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思鄉思國的詩句
1.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文《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 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白居易思鄉詩三首
望驛臺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南浦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游子思鄉思國的詩句
1.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宋之文《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 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白居易思鄉詩三首 望驛臺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南浦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思親 思鄉 思國的詩句
《回鄉偶書》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火銷燈盡天明后,便是平頭六十人。
除夜【唐】曹松殘臘即又盡,東風應漸聞。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燎暗傾時斗,春通綻處芬。明朝遙捧酒,先合祝堯君。
歲除夜【唐】羅隱官歷行將盡,村醪強自傾。厭寒思暖律,畏老惜殘更。
歲月已如此,寇戎猶未平。兒童不諳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唐】尚顏九冬三十夜,寒與暖分開。坐到四更后,身添一歲來。
魚燈延臘火,獸炭化春灰。青帝今應老,迎新見幾回。
元 日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玉樓春) 毛滂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沈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拜年 文征明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唐)孟浩然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春節看花市〔林伯渠〕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束立盆栽成隊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巖士女贈梅花。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新年有感 〔錢來蘇〕金甌何事告凋殘,此責當涂敢自寬。遙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滿地瘡痍不忍看,三邊耕織有余歡。勤勞無逸能興國,士馬騰歡敵膽寒。
甲午元旦〔孔尚任〕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元旦試筆(選一)〔陳獻章〕天上風云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癸巳除夕偶成 〔黃景仁〕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鳳城新年詞〔查慎行〕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已酉新正〔(明)葉颙〕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屠蘇成醉飲,歡笑白云窩。新年作 〔劉長卿〕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迎春〔(葉燮〕律轉鴻鈞佳氣同,肩摩轂擊樂融融。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迎春歌 〔袁宏道〕東風吹暖婁江樹,三衢九陌凝煙霧。
白馬如龍破雪飛,犢車輾水穿香度。繞吹拍拍走煙塵,炫服靚裝十萬人。
額羅鮮明扮彩勝,社歌繚繞簇芒神。緋衣金帶衣如斗,前列長宮后太守。
烏紗新縷漢宮花,青奴跪進屠蘇酒。采蓮盤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雙雙。
梨園舊樂三千部,蘇州新譜十三腔。假面胡頭跳如虎,窄衫繡褲槌大鼓。
金蟒纊身神鬼妝,白衣合掌觀音舞。觀者如山錦相屬,雜沓誰分絲與肉。
一路香風吹笑聲,千里紅紗遮醉玉。青蓮衫子藕荷裳,透額裳髻淡淡妝。
拾得青條夸姊妹,袖來瓜子擲兒郎。急管繁弦又一時,千門楊柳破青枝。
田家元旦孟浩然昨夜斗回北 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 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 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 共說此年豐元 日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玉樓春)毛滂一年滴盡蓮花漏 碧井屠蘇沈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 春態苗條先到柳佳人重勸千長壽 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深處少相知 只與東君偏故舊1、《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夏日絕句》【宋】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州橋》【宋】范成大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4、《題臨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示兒》【宋】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6、《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7、《過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
思親思鄉思國情感詩句
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2、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4、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 夜 作 〔唐〕高 適 5、慈母吟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6、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7、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8、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9、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9、人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 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10、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11、客舍并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 卻望并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12、戍鼓斷人行, 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13、黃鶴樓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1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15、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 16、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17.