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記念劉和珍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政府請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但我對于這些傳說,竟至于頗為懷疑。
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
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
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 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
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
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請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
但竟在執政府前中彈了,從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創傷,只是沒有便死。
同去的張靜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彈,其一是手槍,立仆;同去的楊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擊,彈從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
但她還能坐起來,一個兵在她頭部及**猛擊兩棍,于是死掉了。
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沉勇而友愛的楊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只有一樣沉勇而友愛的張靜淑君還在醫院里呻吟。
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輾于文明人所發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但是中外的殺人者卻居然昂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污 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義,我總覺得很寥寥,因為這實在不過是徒手的請愿。
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當然不覺要擴大。
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縱使時光流駛,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
陶潛說過,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倘能如此,這也就夠了。
13、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請說說其中的緣由。
14、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1)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2)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15、作者引用陶潛詩的用意是什么?
16、從文中可以知道,魯迅對劉和珍等人的請愿活動的態度如何?透視出作者寫作此文的用意是什么?
參考答案:
13、“緣由”,就是反動統治者不但極端兇殘地屠殺人民,而且還用文的一手,進行嚴酷的思想統治。
從段政府的罪行這個角度看,思路從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段政府雙手沾滿鮮血,居然昂起頭來,反誣被害者為“暴徒”,制造殺人理由,走狗文人跟著陰險地“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反革命的兩手表現得無以復加。
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反動統治者慣用的手法——屠刀加箝口術,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無聲息,衰弱不振。
14、
(1)一個人在逆境中特別困難的時候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跳起來反抗,就是沉默中爆發;二就是繼續萎靡不振,向困難低頭,這就是在沉默中滅亡。
(2)“偉績”和“武功”是反語,這句話既揭露了段政府的暴行與中外反動派的屠戮一脈相承,又指出了這次暴行是空前的。
這幾縷血,指的是段祺瑞對青年學生的殘酷暴行,比起前面列舉的暴行,這種殘暴有過之而無不及。
前面列舉的暴行,在這種殘暴面前,作者認為是小巫見大巫。
15、突出了烈士為國捐軀的深遠影響。
16、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只能得到一小塊,然而情愿是不在其中的!《紀念劉和珍君》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從這句話中就可以解讀出魯迅對情愿活動的態度是不鼓勵和不支持的。
他認為反動派太強大,不講民主,實行暴政統治,人們只能通過革命的手段來推翻這樣的反動統治,情愿是徒勞的,意義不大!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紀念劉和珍君二四六段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