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一場春雨,滋潤我們的心田;是一盞燈,照亮著我們前進的方向;更是我們生活中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它陪伴著我們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我們也從這多如繁星的書籍中體會到了讀書的滋味。
翻開記憶的手冊,里面住著許多書的“精靈”,下面就由我來向你們介紹我的“讀書史”吧!
讀一年級的時候,我接觸到的第一本課外書,是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古詩集的《唐詩三百首》。
這是母親送給我的生日禮物,對我來說就是一份“大禮”。
我這個“小書蟲”,連忙躲進自己的“小天地”——書房,專心致志地“啃”起書來。
品味完這些”精神食糧”后,我可謂是“滿載而歸”,咬文嚼字的我在欣賞了一首首古詩后,眼前不禁閃現出一幅幅如詩如畫的畫面:“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讓我看到了江南的美麗景色;“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又讓我看到了春天早晨的絢麗圖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更讓我感受到春天楊柳的勃勃生機……“原來大自然這么美麗!原來讀書可以讓人看到大自然從未有過的一面,真有趣!”我情不自禁感嘆道。
于是,第一次的讀書滋味“誕生”了——就像在知識王國遨游那般的有趣。
讀三年級的時候,我又意外地得到了一本讓我幾近入迷的書——《安徒生童話》。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賣火柴的小女孩》。
當讀到小女孩光著腳丫,在寒冷的冬夜里,還在乞求人們買火柴的文段時,我的眼淚像晶瑩的露珠般流了下來。
“小女孩多可憐呀!在那寒風刺骨的夜晚,還要光著腳丫賣火柴。
而我呢?相比之下,我現在過得卻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父母都把我當成了“小公主”,我什么事也不用做,就只會讓父母親給我買東西!我應該學會知足呀!”一想到這兒,我慚愧不已。
的確,我應該知足。
這次讀書經歷,讓我有了滿滿的收獲,也讓我知道了讀書的滋味是幸福的!
讀五年級時,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讀的書籍也更近一層了。
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又讓我感觸頗深。
我融入書中,當我“看到”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本是一名戰士,但卻在一次戰斗中失去了雙腿,但他仍然沒有放棄,最后成為了一名作家時,我的心靈被強烈地震撼了!我的心里蕩起了漣漪:“保爾.柯察金多么得勇敢、堅強啊!他的人生路上遇到了許多‘攔路虎’,可他堅持不懈,并沒有因此放棄!真值得學習!”于是,我明白了要學會堅強,也知道了讀書的滋味——便是讓人苦盡甘來的。
怎么樣?這就是我的讀書滋味,你的讀書滋味呢?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一篇狀物700-900的散文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