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珠與珍珠
〔臺灣〕琦君
??我讀高一時的英文課本,是奧爾珂德的《小婦人》,讀到其中馬區夫人對女兒們說的兩句話:“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
”全班同學都讀了又讀,感到有無限啟示。
其實,我們那時的少女情懷,并未能體會什么憂患,只是喜愛文學句子本身的美。
??又有一次,讀謝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賞“雨后的青山,好像淚洗過的良心”。
覺得她的比喻實在清新鮮活。
記得國文老師還特別解說:“雨后的青山是有顏色,有形象性的,而良心是摸不著、看不見的,聰明的作者,卻拿抽象的良心,來比擬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極了。
經老師一點醒,我們就盡量在詩詞中找具象與抽象對比的例子,覺得非常有趣,也覺得在作文的描寫方面,多了一層領悟。
不知愁的少女,總是寫淚與愁的詩。
看到白居易新樂府中的詩句:“莫染紅素絲,徒夸好顏色。
我有雙淚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烘爐火,炎氣徒相逼。
”大家都喜歡得顛來倒去地背。
老師說:“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巧妙,卻不及杜甫的四句詩,既寫實,卻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淚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總無情。
’”
??他又問我們:“眼淚是滾滾而下的,怎么會橫流呢?”我搶先地回答:“因為老人的臉上布滿皺紋,所以淚水就沿著皺紋橫流起來……”大家聽了都笑,老師也頷首微笑說:“你懂得就好。
但多少人能體會老淚橫流的悲傷呢?”
??人生必于憂患備嘗之余,才能體會杜老“眼枯見骨”的哀痛。
如今海峽兩岸政策開放,在返鄉探親熱潮中,能得骨肉團聚,相擁而哭,任老淚橫流,一抒數十年闊別的郁結,已算萬幸。
恐怕更傷心的是家園荒蕪,廬墓難尋,鄉鄰們一個個塵滿面,鬢如霜。
那才要嘆“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這也就是探親文學中,為何有那么多眼淚吧!
??說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現象,一向自詡“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外子,現在也得向眼科醫生那兒借助“人造淚”以滋潤干燥的眼球。
欲思老淚橫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記得兒子幼年時,我常常要為他的冥頑不靈氣而掉眼淚,兒子還奇怪地問:“媽媽,你為什么哭呀?”他爸爸說:“媽媽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進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淚水把沙子沖出來。
”孩子傻楞楞地摸摸我滿是淚痕的臉,他那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想想自己幼年時的淘氣搗蛋,,有何嘗不是母親眼中催淚的沙子呢???沙子進入眼睛,非要淚水才能把它沖洗出來,難怪奧爾珂德說"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了。
??記得有兩句詩說:“玫瑰花瓣上顫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淚嗎?”想象得真美。
然而我還記得阿拉伯詩人所編的故事:“天使的眼淚,落入正在張殼賞月的牡蠣體內,變成一粒珍珠。
”其實是牡蠣為了努力排除體內的沙子,分泌液體,將沙子包圍起來,反而形成一粒圓潤的珍珠。
可見生命在奮斗過程中,是多么艱苦!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蠣的淚珠呢?
??最近聽一位畫家介紹嶺南畫派的一張名畫,是一尊流淚的觀音,坐在深山巖石上。
他解說因慈悲的觀音,愿為世人負擔所有的痛苦與罪孽,所以她一直流著眼淚。
眼淚不為一己的悲痛而為蕓蕓眾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淚。
??基督徒在虔誠祈禱時,想到耶穌為背負人間罪惡,釘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們常常感激得涕淚交流。
那時,他們滿懷感恩的心,是最純潔真摯的。
這也就是奧爾珂德說的“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的境界吧!
