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鑒賞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最顯著特點 .所謂“形散”,是指“散文的運筆如風,不拘成法,指取材廣泛,手法靈活,章法自由.所謂“神不散 ”,是指中心明確 ,緊湊集中, 始終不離開中心思想.“形散”與“神不散”是和諧統一的,既放得開——“形散”,又收得攏——“神不散”.
根據散文的特點,鑒賞時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 把握立意
散文,或敘事,或抒情、或說理。
它通過對某個人物某件事情的敘述,對某種風物的描繪,來抒發某種感情,表達某種思想,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啟迪,使之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或感情上激起激烈的震蕩。
有的思想比較集中,情感比較明顯,有的則比較隱諱,這就要抓住中心、抓住立意。
所以我們在鑒賞作品時,必須清理作品的材料。
諸如生活畫面、場景、人物、事件、風物等,分析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斷深化的脈絡,進而揣摩作品的立意和主旨。
二、 善抓文眼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文眼”就是文章的眼睛。
鑒賞散文,善抓“文眼”較為重要。
抓住了本文的文眼,欣賞佳作就像按圖索驥,順藤摸瓜一樣。
三、 明白情物
散文中的“情”,常常是作品中組織人、事、物、景的重要線索,它使作品的結構顯得緊湊嚴密、波瀾跌宕。
散文抒情的方式也很靈活,或是托物寓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將感情深藏在字里行間。
可以說,一篇優秀散文意境包括情和景(事、物)兩種因素,其中情是主要的,景只是手段,寫景是為了抒情明理。
若離開了情,景就失去了生命力。
因此,我們在鑒賞散文時要探索散文意境美,可以從即景、披事、體物入手,從而悟情、入情、察情、明情,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欣賞作品的內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
四、 分析結構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我們鑒賞散文,就要在分析和梳理其組織材料的結構特點,明確其線索的基礎上,把握文中的“神”。
所以分析散文結構對理解把握散文的形和神都不無裨益。
五、 體味情言
散文的語言風格很多。
優秀的散文語言都能做到精練準確、樸素自然、清新明快、親切感人。
針對不同作家的不同語言風格特點,如有的粗獷,有的細膩,有的豪放,有的婉約,就要仔細玩味,仔細體味散文的語言之美。
另外還要注意修辭的作用,散文語言比較注重形象、生動。
一般多用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引用等,這些修辭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為彼,形象生動,想象力豐富;擬人的作用是化物為人,親切自然,人格化等。
六、 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寫作技巧,也就是考點要求的“能鑒賞作品的表達技巧”。
因此掌握諸如渲染、鋪墊、象征、伏筆、照應、懸念等技巧有利于鑒賞散文,把握美文實質。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怎樣很好的鑒賞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