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九歌.少司命》所有詩句
九歌·少司命
秋蘭兮麋蕪,⑴
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華,⑵
芳菲菲兮襲予。⑶
夫人自有兮美子,⑷
蓀何以兮愁苦?⑸
秋蘭兮青青,⑹
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⑺
忽獨與余兮目成。⑻
入不言兮出不辭,
乘回風兮載云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
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
儵而來兮忽而逝。⑼
夕宿兮帝郊,
君誰須兮云之際?⑽
與女沐兮咸池,⑾
晞女發兮陽之阿。⑿
望美人兮未來,⒀
臨風怳兮浩歌。⒁
孔蓋兮翠旍,⒂
登九天兮撫彗星。⒃
竦長劍兮擁幼艾,⒄
蓀獨宜兮為民正。⒅
能不能幫我寫(或找)一首關于《秦時明月》中,關于少司命的歌曲或
紫迷魅
紫衣香 輕紗揚 絕色藏 夢一場
黛眉鎖 秋水醉 凝望
落英茫 飛花殤 草染霜 枕碧荒
水心影 遙相對 斜陽
映瓊窗 流光 桃花歇 醉春光
獨自賞 靜默片語未講
落花點 梅妝 淺吟唱 誰思量
黛眉鎖 秋水醉 凝望
衣迷香 袂揚 絕色藏 夢流光
何人賞 倚陌窈窕霓裳
落花點 梅妝 淺吟唱 誰思量
水心影 遙相對 斜陽
黛眉鎖 秋水醉 凝望
少司命北風行歌詞中的詩詞
北風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詩句意思
秋蘭兮麋蕪,① 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華,② 芳菲菲兮襲予。③ 夫人自有兮美子,④ 蓀何以兮愁苦?⑤ 秋蘭兮青青,⑥ 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⑦ 忽獨與余兮目成。⑧ 入不言兮出不辭, 乘回風兮載云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 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 儵而來兮忽而逝。
⑨ 夕宿兮帝郊, 君誰須兮云之際?⑩ 與女沐兮咸池,⑾ 晞女發兮陽之阿。⑿ 望美人兮未來,⒀ 臨風怳兮浩歌。
⒁ 孔蓋兮翠旍,⒂ 登九天兮撫彗星。⒃ 竦長劍兮擁幼艾,⒄ 蓀獨宜兮為民正。
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釋:①秋蘭:古所謂蘭草,葉莖皆香。秋天開淡紫色小花.香氣更濃。
古人以為生子之祥。麋蕪:即“蘼蕪”,細葉芎藭,葉似芹,叢生,七、八月開白花。
根莖可入藥,治婦人無子。以下六句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迎神所唱。
②華:原作“枝”,《楚辭考異》引一本作“華”。王逸《楚辭章句》釋此句為“吐葉垂華”,則本作“華”,今據改。
③襲:指香氣撲人。予:我,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自謂。
④夫:發語詞,兼有遠指作用。 ⑤蓀:溪蓀,石菖蒲,一種香草。
古人用以指君王等尊貴者。詩中指少司命。
何以:因何。 ⑥青青:借為“菁菁”,茂盛貌。
以下三節為少司命所唱。 ⑦美人:指祈神求子的婦女。
⑧忽:很快地。余:我,少司命自謂。
目成:用目光傳情,達成默契。 ⑨儵(shu1舒):同“倏”,迅疾的樣子。
逝:離去。 ⑩君:少司命指稱大司命。
須:等待。因大司命受祭結束后升上云端等待,故少司命這樣問。
⑾此句上原有“與女游兮九河,沖風至兮水揚波”,王逸無注。《考異》云:“古本無此二句。”
按:“與女”二句與《河伯》中二句重復,當是由《河伯》所竄入,今刪。女(ru3汝):汝。
咸池:神話中天池,太陽在此沐浴。以下二節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⑿晞(Xi1西):曬干。陽之阿(e1婀):即陽谷,也作旸谷,神話中日所出處。
⒀美人:此處為大司命稱少司命。大司命在云端,少司命尚在人間受祭,所以大司命這樣說。
⒁怳(huang3恍):神思恍傯惆悵的樣子。浩歌:放歌,高歌。
孔蓋:孔雀毛作的車蓋。 ⒂旍(jing1精):同“旌”,翠旍,翠鳥羽毛裝飾的旌旗。
⒃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此處指天之高處。
撫:持。 ⒄竦(song3聳):肅立,此處指筆直地拿著。
擁:抱著。幼艾:兒童,即《札記·月令》所說“養幼少”的“幼少”。
⒅正: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 秋天的蘭草和細葉芎藭, 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
嫩綠葉子夾著潔白小花, 噴噴的香氣撲向面孔。 人們自有他們的好兒好女, 你為什么那樣地憂心忡忡? 一片片秋蘭青翠茂盛, 嫩綠葉片中伸出著花的紫莖。
滿堂上都是迎神的美人, 忽然間都與我致意傳情。 我來時無語出門也不告辭, 駕起旋風樹起云霞的旗幟。
悲傷莫過于活生生的離別, 快樂莫過于新結了好相識。 穿起荷花衣系上蕙草帶, 我忽然前來又忽然遠離。
日暮時在天帝的郊野住宿, 你等待誰久久停留在云際? 同你到日浴之地咸池洗頭, 到日出之處把頭發晾干。 遠望美人啊仍然沒有來到, 我迎風高唱恍惚幽怨。
孔雀翎制車蓋翠鳥羽飾旌旗, 你升上九天撫持彗星。 一手直握長劍一手橫抱兒童, 只有你最適合為人作主持正! —————————————————————— 賞析: 《少司命》是祭祀少司命神的歌舞辭。
