繼續散發出來。
38℃煙葉變黃三四成后開始通風排濕,此時天窗已全開,再將地窗開1/3;40℃時地窗開1/2,43℃時開2/3,45℃時全開。
40℃后干濕差比正常情況下大2℃,相對濕度比正常烤法約低10%左右。
煙筋變軟、折而不斷,手捏時無響聲后才能轉火定色。
轉火時煙葉達到上述外觀狀態,表示煙葉水性已拿下來,定色期就能夠防止煙葉黃色氧化變褐,及時定住色。
定色期和干筋期按正常下部煙葉烘烤技術要求進行操作。
具體操作方法是:點火時天窗全開,地窗關閉。
由室溫經5~6小時升至38℃,并保溫12小時左右,使煙葉變黃三四成后,開始通風排濕,地窗打開1/3,再升至40℃保溫。
經12小時左右,使煙葉失水變軟變黃五六成后,地窗開1/2,升至43℃保溫。
經12小時左右,煙葉變黃九成后地窗開2/3,加強通風排濕,使煙筋變軟,折而不斷,再升溫轉火定色。
若此時煙筋未變軟,煙葉水性沒有拿下來,要加強通風排濕,地窗全開,并保持溫度,不能急于升溫轉火,否則因煙葉水分大、溫度高,會烤成褐煙。
(3)中部煙葉:葉片較厚,水分適中,內含物質充實,鮮煙質量好。
烘烤時這類煙葉失水、變黃慢,應注意使煙葉適溫變黃,加大變黃程度,煙葉充分變黃后再排濕,適當延長變黃期的時間。
①變黃期:點火時天、地窗關閉。
每小時升溫1℃,經6~8小時升至36℃。
保持36℃,待煙葉變黃三四成,再每小時1℃升至38℃。
在38℃保溫時間較長,約24小時,此時干濕差要求2~3℃。
待煙葉柔軟塌膀,變黃九成后,再每小時1℃升至40℃。
保持40℃使煙葉全黃(十成黃),煙筋變軟,折而不斷后,再每小時1℃升至43℃,此時干濕差要求6~7℃,應適當開啟天、地窗進行通風排濕,天、地窗各開1/3。
排濕早,易使烤房中、上層的煙葉烤后不能全黃而帶浮青色,質量明顯下降。
然后每小時1℃升至45℃,加強通風排濕,天、地窗各開1/2,轉入定色期。
變黃期需48~60小時。
中部煙葉變黃期烘烤技術特點:主要變黃適溫38℃,38℃煙葉變黃程度比下部葉加大三成;40℃時保溫使煙葉變黃達十成,再升至43℃,才開始通風排濕,比下部葉排濕晚(下部葉40℃變黃八成后開始通風排濕);變黃期所需用的時間比下部葉長。
②定色期:中部煙葉定色期的烘烤技術要求與下部葉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中部葉的含水量比下部葉少,煙筋變黃的溫度略低,為45、46℃,而47℃再保溫煙筋就不易變黃。
③干筋期:中部葉干筋期最高溫度為68℃。
采用階段式升溫方法,溫度升至60、65、68℃分別保溫,68℃約保溫12小時,煙筋烤干。
烘烤一爐次中部煙葉約需120小時左右。
(4)上部煙葉:上部煙葉含水量少、干物質多、葉片更厚實、保水能力更強,烘烤時失水慢、變黃遲緩,較耐高溫。
烘烤這類煙葉要特別注意保濕,促進煙葉變黃。
為此,綁煙、掛煙要密,點火時天、地窗密封關嚴,晚排濕,以增加和保持烤房的水分,促進變黃。
有時烤房濕度不足,還需要灑水補濕。
采收時煙葉一定要達到充分成熟方可采摘,否則煙葉變黃更慢,易烤成黃片青筋煙葉或掛灰煙。
①變黃期:煙葉變黃開始溫度不宜低于36℃,低于36℃煙葉失水少,變黃極慢;若始溫高于38℃,雖然煙葉失水和變黃都比36℃快,但因煙葉水分少,容易發生失水干尖而烤成促青煙。
所以,變黃開始先采用較低溫度,待葉尖變黃后不會促青,再用稍高的適宜溫度,促進煙葉失水和變黃。
點火時天、地窗密封堵嚴。
每小時升溫1℃,升至36℃保溫,36℃保溫時間較中部煙葉長,約為12~15小時,待煙葉失水變軟、葉尖和葉緣變黃達三成后,再每小時1℃升至38~39℃保溫。
約保溫20多小時,使煙葉柔軟塌架,進一步變黃到九成左右,再升至40℃。
保持40℃,使煙葉變黃十成,煙筋(主脈)變軟,折而不斷。
此后再每小時1℃升至45℃,并開始進行通風排濕,天、地窗各開1/4~1/3,轉入定色期。
變黃期約需要50~70小時。
烘烤上部煙葉,變黃期要注意:一是36℃不能保溫時間過長,即此時要求煙葉變黃程度不可過大(五成以上),如果36℃低溫時間很長,超過24小時以上,因煙葉內含物質養分消耗過多,定色時容易產生掛灰煙。
這也是造成上部煙葉掛灰的重要原因。
二是45℃才開始通風排濕,如果煙葉全黃后就早些通風排濕的話,會影響烤房上層煙葉的繼續順利變黃,因為烤房上層的溫度比底層溫度低,煙葉變黃慢,變黃程度差,全部變黃要比底層煙葉晚幾個小時。
②定色期與干筋期:這兩個時期的操作與中部煙葉基本相同,但干筋期的最高溫度不宜超過70℃。
烘烤一爐次上部煙葉約需用130多小時。
由上述可知,優質煙葉烘烤的關鍵時期是變黃期。
因為煙葉質量好,變黃后色澤易固定、好定色,尤其是目前推廣的優質品種易烤性都很好。
因而,進一步提高煙葉烘烤質量,關鍵是變黃期的技術措施是否得當,必須根據煙葉的性質,控制好烤房的溫、濕度,煙葉變黃程度,并使煙葉的失水和變黃協調一致,才能達到提高質量的目的。
(5)減少上部煙葉烘烤時掛灰的技術措施:烘烤上部煙葉容易產生掛灰煙,是目前生產中普遍存在的現象,解決上部煙的掛灰是提高上部煙烘烤質量的一個重要課題。
烤上部烤煙產生掛灰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因煙葉水分少、葉片厚、保水力強,導致煙葉變黃慢,拖長了變黃時間,使營養物質消耗過多而造成煙葉掛灰,是主要的原因。
尤其是在生產中煙葉經過采收、運輸、綁竿、裝爐等操作過程,又損失掉一部分水分,裝爐后葉片往往是已經因失水過多而發生凋萎,甚至于有些葉片已經柔軟塌架,水分就更少了,烘烤這種煙葉變黃更緩慢,時間更長,烤后煙葉掛灰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