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名人:
豐子愷(1898-1975)現代畫家、文學家
豐子愷(1898-1975)現代畫家、文學家、
藝術教育家。
早年曾從李叔同學習繪畫、
音樂,深受其佛學思想影響。
五四后,
開始進行漫畫創作。
早期漫畫作品多取自
現實題材,帶有“溫情的諷刺”,后期常
作古詩新畫,特別喜愛取材兒童題材。
他的漫畫風格簡易樸實、意境雋永含蓄,
是溝通文學與繪畫的一座橋梁。
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人。
名仁,又名嬰行。
自幼愛好美術。
1941年進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19年畢業。
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
回國后,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
1924年,與友人創辦立達學園。
抗戰期間,輾轉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專院校執教。
1943年起結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繪畫和寫作。
建國后,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
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
著有《音樂入門》、《緣緣堂隨筆》
呂留良(1629-1683),桐鄉人,學者。
呂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學者、詩文家,又是詩人和時文評論家、出版家。
字莊生、又名光綸,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翁、南陽布衣,崇州崇德縣(今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人。
呂留良自幼聰慧過人,8歲就能賦詩作文。
15歲時,明王朝覆亡,清廷即頒布剃發令,對漢族人民施行高壓政策,激起漢族人民的劇烈反抗,從此民族矛盾上升為國內的主要矛盾。
呂留良視明王朝覆亡為“天崩地解”。
呂氏一生一身傲骨,視仕途如糞土,正是由于呂留良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氣節,他“散萬金之家以結客,往來湖山之間,跋風涉雨,各嘗艱苦。”呂留良不但用家產支援義軍,而且也曾直接參加抗清戰斗左股中箭,留下終身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