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世外桃源與世隔絕的生活的句子
都曾做過世外桃源的美夢,都曾幻想過有朝一日做個世外仙人。
陶淵明是淡泊的,清心寡欲的,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間,倒有種超脫之感了。自從一次偶然讀過他的《世外桃源》之后,我便開始幻。
2012-06-24 那個最懂我的你,此刻,就成了我心底的世外桃源,無論多累多苦,都愿獨守這一處安寧,供心片刻的棲息寧靜。久而久之,也許就變成依賴了。
思念你,成了一種無藥可解的頑疾。伴隨著深秋。
2012-04-12 兩個人的世界是獨特的世外桃源,在那里領略到了無限美好風光。現實中困難再大,都已把它拋到了九霄云外。
我們只感受美好,幸福。能作為人來到這世界;生活已經給予我們太多幸福,我們。
..。
向往世外桃源與世隔絕的生活的句子有哪些?
有關世外桃源的詩句
1. 《世外桃源》-王洪(現代詩人)
世間山水美如畫,外傳美名贊聲隆。
桃花綻放迎賓客,源涌銀浪笑春風。
2. 《桃花源記》-王洪(現代詩人)
桃李芬芳映山紅,花開果實物阜豐。
源泉作墨抒壯志,記載詩篇畫圖宏。
3. 《憶桃源》-王洪(現代詩人)
東晉陶令隨仙去,陽朔留下桃花源;
輕舟滿載天下客,仙境暢游樂開顏。
4. 《桃源人間》-王洪(現代詩人)
燕子湖水繞桃源,南山種豆有良田;
阡陌桑竹美如畫,狹道通船逾千年。
5. 《原始部落》-王洪(現代詩人)
游船悠悠進部落,狹道豁然見開闊;
粗獷奔放民族舞,自編自演共享樂。
6. 《壯鄉歌臺》-王洪(現代詩人)
承傳前輩老銅鼓,敲響歌圩盛情中;
相繼歌仙好傳統,笑迎天下眾嘉朋。
7. 《水鄉侗寨》-王洪(現代詩人)
過寨門前品甜酒,豐碩果實心中留;
三姐繡球表深意,蠟染姑娘巧手頭。
8. 《淵明山莊》-王洪(現代詩人)
世外仙境水連天,桃源景色醉人間;
淵明采菊東籬下,山莊平曠好耕田。
9. 《風雨橋》-王洪(現代詩人)
漫步走上風雨橋,人來客往主通道;
一步一窗觀佳景,四季全貌皆賞到。
10. 《戀桃源》-王洪(現代詩人)
桃源幽美勝仙境,寶地耕耘宜精勤;
嫦娥下凡不思去,甘愿化作陽朔人。
關于“世外桃源”的成語故事: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走了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兩岸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艷而美麗,花瓣紛紛落下。他對此感到非常詫異。繼續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漁人便下了他的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寬闊平坦的土地,排列整齊的房屋,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可以互相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孩子們都神情愉快,自得其樂(那里的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了酒,又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同縣的人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罷)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后,向村里人告辭。(臨別時)村里人囑咐他道:“(我們這個地方)的情況不必對外邊的人說啊。”,(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劃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后,高高興興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實現,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沒有人探尋(桃花源)了。
誰有描寫世外桃源的詩句啊`~~麻煩賜教!!
