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天的詩句越多越好
描寫春天的詩,該地址(絕對無毒)共有40首:以下是部分古詩 春詞 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春雨 李商隱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鄧獨自歸。 春宮曲 王昌齡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春宮怨 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欲歸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和晉陵陸丞相早春游望 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
麗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憶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是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春怨 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
描寫春天的詩句和詩意
1、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蝶戀花·春景》宋代: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釋義:
花兒殘紅褪盡,樹梢上長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飛舞,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圍墻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墻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墻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2、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村居》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釋義:
草木生長鳥兒飛舞的楊春二月時節,輕拂堤岸的楊柳沉醉在煙霧般的水汽之中。
村里的孩子們放學回家天色還早,趕緊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絕句二首》唐代: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釋義: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4、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木蘭春·春景》宋代: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釋義:
信步東城感到春光越來越好,皺紗般的水波上船兒慢搖。條條綠柳在霞光晨霧中輕擺曼舞,粉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春意妖嬈。
總是抱怨人生短暫歡娛太少,怎肯為吝惜千金而輕視歡笑?讓我為你舉起酒杯奉勸斜陽,請留下來把晚花照耀。
5、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日》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釋義:
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關于春天的詩句及其賞析
描寫春天的詩: 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
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歲中進士,為弘文館校書郎。
后來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黃、池、睦、湖等州做過刺使,還曾在中央任過監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員外郎等職,終于中書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詩人。青年時期的杜牧,懷有經邦濟世之志,喜讀兵書,為人剛直不阿,敢于指陳時弊。
后來,由于卷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張未得旋展,終于墮入頹廢享樂、縱情聲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學方面,主張文以致用,強調內容為主,形式為輔,提倡言之有物,樸實無華的文風;反對無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
在晚唐追求浮麗柔靡的文壇上,他主張“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以豪邁俊爽,拗峭清麗獨樹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絕都寫得很成功,而七絕尤為凝煉、自然,很多名篇為后人所傳誦。
由于他在詩歌方面成就較高,后人把他與杜甫相提,稱為“小杜”,或為李商隱并提,稱為“李杜”。杜牧雖然寫了一些進步詩篇,但也寫了不少消極頹廢、趣味低下的作品,這些含有糟粕的詩歌,應引起注意,給予批判。
[注釋] ①郭:外城。酒旗:酒簾,高懸在酒店外的標幟。
②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據《南史·循吏·郭祖深傳》說:“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這里說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數字。 [譯詩] 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 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風飄動。
南朝統治者篤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廟, 如今有多少樓臺都籠罩在這蒙蒙的煙雨之中。 [賞析] 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一首七絕。
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已經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只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一些,似乎領我們參觀了幾個景點,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首先詩人把我們帶入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你看,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那帝水的村莊,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風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馳神往!“千里”說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里有過渡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詩人在這里不說“江南四百八十寺”,而說“朝朝四百八十寺”,顯然別有意蘊。
南朝統治者佞佛,勞民傷財,修建了大量寺廟,《南史·郭祖深傳》說:“時帝大弘釋典,將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條以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據此,杜牧說“四百八十寺”顯然說少了。
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為歷史的遺物,成為江南美妙風景的組成部分了。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涵也更豐富了。
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一句一景,各具特色。這里有聲音有色彩,有空間上的拓展,有時間上的追溯。
在短短的28個字中,詩人以極具概括性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 《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文賞析】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
