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懷念她的故鄉,誰能告訴我一首她寫的關于這種思鄉情結的詩?
【出塞曲】
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長城外才有的景象
誰說出塞曲的調子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
那是因為
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閃著金光
像那風沙呼嘯過大漠
像那黃河岸 陰山旁
英雄騎馬壯
騎馬榮歸故鄉
【鄉愁】
故鄉的歌 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仿佛霧里的 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席慕容的詩《鄉愁》
【詩歌全文】
鄉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詩歌賞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
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廓,僅剩一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里別離,濃似血卻又隔著一層迷蒙的云霧。用霧里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一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恒。是從上兩層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詩人用沒有車輪的樹永駐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
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的融合,使整首詩的意境深邃悠遠。比喻的貼切自然、語言的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
懷念家鄉的詩詞
⑴除 夜 作 〔唐〕高 適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⑵歸 家 〔唐〕杜 牧稚子牽衣問, 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 贏得鬢邊絲?⑶鄉 思 [宋]李 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⑷京 師 得 家 書 〔明〕袁 凱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戴叔倫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⑹聞雁 [唐]韋應物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⑺雜詩(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⑻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⑼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⑽月夜億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⑾送別(隋朝民歌)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尺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⑿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⒀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⒁示兒(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⒂漁家傲(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⒃一剪梅 舟過吳江(蔣捷)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瀟瀟。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⒄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⒅獄中題壁(譚嗣同)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⒆有感一章(譚嗣同)世間萬物抵春愁,今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靜夜思【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陰雨【唐】白居易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云遮眼,思鄉雨滴心。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唐】李中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濕巾。音書天外斷,桃李雨中春。
欲飲都無緒,唯吟似有因。輸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唐】杜荀鶴驅馬傍江行,鄉愁步步生。舉鞭揮柳色,隨手失蟬聲。
秋稼緣長道,寒云約古城。家貧遇豐歲,無地可歸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唐】張喬何處積鄉愁,天涯聚亂流。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
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瀟湘見來雁,應念獨邊游。
思鄉作【唐】布燮瀘北行人絕,云南信未還。庭前花不掃,門外柳誰攀。
坐久銷銀燭,愁多減玉顏。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山。
冬日山居思鄉【唐】周賀大野始嚴凝,云天曉色澄。樹寒稀宿鳥,山迥少來僧。
背日收窗雪,開爐釋硯冰。忽然歸故國,孤想寓西陵。
云夢故城秋望【唐】戎昱故國遺墟在,登臨想舊游。一朝人事變,千載水空流。
夢渚鴻聲晚,荊門樹色秋。片云凝不散,遙掛望鄉愁。
除夜作【唐】高適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故鄉杏花【唐】司空圖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江外思鄉【唐】韋莊年年春日異鄉悲,杜曲黃鶯可得知。