1、《桃源行》——唐代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譯文:漁舟順溪而下,追尋那美妙的春景,夾岸桃花映紅了古渡口兩旁。花樹繽紛,忘記了路程遠近;行到青溪盡處,忽然隱約似見人煙。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開朗一片平川。遠望去叢叢綠樹有如云霞綺聚集,進村見戶戶門前翠竹鮮花掩映。
2、《桃源行》——宋代王安石
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
此來種桃經幾春,采花食實枝為薪。
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
漁郎漾舟迷遠近,花間相見因相問。
譯文:逃避亂世的不僅是商山四皓,也有桃花源里的種桃人家。到此地種桃度過了多少冬春,采桃花吃桃實桃枝可作柴薪。子孫在這里生活與世隔絕,雖有父子卻不分君臣。漁郎蕩著船不知遠近,在桃花深處相見吃驚地彼此相問。
3、《桃花源詩》——魏晉陶淵明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余樂,于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愿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譯文:兒童歡跳縱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草木花開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雖無年歷記時日,四季推移自成歲。歡快安逸樂無窮,哪還需要動知慧?奇蹤隱蔽五百歲,一朝開放神奇界。浮薄淳樸不同源,轉眼深藏無處覓。請問世間凡夫子,可知塵外此奇跡?我愿踏乘輕云去,高飛尋找我知己。
4、《桃源圖》——唐代韓愈
聽終辭絕共凄然,自說經今六百年。
當時萬事皆眼見,不知幾許猶流傳。
爭持酒食來相饋,禮數不同樽俎異。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無夢寐。
夜半金雞啁哳鳴,火輪飛出客心驚。
人間有累不可住,依然離別難為情。
譯文:聽完漁人的敘述大家都凄然感嘆,自己說遷移到桃源今天已有了六百年的時間。當年的萬千事件我們都曾親眼見過,不知到今天還有多少在流傳著。大家都爭著拿出酒食來款待漁人,他們的禮節與器物都與世人大不相同。
漁人在月明之夜獨宿在空空的玉堂中,骨冷魂清感覺到萬念俱消,夢也不做一個。半夜的時候聽到金雞在啁哳啼叫,太陽出來也讓漁人感到怦然心跳。在人家他還有家室之累因而不敢在此處逗留太久,最終還是懷著戀戀不舍的惜別之情離開了仙境。
5、《武陵桃源送人》——唐代包融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譯文:進入幽靜的武陵源后,村落中雞犬處處,是那秦時人家。最先見到這幅美景的是誰呢?如今武陵源的水流動依舊,桃花也重開了。
描寫世外桃源的優美句子
碧波蕩漾,綠水環繞,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刑。
一環接著一環,微風拂過,似有萬千愁緒,湖中泛起了漣漪。 草原多么像海啊!只是比海寂靜;草原多么像一幅沒有框子的畫,廣漠得望不到邊際。
高原的氣候,真叫人無從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風滿天,忽而平靜得紋絲不動。
高原上的春天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一閃便不見了。 綠草如茵的草原上還有一條細細的河,袒露在陽光下,遠遠看去,像一條發光的銀項鏈。
那霏霏的雨絲,宛如一片朦朧的煙霧,遮掩了綿延千里的淮河平原。 山野里,金黃的油菜花夾雜在綠油油的麥苗里組成了一幅幅美麗的春色畫卷,使人贊嘆不已。
萬里晴空,陽光燦爛。春姑娘曬得都瞇縫起眼睛來了。
那嫩綠的新葉,那田野的薄霧輕煙,象她的衣衫。隨著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簡直要頂著腳站出來啦。
西邊天際出現了比胖娃娃的臉蛋還要紅還要嬌嫩的粉紅色。太陽的周圍最紅,紅得那樣迷人。
紅色向四下蔓延著,蔓延了半個天空,一層比一層逐漸淡下去,直到變成了灰白色。天空中飄浮著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氣。