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叛軍俘獲,帶到長安。
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于次年三月。
詩的前四句寫都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
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
(《溫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
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
“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濃淡淡,動奪天巧。”《唐音癸簽》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
兩。
描寫春天的古詩和詩意
春日年代:【宋】 作者:【朱熹】 體裁:【七絕】 類別:【記時】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光好年代:【唐】 作者:【和凝】 體裁:【詞】 類別:【】頻葉軟,杏花明,畫船輕。
雙浴鴛鴦出綠汀,棹歌聲。春水無風無浪,春天半雨半晴。
紅粉相隨南浦晚,幾含情。春天吟年代:【宋】 作者:【邵雍】 體裁:【】 類別:【】一片春天在眼前,眼前須識好春天。
春秋冬夏能無累,雪月風花都一連。能用真腴為事業,豈防他物害暄妍。
我生其幸何多也,安有閑愁到耳邊。山中五詠·春早年代:【唐】 作者:【皇甫冉】 體裁:【】 類別:【】草遍潁陽山,花開武陵水。
春色既已同,人心亦相似。詠春年代:【宋】 作者:【楊簡】 體裁:【】 類別:【】日日看山不厭山,白云吞吐翠微間。
靜明光里無窮樂,只是令人下語難。詠春年代:【宋】 作者:【石延年】 體裁:【】 類別:【】一氣回元運,恩含萬物深。
陰陽造端數,天地發生心。有信來還逝,無私古到今。
和風激遺暢,南轉入薰琴。次韻郡粹王子文小園詠春年代:【宋】 作者:【戴復古】 體裁:【】 類別:【】州縣徒勞喜近民,民間何事不關身。
誰知風月臺中客,自是絲綸閣上人。萬縷綠垂楊柳雨,一梢紅破海棠春。
小園暫作風光主,朝馬行隨輦路塵。送春酒邊年代:【宋】 作者:【陳著】 體裁:【】 類別:【】今朝天氣新,聚首見情真。
園木相看古,池魚亦詠春。山林如此酒,宇宙幾何人。
堪笑塵埃世,興懷石季倫。丁丑詠春偶成年代:【宋】 作者:【楊簡】 體裁:【】 類別:【】葉葉枝枝都教女,紅紅白白盡呈人。
如何自古知音少,方到而今得句新。既遣鳥啼頻囑咐,又令鶴舞出精神。
便將天作一張紙,難畫慈湖二月春。詠春近余雪應詔詩年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體裁:【】 類別:【】送寒開小苑。
迎春入上林。絲條變柳色。
香氣動蘭心。待花將對酒。
留雪擬彈琴。陪游愧并作。
空見奉恩深。詠春幡年代:【唐】 作者:【溫庭筠】 體裁:【五律】 類別:【】閑庭見早梅,花影為誰栽。
碧煙隨刃落,蟬鬢覺春來。代郡嘶金勒,梵聲悲鏡臺。
玉釵風不定,香步獨徘徊。柳垂金年代:【宋】 作者:【仲殊】 體裁:【詞】 類別:【】中春天氣禁煙暖。
馀七葉,丹蓂未卷。海岳靈輝儲慶遠。
降非熊,運符亨旦。寶霧香凝,非錦筵紅薦。
永算金尊屢滿,酒里千年春爛漫。共朱顏,鎮長相見。
春日田園雜興五首年代:【宋】 作者:【陳希聲】 體裁:【】 類別:【】田園與在半春天,春事關心夜不眠。護撒秧畦須擁水,辟栽蔬圃更堤川。
青囊子粒鄉風舊,翠箬靈芽社雨前。獨立斜陽無限意,一聲發谷野橋邊。
漁歌子年代:【唐】 作者:【李珣】 體裁:【詞】 類別:【】楚山青,湘水淥,春風澹蕩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漁艇棹歌相續。
信浮沉,無管束,釣回乘月歸灣曲。酒盈尊,云滿屋,不見人間榮辱。
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
水為鄉,蓬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
柳垂絲,花滿樹,鶯啼楚岸春天暮。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郎歸去。
罷垂綸,還酌醑,孤村遙指云遮處。下長汀,臨深渡,驚起一行沙鷺。
九疑山,三湘水,蘆花時節秋風起。水云間,山月里,棹月穿云游戲。
鼓清琴,傾淥蟻,扁舟自得逍遙志。任東西,無定止,不議人間醒醉。
春日偶成年代:【宋】 作者:【程顥】 體裁:【七絕】 類別:【記時】云淡風輕過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春日登城年代:【宋】 作者:【鄭思肖】 體裁:【七絕】 類別:【】城頭啼鳥隔花鳴,城外游人傍水行。遙認孤帆何處去,柳塘煙重不分明。
點絳唇 春日風雨有感年代:【明】 作者:【陳子龍】 體裁:【詞】 類別:【】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
積累一首春天的古詩寫詩意和賞析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蘇軾 (宋)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
大雁北飛,就像要回到北方家鄉的人那樣,但是由于依戀,差一點掉了隊。還沒有飛到北方時,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賞析
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也發揮了詩的長處。詩人用他饒有風味、虛實相間的筆墨,將原畫所描繪的春色展現得那樣令人神往。在根據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蘇軾又有新的構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
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大地復蘇,竹林已被新葉染成一片嫩綠,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接著,詩人的視線由江邊轉到江中,那在岸邊期待了整整一個冬季的鴨群,早已按捺不住,搶著下水嬉戲了。
然后,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蒿長出新枝了,蘆芽兒吐尖了;這一切無不顯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全詩洋溢著一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描寫春天的古詩詞.詩意,注釋,賞析
春日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譯文
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釋
1、春日:春天。
2、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尋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5、濱:水邊,河邊。
6、光景:風光風景。
7、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8、東風:春風。
賞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詠春。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訪”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創作背景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首是作者春天郊游時所創作的游春觀感,而根據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這首詩創作之時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達泗水之地。
關于春景的詩句并賞析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⑵妝⑶成一樹⑷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⑸。
不知細葉誰裁⑹出,
二月⑺春風似剪刀。
【注釋】
⑴ 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本詩描寫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⑶ 妝:裝飾,打扮。
⑷ 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絳: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絳: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狀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農歷二月,正是仲春時節。
⑻ 似:好像,如同。
【譯文】
柳樹像碧玉裝扮成的美女一樣,千萬枝柳條像她那綠色的絲帶。知道這細嫩的柳葉是誰剪裁的嗎?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風啊!