更被夕陽江岸上,斷腸煙柳一絲絲。遠望【唐】元稹滿眼傷心冬景和,一山紅樹寺邊多。
仲宣無限思鄉淚,漳水東流碧玉波。和三鄉詩【唐】高衢南北千山與萬山,軒車誰不思鄉關。
獨留芳翰悲前跡,陌上恐傷桃李顏。這里全是李白的:靜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夜洛城笛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千里思 李白李陵沒胡沙,蘇武還漢家。
迢迢五原關,朔雪亂邊花。一去隔絕國,思歸但長嗟。
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渡荊門送別 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境,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送友人 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游秋浦白苛陂 李白白笴夜長嘯,爽然溪谷寒。
魚龍動陂水,處處生波瀾。天借一明月,飛來碧云端。
故鄉不可見,腸斷正西看。與史中郎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李白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秋夕旅懷 李白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
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目極浮云色,心斷明月暉。
芳草歇柔艷,白露催寒衣。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
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時欲東游遂有此贈 李白裴公有仙標,拔俗數千丈。
澹蕩滄洲云,飄。
懷念故鄉的詩詞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陰雨
【唐】白居易
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云遮眼,思鄉雨滴心。
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濕巾。
音書天外斷,桃李雨中春。
欲飲都無緒,唯吟似有因。
輸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鶴
驅馬傍江行,鄉愁步步生。
舉鞭揮柳色,隨手失蟬聲。
秋稼緣長道,寒云約古城。
家貧遇豐歲,無地可歸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張喬
何處積鄉愁,天涯聚亂流。
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
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
瀟湘見來雁,應念獨邊游。
思鄉作
【唐】布燮
瀘北行人絕,云南信未還。
庭前花不掃,門外柳誰攀。
坐久銷銀燭,愁多減玉顏。
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山。
冬日山居思鄉
【唐】周賀
大野始嚴凝,云天曉色澄。
樹寒稀宿鳥,山迥少來僧。
背日收窗雪,開爐釋硯冰。
忽然歸故國,孤想寓西陵。
云夢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國遺墟在,登臨想舊游。
一朝人事變,千載水空流。
夢渚鴻聲晚,荊門樹色秋。
片云凝不散,遙掛望鄉愁。
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故鄉杏花
【唐】司空圖
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江外思鄉
【唐】韋莊
年年春日異鄉悲,杜曲黃鶯可得知。
更被夕陽江岸上,斷腸煙柳一絲絲。
遠望
【唐】元稹
滿眼傷心冬景和,一山紅樹寺邊多。
仲宣無限思鄉淚,漳水東流碧玉波。
和三鄉詩
【唐】高衢
南北千山與萬山,軒車誰不思鄉關。
獨留芳翰悲前跡,陌上恐傷桃李顏。
席慕容的鄉愁詩有哪些
1、鄉愁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顆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2、長城謠
盡管城上城下爭戰了一部歷史
盡管奪了焉支又還了焉支
多少個隘口有多少次悲歡啊
你永遠是個無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巔
冷眼看人間恩怨
為什么唱你時總不能成聲
寫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萬里的軀體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樹 你的風
敕勒川 陰山下
今宵月色應如水
而黃河今夜仍然要從你身旁流過
流進我不眠的夢中
3、出塞曲
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長城外才有的清香
誰說出塞子歌的調子都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
那是因為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
想著草原千里閃著金光
想著風沙呼嘯過大漠
想著黃河岸啊 陰山旁
英雄騎馬啊 騎馬歸故鄉
4、命運
海月深深
我窒息于湛藍的鄉愁里
雛菊有一種夢中的白
而塞外
正芳草離離
我原該在山坡上牧羊
我愛的男兒騎著馬來時
會看見我的紅裙飄揚
飄揚 今夜揚起的是
歐洲的霧
我迷失在灰黯的巷弄里
而塞外
芳草正離離
5、隱痛
我不是只有 只有
對你的記憶
你要知道
還有好多好多的線索
在我心底
可是 有些我不能碰
一碰就是一次
錐心的疼痛
于是
月亮出來的時候
只好揣想你
微笑的模樣
卻絕不敢 絕不敢
揣想 它 如何照我
塞外家鄉
6、狂風沙
風沙的來處有一個名字
父親說兒啊那就是你的故鄉
長城外草原千里萬里
母親說兒啊名字只有一個記憶
風沙起時 鄉心就起
風水落時 鄉心卻無處停息
尋覓的云啊流浪的鷹
我的揮手不只是為了呼喚
請讓我與你們為侶 劃遍長空
飛向那歷歷的關山
一個從沒見過的地方竟是故鄉
所有的知識只有一個名字
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
父親啊母親
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
7、漂泊的湖
——羅布泊記
樓蘭已毀 盡管
那里曾經有多少難舍的愛
多少細細堆砌而成的我們
難舍的繁華
當你執意要做善變的河流
我就只能
成為那遷移無定的湖了
但我并沒有忘記 每個月夜
我都在 月光下記錄著水紋的痕跡
為的是 好在千年之后
重回原處 等你
