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 這是樓上說的三毛的《簡單》
佛家說一切皆空,托爾斯泰的《人生論》也基本是這么個觀點,當然還有儒家的一部分觀點在里面。
張國榮走了,也許是因為拍了《倩女幽魂》,人生如夢。
而我卻不會走這條路。
既然一切皆空,那我就以空對空。
這樣就對了,我不完全活在現實里,雖然身體也必須活在現實里。
我的精神要活在理想世界里。
我是現實世界的一個旁觀者。
我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念。
我為什么要像大多數人類那樣活著?像他們一樣活著有什么好處嗎?對我來說,基本沒有。
沒有好處的事誰愿意去干?我不愿意象大多數人一樣活著,他們怎么活我管不著,我只是覺得跟他們一樣活著沒意義。
大多數人只是忙一天下來,只得到了錢,除此之外什么也沒留下,一天就這樣過去了,一月也這樣過去了,一年也這樣過去了,50年也這樣過去了,回頭看看沒多少值得回憶的,然后就永遠消失了。
這是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
但我不認同,因為我也經歷過這樣的生活,我茫然,我彷徨,我為這樣的生活羞愧、懺悔,所以不再這樣活了。
感謝上天讓我在很年輕的時候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大多數人覺得那樣活著有價值、有意義,只要他們活的開心快樂就好,我也不會去說三道四,反正人生總歸是一場空。
更大的可能是他們根本沒考慮過怎樣活著這個問題,他們只是在學著別人的樣子在活著、慣性的活著。
的事情去努力付出。
可偏偏很多人都這么干。
以前因為自己是理想主義者曾經矛盾過,因為跟大多數人不一樣。
我也想過在未來10年內為了教育孩子徹底放棄理想主義,現在不了,我終于找到一個和現實世界的完美結合,不需要再矛盾了。
在這個虛幻而看似真實的世界里,你付出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雖然得到的也會很多,而最終付出和得到的會相互抵消為零。
李嘉誠應該是屬于這樣的一類人。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也是活在另一種虛幻的世界里,因為一切都是相對而言的,沒有什么是絕對的。
我從此要更加變本加厲的活在我的理想世界里,但我不會因為想明白了這一點而像老子一樣脫離這個世界。
我有兩個我,一個身體的我,一個精神的我。
我要在兩個世界之間來回的轉換角色,不停的在兩個世界之間穿梭。
我要更加快樂的活著。
即使以后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體驗,或者假設像西方有些哲學家一樣真的看透了人生,我也不會去自殺。
如果我的理想世界象肥皂泡一樣破滅了,我還可以回到這個有很多人忙碌的現實世界中,繼續活下去,這個世界也會有很多事情我可以干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求一篇名家寫的有關生死的經典散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