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18、.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文《渡漢江》) 19、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2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1、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22、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23、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24、除 夜 作 〔唐〕高 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25、歸 家 〔唐〕杜 牧 稚子牽衣問, 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 贏得鬢邊絲? 26、鄉 思 [宋]李 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27、京 師 得 家 書 〔明〕袁 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28、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29、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30、雜詩(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31、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 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32、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33、月夜億舍弟(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34、送別(隋朝民歌)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尺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35、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36、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37、示兒(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38、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39、一剪梅 舟過吳江(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瀟瀟。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40、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41、獄中題壁(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42、有感一章(譚嗣同) 。
關于“游子思鄉”的詩的翻譯
《鹿柴》 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柵為欄,謂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時分,陽光返射到東方的景象。 【韻譯】: 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 只聽得喧嘩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著昏黃的微光。 【評析】: 這是寫景詩。
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 《竹里館》 作者: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長嘯:長聲呼嘯。 【韻譯】: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評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
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
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 《送別》 作者: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注解】: 1、柴扉:柴門。
2、王孫:貴族的子孫,這里指送別的友人。 【韻譯】: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陽西墜我關閉柴扉。
春草明年再綠的時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歸? 【評析】: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舍,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后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
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于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 《相思》 作者: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嶺南地區的植物,結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2、采擷:采摘。 【韻譯】: 晶瑩閃亮的紅豆,產于嶺南;春天來了,該長得葉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飾佩帶;這玩藝兒,最能把情思包涵! 【評析】: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一題為《江上贈李龜年》,可見是眷懷友人無疑。
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于想象;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
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 《雜詩》 作者: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來日:指動身前來的那天。 2、綺窗:雕飾精美的窗子。
3、著花:開花。 【韻譯】: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出來,一定了解家鄉人情事態; 請問您來時我家綺窗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開? 【評析】: 這是一首抒寫懷鄉之情的詩。
原詩有三首,這是第二首。詩以白描記言的手法,簡潔而形象地刻劃了主人公思鄉的情感。
對于離鄉游子而言,故鄉可懷念的東西很多。然而詩不寫眷懷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卻寫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細微處見精神”,寓巧于樸,韻味濃郁,栩栩如生。
============================= 《送崔九》 作者: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注解】: 武陵人:指陶潛《桃花源記》的武陵漁人。 【韻譯】: 你若要歸山無論深淺都要去看看;山巒溝壑清凈秀美要盡情地賞玩。
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幾天就匆匆出山。 【評析】: 這是一首勸勉詩,勸勉崔九既要隱居,就必須堅定不移,不要三心兩意,入山復出,不甘久隱。
語言雖淺白,含意卻頗為深遠。 ============================= 《終南望余雪》 作者: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注解】: 1、終南:山名,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霽色:雨后的陽光。