【題解】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賞析】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征。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
古詩[春詞]的詩意
詩意:此詩描寫一位宮女扮好新妝卻無人賞識,只能百無聊賴地獨自數花朵解悶,引得蜻蜓飛上頭來的別致情景。全詩抒寫宮怨閨情,但與其他同類詩迥然不同。詩人通過對宮女神態的傳神刻畫,表現了她不勝幽怨之情。詩意別出心裁,富有韻味。
《春詞》
唐代: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譯文:濃妝艷抹打扮一新下紅樓,深深庭院春光雖好只添愁。走到庭中查數新開的花朵,蜻蜓有情飛到了玉簪上頭。
擴展資料
這首七言絕句詩是寫宮怨的。它寫“怨”,不在人物愁容滿面的外形上著墨,而在人物牽情觸緒的心境上落筆,有相當的感染力量。
首句“新妝宜面下朱樓”,說梳洗妝扮,調脂勻粉,煥然一“新”,色麗稱“宜”,可見這位女主人公是特意修飾儀態的。她整容添貌后走下樓來,這動作本身就暗示了之所以要打扮得漂亮一些的原因了。
次句“深鎖春光一院愁”,說下樓后看到了一片洋溢著春天氣息的景致,這本來會令她賞心悅目,然而她卻產生了別樣的感受,不禁怨將起來。
“春光”被“深鎖”在宮墻之內,使長年幽居于這里的妙齡女子睹春而傷情,流漾出頗為難耐的寂寞,所以變成了滿院春光滿院愁了。這種心理錯位,反映了人物有青春年華任虛度的苦悶。
三句“行到中庭數花朵”, 說她信步走到庭院中間無聊之極,只得數落花以遣悶。人們不免要產生疑問:她到這里來是干什么的呢?從她置身在駘蕩春光里不為良辰美景所心動,而偏偏要去“數花朵”。
讓時間就這么推移過去的表現里,讀者也就可以探知到在她的心靈上是一片沒有生氣的荒原。花是好看的,姹紫嫣紅,然而它再妍麗,一成落花,那還有什么生命呢!由此,我們不能忽視了這“數落花”的內在意蘊。
女主人公是在以“落花”自比,她貌美如花,但歲歲月月消逝著青春年華,嘆怨嗟恨,所以見落花而生傷感,就象“數落花” 一樣在計算著她被冷落了多少時間。
末句“蜻蜓飛上玉搔頭”,“玉搔頭”,女子首飾的一種,即玉簪。《西京雜記》卷二:“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后宮人搔頭皆用玉,玉價倍貴焉。”白居易《長恨歌》:“花細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這句詩意是說不解人愁的蜻蜓飛到玉簪上來了,似乎只有它在賞此新妝。這樣煞住全詩,顯得意峭情拔,點明了宮怨的主題。這位宮人妝成佇候君王,久待不至,邀寵不成,落得枉自打扮了一場!蜻蜓無知,“飛上玉搔頭”,使她倍覺孤凄!
在封建社會里,幽禁在宮苑里的婦女,是統治者的玩物。“后宮佳麗三千人”,但大多數終生不得見君王一面,直到抑郁而死。這首詩細膩地寫了女主人公從懷有希望到成為幻影的心里過程,巧妙地將怨藏在層層遞進的詩句之中,令讀者卒讀大感其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和樂天春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