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植物叫沙漠玫瑰,它沒有根,卻能在干枯后吸水而保持
原本燦爛的笑容,為什么呢?因為它有根,那堅強的信念,永恒的
追求,沉穩的意志便是它的根。
落葉歸根,心力憔悴的它仍念著那一片熾熱的土地;鮭魚洄游
,弱小單薄的它仍掛念著那一方散發故鄉味的水域;烏鳥私情不也
是尋求鄉情的舉動嗎?根,就是心底的那份執著的追求與信念,所
以李白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根,屈原有了“亦余心之所
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根,陶淵明有了“采菊東籬”而不為五
斗米折腰的根,艾青有了“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的根……他們是
不敗的勇士,他們或追求名山大川的飄逸,或歸宿汩羅的英魂,或
縱情山水的隱逸,或深藏祖國的眷念。
他們的根永遠散發著耀眼的
光芒,永遠是盛開在祖國大地上的鮮花。
有些人的心是被古詩滲透過的而不會輕易凋謝,也有許許多多
的心生長在清泉甘霖中同樣不會枯萎。
看那鞠躬盡瘁的孔明,你會
明白他的根永遠是盛開在“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甘泉中;瞧那
擁著夢想的馬丁·路德金,你會懂得為自由而戰是他永恒的根;再
看那音容永存的叢飛,你會聽見那首愛心的歌才是他的根……人生
在世,有多少像他們這樣的人為了人類事業而奮斗。
然而,不幸的
是,現代人已喪失了許多根。
昔日的二十四橋的清風冷月已變成高
速與殘月;昔日香爐峰上的日照紫煙已化為絡繹不絕的游人;昔日
鸚鵡洲上的芳草萋萋已變成繁華商鋪;甚至“人民公仆”的實質也
在慢慢蛻化,以集資興企作幌子來詐取百姓的錢,打著獻愛心的旗
號來促銷偽劣商品……無數的古典文化與文化遺跡遭到破壞,許多
中華傳統美德正在成為歷史。
這是否應該讓我們覺悟:是該重拾文
化,找回自己的根的時候了。
慢慢地,我明白:姜女的哭訴,雷鋒塔下的呻吟,天河間的嘆
息也是根;我懂得:在曲徑通幽處,古樸的被暖陽照射的禪房是我
們共同的根,還有那寺廟中清響的鐘音和那黃河中會發光的金子都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
余光中說:“折一張闊些的荷葉,包一片陽光回去夾在唐詩中
”
而我說:“折數不盡闊些的荷葉,包下數不盡的根放在心中。”
簡評:沒有根的民族,需要尋找自己的文化之根,回到自己所
歸屬的文化河流里,獲得再生和再造。
這就是文章所要告訴我們的
中心內容。
文章從自然界的根,談到民族的根;從為了民族的根而
為人類事業奮斗終身,談到現在很多文化之根被破壞、很多人漸漸
忘記自己的民族之根的現象,內涵豐富,也折射出作者深厚的文學
功底。
全文文字凝練,意蘊深刻,留給人無盡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