【韻譯】: 終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頂上的積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樹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漸生,城中覺得更冷更寒。
【評析】: 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是作者在長安的應試詩。詩寫遙望積雪,頓覺雪霽之后,暮寒驟增;景色雖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凍。
詠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樸實俏麗。 =============================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
關于思鄉的古詩及其賞析(5首)
靜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注釋】: 1.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懷疑,以為。 3.舉頭:抬頭。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賞析一】: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
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則是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這首五言絕句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鄉圖。詩歌的語言清新樸素,明白如話;表達上隨口吟出,一氣呵成。
但構思上卻是曲折深細的。詩歌的內容容易理解,但詩意卻體味不盡。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這首《靜夜思》可以說是李白詩歌的“自然”和“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藝術特色的極好說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評析】:詩寫游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注釋】 1、戌鼓:戌樓上的更鼓。
2、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境。 3、長:一直,老是。
【韻義】 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 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 望月懷思,覺得故鄉月兒更圓更明。
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 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 平時寄去書信,常常總是無法到達, 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 【評析】 詩作于乾元二年(759),這時安史之亂尚未治平,作教師于戰亂中,顛沛流 離,歷盡國難家憂,心中滿腔悲憤。
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縈懷家國之情。全 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結構嚴密,環環相扣,句句轉承,一氣呵成。
“露從今夜 白,月是故鄉明”句,可見造句,的神奇矯健。 雜詩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釋】 1、來日:指動身前來的那天。
2、綺窗:雕飾精美的窗子。 3、著花:開花。
【韻義】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出來, 一定了解家鄉人情事態; 請問您來時我家綺窗前, 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開? 【評析】 這是一首抒寫懷鄉之情的詩。原詩有三首,這是第二首。
詩以白描記言的手法, 簡潔而形象地刻劃了主人公思鄉的情感。對于離鄉游子而言,故鄉可懷念的東西很 多。
然而詩不寫眷懷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卻寫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 細微處見精神”,寓巧于樸,韻味濃郁,栩栩如生。 ⑷京 師 得 家 書 〔明〕袁 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⑹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
游子思鄉的詩句-求救!!!!!!!!游子思鄉詩歌
離家在外 春夏秋冬心難安 客子思親 天南海北情不斷 ——白居易思鄉詩三首賞析 望驛臺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南浦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思鄉詩一首,送給千萬漂泊的游子。
夜深人靜了,只有那間屋子,還孤燈獨亮。 抬頭凝望漸隱漸現的月亮,回想 很小,就離開了家,孤身一人飄搖到這個孤單的地方。
很早,就學會了獨立,達理一切生活的瑣事。 飄搖遠方的游子,心無時不在自己的家鄉。
飄搖異方的戀人,情無時不在愛人的房間。 異鄉的寂寞,是一種混合著鄉愁的濃茶, 澄澈卻無法享受,純深卻在點滴間扣住心底的痛, 白天,我笑著。
夜里,我卻哭了。 眼淚流下來,打濕了一片的寂靜。
太陽不會看到真實的我,那是假面的堅強。 只有月亮,才能聽得到內心的呼喚,那是思鄉的苦痛。
孤單的人,才體會的到寂寞的痛楚, 無助的凄涼,是多么撕心烈肺,每分每秒在黑夜里侵蝕我的意志。 異鄉的游子啊,無根的飄蕩。
何時才能歸家? 皎潔的月光啊,在這寂寞的夜里帶上我的思緒回到親愛的故鄉吧, 兒子是多么的想家。 伏在家鄉的土壤,吻一吻生根的泥土,眼淚都流在心里。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秋思 張 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風引 ―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 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 孤客最先聞。
長相思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人日思歸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 思發在花前。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有古代的有現代的,希望可以幫助你。
。
思鄉詩的羈旅思鄉詩鑒賞
羈旅行役類詩歌,所寫內容無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見所聞/ 所思所想/ 所感所嘆。
指滯留他鄉很久而不能回家所產生的思鄉及思親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都包含著由此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詩人,長期客居在外,滯留他鄉,或漂泊異地,或謀求仕途,或被貶赴任途中,或游歷名山大川,或探親訪友,所謂“羈旅”,即因上述種種原因,長久寄居他鄉之意。這類詩,多抒發綿綿的鄉愁,對親人無盡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閱讀這類詩,要大抵了解詩人的歷史和遭遇,弄清詩人所思所想和詩中寄寓的復雜感情。如溫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歷來被人傳誦,它塑造了旅客聞雞而起趕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氣氛,從而進一步勾起詩人思鄉之情。
它往往表達羈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艱。人們思鄉緣由是由于。
戰亂頻仍;山長水闊;久戍邊關;宦游不歸;漂泊在外;貶官異地;雁歸故鄉;逢年過節 。 1. 字詞方面羈旅類詩詞中有一些關鍵的字詞,如“孤”“悲”“無情”“憐”“空”“獨”“故園”“相思”等。