夜幕籠罩著草原,一盤圓月從魚鱗般的云隙中閃出,草原上彌漫起朦朧的月光,像是升騰起來的一片淡淡的銀霧。 一片連綿不斷的平原,在天空下伸展,沒有山丘,像風平浪靜的日子里的海一樣平靜。
一片遼闊的大草原,大得無邊無際,微風扶著泥土散發出的芳香,把一大片一大片莊稼吹得如漣波蕩漾。 雨后的草原,野花競放,像一塊剛浸過水的花頭巾,連露珠兒也都是五顏六色的了! 遠遠地眺望,草地上有團團白云在蠕動,原來這是牧場的羊群,一只只白生生的,肥壯可愛,使草原更加生機勃勃。
。.。
形容一個人過著人間仙境 的生活 身居世外桃源 不食 人間煙火的詩句 -
引申的意思就是飯。
但用在特定的場合又含有貶義,不凡凡俗道教稱神仙或修道者不吃熟食,以現在來說就已經算是不食人間煙火了英文里的說法,與人群徹底隔離了,人人都得吃飯。比喻人有出世之意。
不被人間的濁氣所染,形容一個人太清高。也比喻詩畫之意高超。
間煙火是指炊煙,所以用不食人間煙火來形容女孩子的清麗脫俗和驚世脫俗的魅力,只有神仙不用吃飯。超凡脫俗,就好像不吃人間飯食的仙子一般. 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出人世這個范圍的,有無限的幽雅有與高貴,或者與社會脫節;用于別的人群時候形容這個人已經脫離了凡人的生理需求了,不喜歡溝通與交流,保持自己的獨特的性格。
向往世外桃源與世隔絕的生活的句子
都曾做過世外桃源的美夢,都曾幻想過有朝一日做個世外仙人。陶淵明是淡泊的,清心寡欲的,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間,倒有種超脫之感了。自從一次偶然讀過他的《世外桃源》之后,我便開始幻。2012-06-24
那個最懂我的你,此刻,就成了我心底的世外桃源,無論多累多苦,都愿獨守這一處安寧,供心片刻的棲息寧靜。久而久之,也許就變成依賴了。思念你,成了一種無藥可解的頑疾。伴隨著深秋。2012-04-12
兩個人的世界是獨特的世外桃源,在那里領略到了無限美好風光。現實中困難再大,都已把它拋到了九霄云外。我們只感受美好,幸福。能作為人來到這世界;生活已經給予我們太多幸福,我們..
描寫世外桃源的優美句子有哪些?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我直接把文章給你,你挑一個吧
心中的世外桃源
周國平先生曾寫過一篇《豐富的安靜》,我讀過后甚是喜歡,在摘錄本上做了滿滿的摘錄,幾乎是全文!
也許是時間的洗禮讓我漸漸對外世浮華失去了追求的動力,而是愈發渴望緩緩飛向青冥去在那顆代表著豐富精神世界的恒星。也許這也是我為什么如此喜歡《豐富的安靜》的原因吧!
但我試圖去尋找其他原因。因為我知道,在自己內心,使我發生這樣改變的還有更深層更根本的原因。我也不是一個不愛刨根問底的人。
夜里,我走在燈市繁華的大街上,抬起頭,滿目絢麗的霓虹照的我頭暈目眩,實是受不了。于是我問外世,它告訴我它變了。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會為利益權勢忘記情誼、忘記本性,互相爭得頭破血流,各個意馬心猿,六神無主,暴跳如雷。于是爭吵、心機、陰謀越發猖狂,占據了人們的心靈。
抱著世界為何至于此的疑問,我又去窺探了內心。
在某個深夜里,我曾深深地思考過這個問題。人們如此丟了本地卷入俗世浮華的旋渦,實在是自心所作!外界的誘惑太大,人們主觀上又是愿意接受好處和利益的,于是被外接勾了魂魄,失了本性。他們的世界是豐富的,卻豐富的如此嘈雜,甚至會令人心生厭意。自己興許是還沒長大,還不能徹底明白他們這么做的目的,興許也是心智足夠成熟了吧!我不像那些人們,更不想追求那些世俗的東西。我的心還是靜下來的時候居多,不大會被那些世俗相爭所困擾,所以在我的心里私自經營著一座世外桃源。也許沒有陶淵明想象的雞犬相聞,但是對于我來說,足夠了。那是一個可以讓我靜下心來品清茶之苦甜,嗅花草之清香,聽黃鸝之悅鳴的地方。生活在大城市里,能擁有這樣一個“地方”對我來說真是再好不過了。
想到這里,我也大概明白了自己為什么會如此喜歡那篇文章。一切皆心態所致,擁有怎樣的心態,就擁有怎樣的世界!我喜歡安靜喜歡擺脫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我也喜歡豐富,那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至于,許多人們仍在為金錢所傷,傷了情誼,傷了自己,也是被他們未脫去塵世困擾的心態所控制,看到的只有如此現實的世界,六根未凈!但愿他們能早日建起屬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秋時樹枯葉落,草黃人稀,也許大多數人會感傷暮年之苦。但以一顆安寧的心態去看待這一切,又何嘗不為歸還、靜穆、輪回的美好呢?
