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是《尚書》。
《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書》相傳由孔子編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來儒家補充進去的。
西漢初存29篇,因用漢代通行的文字隸書抄寫,稱《今文尚書》。
擴展資料
《尚書》 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皇室文獻,大部分是號令,就是向大眾宣布的話,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話。
也有記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說法,那記事的幾篇,大都是戰國末年人制作的,應該分別看待。
那些號令多稱為“誓”或“誥”,后人便用“誓”、“誥”的名字來代表這一類。
平時的號令叫“誥”,有關軍事的叫“誓”。
君告臣的話多稱為“命”;臣告君的話卻似乎并無定名,偶然有稱為“謨”的。
《尚書》,在作為歷史典籍的同時,向來被文學史家稱為中國最早的散文總集,是和《詩經》并列的一個文體類別。
但這些散文,用某代的標準來看,絕大部分應屬于當時官府處理國家大事的公務文書,準確地講,它應是一部體例比較完備的公文總集。
古文《尚書》經過孔子后人孔安國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書》多16篇。
然而,在西晉永嘉年間,及一篇孔安國傳和一篇《尚書序》,當時《秦誓》一篇已佚,所以這部《尚書》共有59篇。
現今流傳兩千多年的《尚書》,大多是根據梅賾所獻的這個本子編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尚書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我國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是哪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