2004年丙卷閱讀晏幾道的《鷓鴣天》,詞中的“不如歸”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試題第2問)的關鍵;2005年廣東卷閱讀寇準的《春日登樓懷歸》標題中的“懷歸”是解讀詩歌的鑰匙。有時特殊的節日,也是關鍵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常常引發旅人的思鄉懷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高適的《除夜作》等寫于唐朝兩個重要的節日,2006年江蘇卷元代詞人魏初的《鷓鴣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寫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哪!2.情感方面羈旅詩抒發的情感大致有四類:①敘寫羈旅之苦,抒發內心的孤獨、凄涼及思鄉之情。如張繼的《楓橋夜泊》、馬致遠的《秋思》等。
②感念親情之深,表達對親人的熱愛與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溫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發獨居它鄉,不得重用,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孤獨寂寞、幽怨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
④抒發厭惡戰爭、思念家鄉親人之情。如2004年江蘇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見思想情感:1.羈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親友: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3.征人思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人們在詩中如何表達思鄉之情?觸景傷情;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除夕;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托物傳情。
月、雁、笛、柳。因夢寄情;1、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
2、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妙喻傳情:鄉愁。
閨中懷人:王昌齡《閨怨》。3.手法方面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從已入筆、從對方入筆。
羈旅詩除了使用慣常的“借景抒情”“虛實結合”“渲染”等表達技巧外,有兩種特殊的表現手法:①樂景襯哀情。如杜甫的《絕句》,當時詩人客寓成都,亟思東歸,因戰亂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的嘆息。
但詩的前兩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卻勾畫出一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鮮明對照,反襯詩人思鄉之情更加濃厚。
②側面落筆。不說自己想家,卻說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覺凄涼。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詩人設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懷遠的畫面,憶之深,故望之久,將老妻寫得嬌美動人,也襯出詩人的思之切,愛之深,讀來格外凄惻動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親人在思念談論自己,而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
月亮[見月懷人]“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以幻作真,為突出對故鄉的思念;月亮:對月引發思親,思鄉之愁,如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秋風、秋霜、衰草:引發行人孤獨、凄涼、惆悵之情。
梧桐:民間傳說,鳳凰喜歡棲息在梧桐樹上。古書上說,梧桐能知秋,“梧桐一葉落,天下皆知秋”。
詩人體察梧桐葉落的飄零景象,詠嘆身世的孤苦凄涼,如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杜鵑:又叫杜宇、子規,叫聲凄切哀傷,聲如“不如歸去”。
口角鮮紅,故有“杜娟啼血” 之說。常與哀怨、思歸有關,如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沙鷗: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樓、高樓、小樓、危樓、危欄:借人在樓、倚欄或登樓遠眺表現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蘇幕遮》:“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鴻雁[候鳥,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之愁]“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愛惜,如“故人”;其他如寒山、煙、暝色、高樓、宿鳥、煙、日暮等。
有哪些著名的詩詞是寫游子思鄉的
1、《靜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乍一看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賞析】:此詩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
2、《春興》-唐·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譯文】:在一個細雨初晴的春日,楊柳的顏色已經由初春的鵝黃嫩綠變得蒼翠濃郁,經過細雨的洗浴后,柳色變得更加深暗,枝頭的殘花也在雨中全都落盡,露出了在枝頭啼鳴的流鶯。昨天晚上一夜春風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鄉夢,在夢中我追逐著春風飛回了我的家鄉洛城。
【賞析】:“春興”,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整首詩中,“春”扮演了一個貫串始終的角色。它觸發鄉思,引動鄉夢,吹送歸夢,無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風的熏染,這本來不免帶有傷感悵惘情調的鄉思鄉夢,也似乎滲透了春的溫馨明麗色彩,而略無沉重悲傷之感了。
3、《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譯文】: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征人個個眺望故鄉。
【賞析】: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
4、《絕句》-唐·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碧綠的江水把烏兒的羽毛映襯得更加潔白,山色青翠欲滴,紅艷的野花似乎將要燃燒起來。今年春天眼看著又要過去了,何年何月才是我返回故鄉的日期呢?
【賞析】:此詩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思鄉之情。
5、《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譯文】:客行在碧色蒼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蕩漾綠水間。湖水上漲,兩岸更顯開闊;風勢正順,白帆高高揚起。殘夜將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盡,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傳?還是托付北歸的大雁,讓它捎到遠方的故鄉洛陽。
【賞析】:此詩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時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了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情。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游子思鄉思國的詩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