8、后記
藏在童年 藏在模糊的黃昏
藏在逐漸遠去的記憶里
有些什么 零亂而又散漫
正從路的盡頭低聲向我呼喚
仿佛錯誤已經鑄成
卻沒有人肯承認
這就是我所能擁有的整整的一生
以一種多么奇怪的方式進行
在溫暖而又甜蜜
卻一直認作是異鄉的夜里
流淚轉述著那些聽來的故事
從陌生的故鄉 從冰寒的歷史
只知道這么幾首席慕容的鄉愁詩,希望滿意
自己寫一篇思念故鄉的散文詩(緊急)!一棵開花的樹席慕蓉 愛
故鄉[散文詩] 那天邊飄過的白云是你么。
那呼呼的秋風是你么?行遍天涯路,最難忘的是故鄉泥濘的山路· 呵。故鄉。
我又看見柏樹林下泥濘的往事。重溫你。
不是蒙蒙細雨中牧童牛背上吹奏的柳笛,也不是漁舟唱晚幽雅的情調· 誕生在那個苦難的年代。 注定我一生與小草為伍,一線巖縫就是一線生機。
父親在那個狂風暴雨的晚上含恨的走了,帶著老水牛深深的嘆息。帶著山村厚重的蒼涼。
母親被時代的風暴定格在歷史的屏風鏡上,搖擺成村口那棵古老的楝子樹。我就是樹旁那棵弱不禁風的小柏樹· 孤獨的小木屋伴著母親和我辛苦的日子。
一盞煤油燈半碗玉米粥的日子很滿足,母親把饑餓換成希望填補我成長,長成一雙結實的大腳,任憑風浪吹打也堅定有力,要知道我今天的倔強是從前的生活提煉出來的。我再也不是那棵弱不禁風的小柏樹· 我是一只凌空翱翔的孤雁,在無邊的大海上傲視洶涌的風暴。
在現實與冥想之間我用堅毅裝飾脆弱的翅膀。我苦渡。
為父親臨終的遺囑,在命運之峰尖艱難地跋涉。如今。
你老了,你身邊的那棵小柏樹已長大成才離你而去。帶著你失去的青春。
失去的愛情省下的半碗玉米粥的親情。哦。
我是你的逆子么?拋下你。 我是怕我風雨飄搖的帆壓傷你沉重的背脊,我是怕貧脊給你太多太重的負荷。
我去山那邊,背負著對你長久的思念,種相思樹于對岸,我欲哭無聲,一首>澀痛我苦澀的喉嚨,裝點著我每一個異鄉夢·。
古詩《鄉愁》,席慕容的
編輯本段【席慕蓉的《鄉愁》】
【詩歌全文】
鄉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詩歌賞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
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廓,僅剩一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里別離,濃似血卻又隔著一層迷蒙的云霧。用霧里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一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恒。是從上兩層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詩人用沒有車輪的樹永駐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
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的融合,使整首詩的意境深邃悠遠。比喻的貼切自然、語言的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
【作者簡介】
席慕蓉(1943-),著名詩人、散文家、畫家,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出版的詩集有《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邊緣光影》、《迷途詩冊》、《我折疊著我的愛》等。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內蒙古》用優美的文字和親手拍攝的照片,記錄了席慕蓉自1989年與"原鄉"邂逅后,17年來追尋游牧文化的歷程。
生于四川,幼年在香港度過,成長于臺灣。于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后,赴歐深造。一九九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曾在國內外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曾任臺灣新竹師范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
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余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十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2002年受聘為內蒙古大學名譽教授。
頂樓上的水漫金山,席慕蓉還沒死呢,他的詩怎么能算是古詩呢?
席慕容的 記憶是無花的薔薇,永不敗落是哪首詩?能給全文嗎?謝謝
《薔薇.故鄉》
記憶是無花的薔薇/永遠不會敗落。
闊別故鄉多年,我才吟出這一句詩的滋味。或許,“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關于故鄉的記憶經歷時光的打磨,反而愈發清晰了。
夢中常常回到故鄉。那是一個安謐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后,似睡非睡間,總有幾聲歡快的蛙鳴,老牛“哞—哞 —”的呼喊。有時又回到村前的小溪旁,和傻丫等小伙伴玩笑嬉戲,水花常常濺在挽起的褲管上……宿舍的人說我常常在夢中笑出聲。
時間就像是一條寬廣的河流,緩緩地從大堤上流過,洗去了塵埃,濯新了記憶。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浮在我眼前,六年來從未消失過。我常常懷念那些淳樸的鄉親,他們是不是也同樣惦念著漂泊在外的伢子呢?
初到城市,我緊緊握住小叔的衣襟不敢放開。那些紅燭,燈光,悠揚的薩克斯,快節奏的列車……一切向我涌來,讓我不知所措。想像中的城市應該是多一些安寧和淳樸的,一如我的故鄉,那個多年來魂牽夢縈的地方。
時間有時候很慢,特別是久久收不到家信的時候,我在日歷牌上用鮮艷的紅筆圈出每一個收信的日子。對我來說那一天是新年,是最值得銘記的日子。圓圓圈圈,紅色有時密有時疏地散落在每一本日歷上,記載著好多關于故鄉的記憶。日歷不只明示給我時間,更給了我許多美好的記憶。也許,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說的“根”的感覺吧。
問及故鄉,回信中常說哪里變了,哪里沒變。于是關于故鄉的記憶也一點點修整,一點點完美。時間固然更改了故鄉昔日的容顏,卻風化不了她在我心中的記憶。
某日在鍵盤前敲文字,洋洋灑灑一片全是記憶中的故鄉。隔幾日匯款單來了,除了稿酬,還有一句:
記憶是無花的薔薇/永遠不會敗落—席慕容
拿到單據的那一刻,淚水盈滿面頰。我不知道是誰特意寫給我的這句話,也許他/她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吧。記憶中的故鄉,時間愈久便愈有分量。時間又怎會風化她在我心中的記憶呢?
我的故鄉,我心中的無花薔薇,千載盛開……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席慕容回憶故鄉的詩句