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許嘉璐欠了學生半堂課
許嘉璐是當今中國的“訓詁學”大師,雖然這門學科很冷僻,也很枯燥,但由于當時他在北京師范大學任教期間治學嚴謹,一個學期選修這門課的學生竟達200多人。
以講《論語》出名的北師大才女于丹也是其中之一。
談起恩師許嘉璐,于丹說了記憶猶新的一件事。
許老師上課都提前到教室,然后站在那里一講就是50分鐘。
只有一次例外,他進教室后表情很凝重,講了20多分鐘后說:“實在對不起,同學們,今天我不能講下去了。
因為陸達松先生病危,他是我上大學時得益最多的老師。
也是章太炎的再傳弟子,我必須馬上趕過去。
這種情況下,我站在這里也魂不守舍,講不下去了,只好欠同學們半堂課了,以后我會找機會補上的。”說完,許老師就走了。
于丹說,許老師走后,同學們都哭了。
大家都能理解許老師的心情,他本來就不愿耽誤我們的課,所以沒有調課,堅持要給我們上課,然而,他對老師的感情又使他難以堅持。
2、瞿秋白的風趣
20世紀20年代初,鄭振鐸在上海結婚,新娘為商務印書館元老高夢旦之女高君箴。
婚禮采用當時最為時髦的“文明結婚”儀式。
按儀禮規定,結婚人的雙方家長,均須在結婚證書上加蓋私章。
以昭信守。
婚禮前日,鄭振鐸才想起他母親還沒有印章,于是去信請瞿秋白代刻一方應急。
當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并無信箋,只一張“秋白篆刻潤格”。
內言:“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
限日急件,潤格加倍。
邊款不計字數,概收二元。
牙章、晶章、銅章另議。”鄭振鐸一見,以為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辭。
乃另請人急刻一方備用。
次日上午,婚禮即將開始之際,有人送大紅喜包一件,上書:“振鐸先生君箴女士結婚志喜,賀儀五十元。
瞿秋白。”喜包內并無現金或禮券。
乃是三方田石印章。
一方是鄭老夫人的;其余為新郎新娘各一方。
鄭老夫人是單章稍大,新郎新娘的兩方合成一對,邊款分刻“長樂”二字,祝賀新人長樂永康,白頭偕老。
鄭振鐸與高君箴皆為福建長樂縣人,取意雙關。
三章均玲瓏雅致,主人把玩欣賞之后,才悟出所書“賀儀五十元”之緣由。
原來三章共刻12字,潤格應為24元。
急件加倍,則為48元;邊款2元,故曰“賀儀五十元”。
瞿秋白這一出人意料之趣舉,給鄭高二人之婚禮增添了特別的喜慶氣氛,一時傳為佳話。
3、哥白尼充滿好奇心的童年
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問問題。
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太陽為什么總是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
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為什么到了白天卻無影無蹤?小雞為什么從雞蛋里出來,而不從母雞的肚子里出來……哥白尼后來對科學奧秘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么”開始的。
4、宋濂冒雪訪師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
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
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并不在家。
宋濂并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后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并沒有接見他。
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
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
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
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
后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5、左思立志
西晉文學家左思少年時讀了張衡的《兩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心將來撰寫《三都賦》。
陸機聽了不禁撫掌而笑,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賦》這樣的鴻篇巨著。
簡直是笑話;即使費力寫成,也必定毫無價值,只配用來蓋酒壇子而已。
面對這樣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
他聽說著作郎張載曾游歷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門求教。
以便熟悉當地的山川、物產、風俗。
他廣泛查訪了解,大量搜集資料,然后專心致志,奮力寫作。
在他的房間里、籬笆旁、廁所里到處放著紙、筆。
只要想起好的詞句他就隨手記錄下來,并反復修改。
左思整整花費了十年的心血,終于完成了《三都賦》。
陸機在驚異之余,佩服得五體投地,只得甘拜下風。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歷史名人的精彩故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