少司命是主管人間子嗣的神;因為是主管兒童的,所以稱作“少司命”。宋羅愿說:“少司命主人子孫者也。”
(《爾雅翼》)王夫之從其說。王夫之并說古代“弗(祓)無子者祀高禖。
大司命、少司命皆楚俗為之名而祀之”。(《楚辭通釋》)則少司命乃由高禖演變而來,是女神。
《札記·月令》仲春之月:“玄鳥至。至之日,以太牢(牛羊豬三牲)祠于高禖。
天子親往。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鐲(钅換韋),授以弓矢,干高禖之前。”
鄭玄注:“天子所御,謂今有娠者。……帶以弓鐲(钅換韋),授以弓矢,求男之祥也。”
正義云:“祭高禖既畢,祝官乃禮接天子所御幸有娠之人,……乃屬帶此所御之人以弓鐲(钅換韋),又授之以弓矢于高禖之前。”可見,古之高禖,即求子之神。
實質上,高禖管生,司命管死,故在齊楚民間以司命為“大司命”,而以高禖為“少司命”。高禖的來源,鄭玄注說是“玄鳥遺卵,娀簡狄吞之而生契,后王以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
變媒言禖,神之也”。就中國而言,燕子春天由南來巢于人家,時天氣已暖,便于洗浴,且春暖花開,人的興致較高,故懷孕者多。
則高禖本來就是司子嗣之神。 本篇是少司命(充作少司命的靈子)與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對唱。
其末云:“蓀獨宜兮為民正”,則末一節為男巫之唱詞。那么,第一節(有“蓀何以兮愁苦”句)也應為男巫所唱。
由歌詞內容看,二、三、四節為少司命唱詞,五、六節也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因為本篇演唱同前一篇是連接的,少司命、大司命已在場,故再沒有下神、迎神的話,但此一篇的賓主關系與上一篇相反。
上一篇后半是女巫以少司命口吻所唱,故此篇開頭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唱出,來贊頌少司命。從情緒的承接來說,。
描寫抒發郁鄉之情的詩句
1.
,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采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
>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
>>
5.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
>
6.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
8.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9.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
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
落誰家------唐.王建>>
11.逢人漸覺
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
>
12.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
13.少小離家老大回,
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
14.
,
------唐.杜甫>>
15.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少司命>>
16.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行行重行行>>
17.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隋.
>>
18.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
19.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
20.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
21.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杜甫>>
2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
23.莫愁前路無知己,
------唐.
>>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送我情------李白>>
25.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唐.
>>
26.
,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
27.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
28.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唐.杜牧>>
29.
一杯酒,
------宋.
>>
30.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唐.趙瑕>
31.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宋.蘇軾>>
3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