雪的心事
文: 長發迎空
北方。
冬日。
弦月。
霓虹。
第一場雪開始飄散。
一個人坐在一簾雪霧的背后,聽雪落的聲音。
飄墜的枯葉很快被積雪掩蓋,如同一粒微塵瞬間消失,隨同我的記憶,一起沉淪。
似乎每一年的冬天都是這樣度過,蜷縮在自己溫暖的小屋,點一盞裊裊的燈,聽著音樂,啜著熱氣騰騰的茶,讀著喜歡的書,看著窗外滑過的風霜雨雪,一年一年,周而復始。
我愿就這樣棲息在自己的城堡中,靜靜地看歲月年華,如水流逝。
不知歲月的痕跡,是否已掛上了我的臉,是否已刻在了我的心頭。
我知道終有一天,我的眼睛不再如雪花般清澈。
多年后的一場大雪,是否會記取當年那個雪幕后的女子,曾經的過往,如雪的心事。
抬眼望路上的行人,個個腳步匆匆。
冬至還未到,此刻的寒冷尚不算刺骨,想必一個人孤零零地走在路上,看那些將落未落的殘葉飄搖欲墜,會感到稍許的凄涼,會頓覺家的溫暖,會不由自主加快了腳步。
又想起了那句古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想到這,便不由得想笑,不是笑別人,而是自己。
終日坐在屋中胡思亂想,真實與虛幻已模糊得分辨不清,許多情景明明從未經歷過,也永難實現,卻又不可名狀地熟悉與驚悸。
仿若心中生出了翅膀,穿越時空,飄飄蕩蕩,替我飛過了一程又一程。
原來想象也可以如此真實,也可以如此荒唐。
忽然想起多年前的一首老歌:把情感收藏起來,讓回憶留下空白,忘了曾經擁有的過去,永遠永遠不再說愛……喜歡這些淳淳的老歌,只言片語便解盡所有的憂愁。
當年飄渺的諾言,能實現的會有幾句?不得而知,也無力證明。
只是知道它再也帶不來絲毫的興奮或是暈眩,便如夜空中綻放的煙花,美麗屬于她只有一瞬,狂風吹散,繁華落幕,一切歸于空無。
月色雪影搖窗而入,灑在窗畔桌前,灑上我的額頭,沁潤我的靈魂。
指尖再度飛舞,傾訴她的寂寞。
不過是一場游戲一場夢,只是這樣的游戲規則無常,這樣的夢,看得到彼岸,卻無法泅渡。
這場戲很精彩,該上演的時候上演,該落幕的時候落幕。
這場游戲很無奈,從清晰到模糊,從春花到秋露。
如風一縷,雪一幕,隨意沉浮,不知方向如何,不知終點何處。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的匆匆呢?”朱自清先生筆下的《匆匆》讓我嘆息不已,原來一切注定匆匆,窮我一生,也無法追逐。
窗外的雪已住。
我停在原地,像是一只舞倦的蝴蝶,無力飛去。
雪
雪是一種能夠令人產生多種情緒的東西…… 當窗外那像柳絮、像蘆花般的雪花,正在紛紛揚揚地從天而降的時候,當大地被雪花裝飾得像鋪上白色的地毯一樣的時候,站在窗戶邊上,望望它們,會有許許多多的感覺:它們使我心情愉快,即使是遇上了不痛快的事情,我也會感覺到心情很通暢。
雪花很白很白,白得那么純潔。
它們把大地變得也很純潔、很美麗。
我有種這樣的感覺:雪不僅僅使萬物變得純潔,也使人們的心靈變得像它一樣美麗、純潔。
這時,一片雪花沾到窗戶上,又立刻化了。
我想:雪也許會在停了以后,很快就化了。
我真有點舍不得它們化掉。
但是,雪終究會化的。
但它短暫的“生命”卻能夠保護植物、濕潤并清潔空氣。
我認為它是最無私的,它在默默地奉獻著它的“一生”。
“雪絨花,雪絨花……”當我看著雪花正在洗禮著這個世界的時候,《雪絨花》的旋律會在我的腦子里回蕩。
這曲子那抒情的旋律,能夠準確地表現出雪的美好。
但愿雪能夠真的如《雪絨花》中說的,祝福我們的祖國、祝福全世界和平。
我留戀這些雪,因為它們也曾有過美麗的時候。
當雪停了,陽光又一次照射著大地。
一陣風吹來,把地上、樹枝上的松雪吹起,在藍藍的天空中飛揚,陽光使它變得更加晶瑩。
我這時感覺到了雪正用這最后時間,把自己最后的美麗全部展現出來,然后就默默逝去,化為水去滋潤大地。
這是冬天的第一場雪,也是2005年中的第一場雪。
早晨六點多鐘,我剛起床,就聽見爸爸說外面下雪啦!我聽后,連忙跑到窗外一看,啊!只見天地之間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紛紛揚揚的從天上飄落下來,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帳篷,大地立刻變得銀裝素 裹。
我不禁想起一句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真美呀!
那雪花潔白如玉,它是天宮派下的小天將,還是月宮桂樹上落下的玉葉呢?雪花像美麗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飄如飛;像天使賞贈的小白花兒;忽散忽聚,飄飄悠悠,輕輕盈盈,無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見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樣調皮,一會兒落在屋檐下,一會落在樹枝上,還不時飄在行人的臉上。
看,雪中的人兒,不,是朝氣蓬勃的同學們,追呀,跑呀,跳呀,笑呀,與青松并立。
雪下得更大了,變成了鵝毛大雪。
我和同學們走出教室,跑到操場上,不管天氣多么冷,雪下的多么大,就算雪大到我們熱乎乎的臉上也不在乎,因為我們實在是太高興、太開心呀!又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雪是冬的使者,尤其是這第一場雪,它預報著冬天的到來,我愛雪花,因為它美麗、純潔、無私,能給大地帶來歡樂。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求寫得很優美的作文或散文題目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