讓心靈如湖中之水,深邃方得寧靜,寧靜方能致遠,追尋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碧波蕩漾,綠水環繞,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刑。一環接著一環,微風拂過,似有萬千愁緒,湖中泛起了漣漪。
草原多么像海啊!只是比海寂靜;草原多么像一幅沒有框子的畫,廣漠得望不到邊際。
高原的氣候,真叫人無從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風滿天,忽而平靜得紋絲不動。
高原上的春天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一閃便不見了。
綠草如茵的草原上還有一條細細的河,袒露在陽光下,遠遠看去,像一條發光的銀項鏈。
那霏霏的雨絲,宛如一片朦朧的煙霧,遮掩了綿延千里的淮河平原。
山野里,金黃的油菜花夾雜在綠油油的麥苗里組成了一幅幅美麗的春色畫卷,使人贊嘆不已。
萬里晴空,陽光燦爛。春姑娘曬得都瞇縫起眼睛來了。那嫩綠的新葉,那田野的薄霧輕煙,象她的衣衫。隨著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簡直要頂著腳站出來啦。
西邊天際出現了比胖娃娃的臉蛋還要紅還要嬌嫩的粉紅色。太陽的周圍最紅,紅得那樣迷人。紅色向四下蔓延著,蔓延了半個天空,一層比一層逐漸淡下去,直到變成了灰白色。天空中飄浮著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氣。
夜幕籠罩著草原,一盤圓月從魚鱗般的云隙中閃出,草原上彌漫起朦朧的月光,像是升騰起來的一片淡淡的銀霧。
一片連綿不斷的平原,在天空下伸展,沒有山丘,像風平浪靜的日子里的海一樣平靜。
一片遼闊的大草原,大得無邊無際,微風扶著泥土散發出的芳香,把一大片一大片莊稼吹得如漣波蕩漾。
雨后的草原,野花競放,像一塊剛浸過水的花頭巾,連露珠兒也都是五顏六色的了!
遠遠地眺望,草地上有團團白云在蠕動,原來這是牧場的羊群,一只只白生生的,肥壯可愛,使草原更加生機勃勃
關于世外桃源的詩
1、《桃源行》王維(唐朝)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神仙遂不還。
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云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2、陶淵明《桃花源詩》(南宋初)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馀樂,于何榮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
愿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桃源行》是王維十九歲時寫的一首七言樂府詩,題材取自陶淵明的敘事散文《桃花源記》。清人吳喬在《圍爐詩話》中曾說:“意思,猶五谷也。文,則炊而為飯;詩,則釀而為酒也。”好的詩應當象醇酒,讀后能令人陶醉。
因此,要將散文的內容改用詩歌表現出來,決不僅僅是一個改變語言形式的問題,還必須進行藝術再創造。王維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進行了這種藝術上的再創造,因而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得以與散文《桃花源記》并世流傳。
陶淵明寫桃花源,用了散文與詩兩種文體。《桃花源記》主要是描寫漁人出入桃花源的經過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桃花源詩》是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寧。《桃花源詩》內容豐富,對于了解陶淵明描寫桃花源的意圖和生活理想很有幫助。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生活在世外桃源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